培养探究阅读能力 焕发语文教学活力
2018-01-18游丽云
游丽云
【摘要】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主动钻进文本中去深入读书,用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用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知识。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方法获取语文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不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們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探究阅读 阅读质量 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82-02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许多专家也提出阅读教学应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大力倡导改革学习方式的今天,培养探究性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一定要科学引导学生主动钻进文本中去深入读书,用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把文章读熟读透,探个究竟,对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用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语文知识。这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有创意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让语文教学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呢?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的探究阅读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可见,兴趣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只有把儿童置于有趣味和好奇心的情境中,才能引起他们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参与学习,并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绪,就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教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都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再现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视觉刺激,形成各种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也产生强烈的愿望要去阅读课文,从而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开天辟地》时,可以利用课件播放出盘古身躯化成万物的过程,这样的动画效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从而使导入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学完这一课后,学生都被盘古那无私伟大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此基础上,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运用富有激情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那没有火种没有光明没有温暖的课文内容情境中,引出了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学生立刻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又如教学《九寨沟》一课,可以借助课件将九寨沟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活泼可爱的异兽珍禽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推荐《九寨沟的传说》,学生便产生了渴望阅读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加强美读训练,体验探究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而美读恰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它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美的文章,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真正感悟到文中之意,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在语文课中应指导学生在美读中理解、品味,从中去体验探究阅读的乐趣。
如《荷花》一课,在教学“精读品味荷花美”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去美美地品读,在交流中领悟美。当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荷花幻境中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去发现、感受和体会荷花美在哪里。如“荷叶挨挨挤挤的”,“挨挨挤挤”一词不仅说明了荷叶长得茂盛,同时形象写出了荷叶像亲密的小伙伴紧挨在一起,让他们站立起来亲密地挤一挤,再读出这份亲密,学生表现异常活跃,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接着,指导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用“冒出”而不是用“长出”,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表达出作者对荷花无比喜爱的感情,那么在朗读时就要读出对荷花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是对三个“有的”排比句式,我引导学生要读出荷花的姿态美,在朗读时要读出对荷花美的惊叹。这样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是怎样用形象生动的词句描绘荷花美,从而体会作者笔下的文采美。我还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一些美词佳句把心中的美丽荷花图描绘出来,还让他们画一画心中的荷花图。就这样,在精读细品中,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在美读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同时又让他们体验到探究阅读的乐趣。
三、探寻学习方法,创造探究条件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说,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的文本都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帮助他们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探究阅读的条件。
如《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中,要把阅读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去探寻学习方法。笔者设计这样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独立做好标注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完成,然后把対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汇报。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秋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秋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在读中感悟。几分钟后几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探究学习的收获:有用语言绘声绘色描述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景象的;有用画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秋天美景;有同学到台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探究阅读方式。当然,还有的学生喜欢讲故事,就请他们复述故事,如《九色鹿》《开天辟地》《三顾茅庐》等故事性强的文章。给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寻学习方法,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也为探究阅读创造了条件。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探究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重申“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还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生活开放,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时时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为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渠道,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
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学生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便因势利导,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海底世界”知识展览。课后他们便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之后,展览会如期举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人类的“老师”》一课,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去课外寻找并查阅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这样,他们不仅对课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究者,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通过“活动”拓宽探究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不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果我们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精彩纷呈的“大语文”舞台上必将唱响生命健康成长的赞歌。
参考文献:
[1]王启进.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J].教育,2017(10)
[2]安猛强.创设有效情境的高效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下,2015(9)
[3]张爱英.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理解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