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2018-01-18闫蕾蕾

办公室业务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文化家训家国情怀

闫蕾蕾

【摘要】探讨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独特存在的缘由,中国的历史根源与社会基础涵养了中华民族深厚优良家风,这种优良家风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和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对个人、家族、社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共产党人继承并弘扬传统家风中优良因素,构建红色家风,开创家风新局面。

【关键词】历史根源;社会基础;家文化;家风;家训;家国情怀

家庭是普遍的存在,但是在中国社会,家庭却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独特意义所在,我们思想上必须对中国特有的家的历史、家的文化、家的元点有深度的认知。可以说家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必须从对家的认知开始。在中国,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修齐治平”等等,这些既是我们历史规律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天下之本在家”。

一、了解中国独特的历史道路及家国同构格局形成

血缘关系是中国特有的以家庭为核心基础的逻辑起点。实际上,中国特有的血缘宗法社会的土壤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人类从原始社会、氏族阶段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中,东西方实际上走了两条不同的历史道路:一条是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历史道路;另一条是以古代东方国家为代表的“亚细亚的古代”历史道路。

“古典的古代”发展道路是从氏族到私产再到国家,个体私产冲破了氏族组织,像古希腊为代表的表现为城邦国家代替了氏族。“古典的古代”发展道路的形式是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并列,商品经济发展起来,这样宗法血缘关系相对来说就被冲破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城邦国家和氏族制度的区别,指出城邦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国家制度的基础是血缘关系。

东方血缘社会历史道路使中国的家庭模式及概念和功能都获得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极大的特殊性。对此,梁漱溟先生曾做过专门分析,他认为在东西方社会结构中家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很大不同。简单讲,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体为中心,而中国传统社会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全世界有193个国家,只有中国人把国叫国家。

在这样的历史道路、历史土壤当中,生成了家国同构的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模式,也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中的“家文化”取向。“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国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家文化”也是“血缘文化”,是根植在宗法社会土壤中的。

了解家文化,宗法制,必须了解一个人,说他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也不为过。这个人是周公。周公(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从传统家文化中汲取营养

“义垂千秋育儿女,德昭万代福子孙”,这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一条家风总脉。古人讲,“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家风的涵养非一时之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集中体现在家训家规中。

(一)家训源头。周公的《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以自己为例,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希望儿子遵守六种谦虚谨慎的美德: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所以曹操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周公孔子的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

(二)南北朝成熟的家训。中国家训的成熟标志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其训诫不再是以家庭某个成员为对象,而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体例完备,被后人称为家训之祖。一些学者认为《颜氏家训》“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论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说学习的重要性,要持之以恒。论修身:“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不修正自己身心却想在世上有美名传播,就像长得很丑陋却责怪镜子照不出自己的美丽一样)。

(三)明清家训思想集历代之大成。最有代表性的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他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的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頭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曾国藩的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前四字说居家之事,后四字说治家之法。曾国藩把祖父家训进一步深化概括为八本。 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其中后三本影响最大,居家要早起,做官要清廉,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成为毛泽东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很明显,以上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所以王锡爵在家训中说,“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对个人而言,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对家族而言,荫泽后代、光宗耀祖;对社会而言,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对国家而言,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endprint

三、传承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者,同时又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家风,其主要内容表现在理想远大、信仰崇高、意志坚定、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等,并使之成为革命家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毛泽东对毛岸英要求十分严格。毛岸英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立即提出参加志愿军的要求,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当时,身边工作人员曾劝说,岸英还是不要去参战了。因为毛泽东已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失去了五位亲人(直系亲属5位: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侄儿毛楚雄)。这个劝说被毛泽东断然拒绝。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前线不幸壮烈牺牲。周恩来将志愿军司令部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接到电报,简短的电报他看了足足三四分钟,一言不发,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过了一会,毛泽东抬起头,双手颤抖着从茶几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烟点上,眼睛变得湿润了,可他最终也没有哭出来,只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向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摆了摆手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多年后,毛泽东向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谈了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前线,他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泽东逝世后,人们在清点遗物时,意外发现一个箱子里有几件毛岸英的遗物:一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沙袜。这几件东西,毛泽东整整保存了26年,寄托了对爱子的无尽思念。所以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周恩来同志曾定下“十条家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便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规矩: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陈云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子女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他还常对家人说:“以前人们好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实我们的‘地并不大,‘物也不博,只是我国的人口比别的国家多就是了。我们都要当‘孝子。我们这些现代人要‘孝顺我们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的后代,我们不能吃光、用光,让子孙们‘逃亡。”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留下来的家训早已成为儿女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还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并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为儿女端上“铁饭碗”,女儿结婚时杨善洲要求从简办事,不让请客、不让收礼。然而,在党内一批腐败分子的破坏下,全国家风也遭到重创。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哪一个不是坏家风,这也使得社会风气变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空前的反腐力度整肃党风、政风,随之而来的是家风的愈发重视、愈发好转。

习近平将他从家庭中学习到的廉洁俭朴、实事求是,贯彻到他治國理政过程的每个细节之中,用来要求自己,也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领域从事经商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不久就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对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张高丽同志也明确表态,如果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一不要接待,二不要给情面,三决不允许给办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给党的干部做了一个好表率,带了一个好头。因此,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务必要遵章守纪,向前辈看齐,树立好家规家风,约束家人引导行为,让他们心正行端,经历风雨,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文化家训家国情怀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训伴我成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