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2018-01-18陈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福地教研组研修

摘 要:研修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教学课题,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多元研修

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自己的课程里、在自己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获得真切的成长过程, 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 增强在专业发展上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因此,笔者立足学校实际,从多元研修活动来谈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以论坛为平台,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双小论坛”是我校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提升教育智慧的神圣殿堂。我们倡导讲坛的理念——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强调讲坛的目的——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成为展示骨干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

学校以双小论坛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激励教师不断探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除了以教师个体开展的抽签选题即兴演讲、主题讨论外,还增加了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把教学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作为老师平时的研究内容,并把论坛与老师的主题阅读相结合,每次活动一个主题,老师根据主题要求,或谈自己在教改中的探索和收获,或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或进行读书交流……老师的典型经验和教育教学艺术,启发了更多的老师运用新观念、新思路艺术性地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教学论坛”既给教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能互相启迪,促进老师的深度思考。

二、以网络为平台,构建网上交流新形式

我们学校的教研组网站主要有三大板块内容:一是好文推荐,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优秀文章上传于网上,供其他教师学习阅读;二是开放课、教研课栏目,其中有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研讨记录等;第三是优秀案例、反思及专题小结,包括优秀的备课资源库、精彩课堂反思、小课题研究、学期教学小结等;第四是“留言讨论区”,通过网上的主题帖教研的方式,避免了平时集中教研活动时间有限的问题,各教研组将主题沙龙延续到教研组的网站的“留言讨论区”,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研讨交流,其他老师参与网络主题研讨的形式,拓宽教师的参与面。

三、以读书为平台,丰富教师理论素养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再学习,要求教师们既要读知识性的专业书、教育教学名人的书,又要读管理类的书,因为好书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正如培根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读书论坛”,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此外每学期还开展“行政共学理论、教师共享体会、学生共读好书、家庭共闻书香”系列读书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自主读书。

四、以 “开放课堂”为平台,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

一般的农村教师都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不太愿意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其他教师“指指点点”,生怕自己出丑。在同一个年段组内,开展“开放课堂”的研修机制,促使教师经常性的向同事开放课堂,课后进行研讨,大家开诚布公,热烈讨论,分别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师生活动等方面指出优缺点,并以微记录、微思考的形式提出教学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将研讨记录和教学设计上传教研组网站作为资源共享。

五、以“一课多磨”为平台,提升学科组研修水平

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没有高效的课堂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课堂,我校将着重在学科组内打造精品教研课,旨在通过学科组团队的力量,在对精品课堂的合作研修中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教学能力。

教研课在选题时要根据教研组研究主题来定,目标明确;教研课实行组内分工全员参与的“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形式,并通过“一研理论、二研设计、三研课堂、总结评价”这四个环节,调动每位学科组成员积极参与,在课例的研究与探讨中促进教师之间切磋与交流,从而让教师达到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形成“福地精品课”。

六、以“师徒结对”为平台,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每学年初,学校都要举行校内外师徒结对仪式,为新一轮的“青蓝工程”的开展做出规划,就“教学工作结对”和“班主任工作结对”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具体的要求。

师徒“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师徒俩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各自的精彩。师傅就就是我们身边的专家,依靠师傅的“传帮带”就能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们通过邀请上海名师来校讲座、上示范课、名师点评、专题指导、跨校师徒结对等形式,充分发挥我们身边名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七、以“创新特色课程”为平台,提供了“专业发展成长点”

在校本研修中,我们着重进行了福地微课程的研究。学校将经典诗文、福地童谣、福地民间故事等揉進语文、艺术、德育和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利用艺术课程进行了福地娃组图及诗配画的创作;开展了双凤童谣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学童谣,唱民歌。利用语文课程,将经典文化引进课堂。老师们基于自己的特长,进行了福地童谣课,民间故事课,古诗吟诵课,小古文课,对联课等为课程研究。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一批有特张的教师脱颖而出,李芳老师的故事吟诵课;陈刚、张菊芳老师的童诗教学,王银菊、朱燕、曹源琪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汤新、杜林老师的乡土文化课,李洁老师的古诗教学;兰金兰老师的“福地乡土”水粉画;陆玲琳老师“福地娃”创意组图;周艳老师的“福地美食”……,新经典课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冲击,老师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成长点”。

学校通过多元研修活动,不但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更是在活动中改变了老师教学,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精神相遇、彼此悦纳、共享智慧的心灵驿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开放、互动、活化、浸润、合作的课堂逐渐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福地教研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常来常熟 江南福地的一碗面等着你
临夏·福地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人间福地楠溪江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福地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