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趣谈》通识课上的诗和原野
2018-01-18谭江丽
摘要:教学相长,在讲授《昆虫趣谈》通识课的过程中,作者融入自己的创作激情,以诗的形式简要向同学们分享了昆虫带来的欢乐和灵感,用实践证明了专业知识以外,我们还有诗和原野,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和创作兴趣。
关键词:诗;昆虫趣谈;通识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85-03
大学本科通识课的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考技能,通识课的选取原则是自愿,同學们会因兴趣自觉走向课堂,也会因不适应任课教师的教课风格而选择放弃[1]。作为通识课任课教师,需要具备文理学科体系交叉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抓住文科和理科学生的心。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作为一名理科教师,在《昆虫趣谈》通识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作者紧密贴合实际,创造性地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文学加工,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同学们,学习不只是已有的课本和逻辑,还有诗和美丽的原野。
一、与学生的信约诗
如果说学生是大学阆院里培植的各种名贵的花,老师就是甘为花媒的蜜蜂,花儿需要蜜蜂的传粉才能结果,蜜蜂也自然痴爱着这盛开的一朵朵鲜花。与学生的信约诗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爱和期待。课比天大,是西北大学教师们的信念和法则。正是因为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老师意志诚恳而守信用遵规范,按时上好每一节课,就像传说中的尾生为了等候自己的恋人,抱着桥柱,宁死不负约一样,按时等候在我们的课堂。也期望选课的同学们遵守约定,自觉按时走进课堂。
蜂恋
春风细雨下,廊院多仙葩。
既做小蜜蜂,痴痴恋百花。
坚守
因爱生执念,志诚守信范。
尾生抱柱死,千古美名传。
二、昆虫与花的爱恋专题诗
昆虫与花的爱恋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没有花,昆虫就无法生存;没有昆虫,花儿也不会进化得这么多姿多彩,二者互相依存、协同进化。在讲授昆虫与花的关系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我创作了3首相关的诗。观察校园里花儿次第开放的顺序,感慨青年人要趁年轻,认清自己的责任,抓住时机,展示自己,遂做《感春》一首。
梅李迎了寒风,海棠玉兰娇容。
樱花灿烂之时,丁香紫荆邀宠。
桃芬柳绿春重,一时姹紫嫣红。
纵是牡丹华贵,也不敢误当令。
君子需识时务,放鸢忙趁东风。
以蜜蜂对花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蜜蜂为题,做诗《惜花媒》。
春风拂得百花芳,方得蜜蜂来帮忙。
若要秋天瓜果香,珍爱花媒习为常。
为了给同学们普及蜜蜂酿蜜的复杂过程,写了《辛苦的酿造》一诗。
蜜蜂口器细又长,汲得花蜜存蜜囊;
蜜囊位于胃前方,栓塞堵口免自享;
花蜜主要是蔗糖,还加8份水含量;
涎液发酵变单糖,葡糖果糖更甜香;
水分2份浓缩去,回来吐给内勤娘;
或者吐进小蜂房,内勤蜂儿工作忙;
吞入蜜囊再酿糖,多余水分进胃肠;
吐抹蜂房再晾晾,用力扇翅热风畅;
含水仅剩2份浓,另有内勤用蜡封;
蜡罐发酵5、7日,蜂蜜酿熟大功成。
众生只知蜂蜜香,谁人曾把蜜蜂想,
为给寒冬存余粮,忙趁花期赶趟趟,
多少埋没在路上,多少累死在巢堂。
一滴蜂蜜千斤汗,多少留给自己尝?
三、识虫诗
讲授到昆虫的识别时,枯燥的昆虫特征和专业术语往往让同学们生厌,我对一些昆虫的特征加以总结成诗,提高了同学们观察的兴趣。观察到校园里长喙天蛾在红梅花间盘旋,我拍摄了图片,配《蜂鸟蛾》一诗,并讲述了鳞翅目昆虫的虹吸式口器,探讨天蛾吸花蜜时为什么不在花上停息。
像鸟不啄食,是蛾喜昼行。
长管汲花蜜,绕枝飞不停。
中国农业大学已故的教授杨集昆老先生为了便于记忆,曾给昆虫纲各目的特征总结成诗。然而,知识在更新,石蛃和衣鱼是无翅昆虫,过去被放进一个目,现分为2个目,区别特征较为难记,螳鏅目是2002年新建的目,为之,我特作诗3首。
石蛃
单髁上颚复眼连,体被鳞片两侧扁。
腹有刺突中丝长,无翅跳跃林石间。
衣鱼
上颚双髁离复眼,有鳞无翅上下扁。
二九刺突尾三叉,古籍碎屑衣鱼见。
螳 目
半若螳螂半似 ,咀嚼口器头下口。
触角丝状又多节,胸部覆瓦单眼丢,
前足中足捕食走,无翅后足细如柳。
零二建目仅非洲,化石广泛内蒙有。
四、热爱自然、保护生态诗
无处不在的昆虫与人类以及环境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在课堂上分享外出采集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经历,向同学们渗透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理念,鼓励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原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参加内蒙古大学野外实习,有感而发。
赞实习
内蒙实习好风光,千里草原阅沧桑。
花鸟草虫爱不尽,师生情谊绵绵长。
草原行
草原行,草原行,心中常怀草原梦,碧野和晴空,跨上骏马任驰骋。
在途中,在途中,四海高校会内蒙,沐雨浴寒风,满载欢笑与友情。
华商报记者呼吁拯救崖沙燕,我将事实编成诗分享给同学,鼓励他们自觉参加到保护生态、珍爱生灵的活动中。
谁人为它鼓与呼
渭河北岸马家湾,米家崖建加气站。endprint
土山惜挖成半壁,恰巧乐坏崖沙燕。
千孔千家喜相聚,盘旋翱翔啾唧唧。
若无工程再继续,造化堪称一神奇。
忽记沣东严家渠,万巢毁在呼声里。
急坏华商大编辑,铲下留鸟声声凄。
动保组织再呼吁,自然生灵要珍惜。
爱护众生即爱己,不然就剩我和你。
2013年,陕西胡蜂袭人成灾,造成了1800多人被蜇伤,44人死亡悲剧,作为胡蜂研究者,特写《防胡蜂》诗一首,以引起人们警惕和重视,该诗收录于作者2015年出版的《致命的胡蜂》一书中[2]:
穿衣戴帽急救药,警惕草丛与地巢;
篱深果繁山间好,枝叶会隐葫芦包。
搽香水、抹香皂,香气可把胡蜂招;
尤诫顽童归学早,擅击蜂包殃祸苗;
防范工作记得牢,遇险也能把灾消。
五、赞昆虫学家的诗
授课过程中给同学们穿插一些研究相关类群昆虫学家的故事,更容易让同学们了解该类群的研究历史,同时学习老一辈昆虫学家的科研精神。已故的周尧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的创始人,被誉为“蝶神”。谨以一首《忆师祖》为契机,向同学们介绍他的生平。
默默耕耘在杨凌,举国闻得赫赫名。
意国留学听惊鼓,投笔从戎杀大虫。
依稀庄周栩栩梦,飘然访山似葛洪。
雕虫事业多建功,三尺讲堂育群英。
昆虫馆前曾常逢,白首微颔步匆匆。
门前梧桐说凤语,天下桃李忆先生。
何俊华教授是浙江大学昆虫所的老前辈,我国寄生蜂研究专家,86岁华诞,我以诗致敬:
致何老师
华家池畔柳成荫,两载常会贤师尊。
年高不免背微佝,皓首童心满精神。
德高学生皆仰慕,知深泽惠后辈人。
至今仍忆昆虫所,逢节亲饪透温馨。
诗在语言表达上简练且含情,具美感,容易引发共鸣。教学相长,在讲授昆虫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融入了自己创作的激情,简要向同学们分享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昆虫诗带给我的欢乐和灵感,用实践证明了专业知识以外,我们还有诗和原野,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和创作兴趣。
参考文献:
[1]谭江丽,于海丽,李军林,等.探究法在《昆虫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90-191.
[2]譚江丽,van Achterberg C,陈学新.致命的胡蜂[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