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盛开小学语文课堂
2018-01-18侯燕
侯燕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比较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他们正确理解语文学科,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拓宽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之花 渗透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特征,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感悟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力,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情操。[1]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德育教育功能
1.精心备课,收集德育素材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思想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前期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对每篇课文中的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分析,最大化地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意义。[2]
例如,在讲《商鞅南门立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商鞅言而有信、奖罚分明的品质,笔者在课前收集了本文中关于商鞅性格的语句,以及商鞅的个人背景,为学生介绍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学习商鞅身上的优良品德;再如,在讲《故宫》这节课时,笔者通过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在多媒体上播放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故宫的宏伟,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之情。为学生介绍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介绍课文背景,感受作者的创作心理路程
在讲一节课之前,教师应在教学前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尽可能地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差距,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深入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里路程。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鲁迅所处那一时代的背景,深入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爱戴之情,以及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3.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外阅读是通过教材以外的知识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途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并对他们进行有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有的学生喜歡具有情意绵绵情节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艺理论知识,让他们深入体会文中描写人物悲欢离合的语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有的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感受文章的社会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事业,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调动已有知识,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力,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使他们将生活中有所感悟的情景记录下来,充分认识生活的价值,体验生活的乐趣,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操,有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讲《一句话》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以“一句话”为题的作文,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深刻的影响?”通过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生活观察力以及对文字的敏感力,有助于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多观察身边人和事物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新课标教学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探索更多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婷婷.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8(08):87-88.
[2]刘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C]:,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