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导学完善语文素养

2018-01-18吴淑珠��

考试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导学阅读

吴淑珠��

摘要:文章从优化阅读导学入手,详细地剖析了怎样重视朗读、丰富语言、个性表达等阅读过程,从而完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导学;语文素养

教师应重视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学策略,每节阅读课堂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句之中,怎样有感情朗读文本语句,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怎样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丰富学生语言储存与积累,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获得拓展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在阅读文本语言内涵的过程中得到形成,逐步提升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完善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 重视朗读导学,熏陶阅读情感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语句,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语言结构形式,让学生可以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到课文作者蕴含的深厚情感。因此,学生研读与品位每一篇课文时,教师应重视朗读课文语句的导学,哪个地方需要抑扬顿挫?哪个词句需要读重音?哪个环节需要停顿?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和学生朗读能力的程度,深入研究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活动预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的阅读情感深受感染,阅读情感与课文情感相互共鸣,进一步体验和感悟课文语言内容和情感,熏陶了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

例如,教学《山中访友》时,师生一起品读文中第五自然段语句,这一自然段表达形式采取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语句中蕴涵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教师要利用朗读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文中语句中进行研读,品味出作者强烈的情感。教师在泉水叮咚作响、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的曲调声中进行感情范读,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用手指指着书中的语句,随着教师范读声移动着。此时,学生的情感充分被调动起来,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轻声跟读着文中语句。学生聆听之后,教师对学生逐句逐词进行指导,哪些重点词语应朗读重音?哪些语句应朗读轻声?哪些地方应朗读高昂?文中的“这”“热切”“衬托”“充满”等词语应朗读成重音;文中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问候的语句,要朗读出亲热而轻快,让人感受到热情;朗读“汩汩的溪流”和“飞流的瀑布”要朗读高昂且激情;朗读“深深的”“悠悠的”要富有深沉的基调,给人以一种深情厚谊的感觉。学生经过教师的孜孜指导下,以饱满激情朗读文中的语句,体会了作者与大自然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感悟了作者运用词汇、语句表达的准确性,阅读情感获得共鸣、升华。

二、 重视研读品味,丰富语言储存

学生品味与理解课文语言内容,掌握课文语言表达形式,将使学生在个性解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语言储存,让学生在今后的语言表达活动中能够调动语言积累,进行形象、生动而具体的表达。这一教学活动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或中心语句,反复品味、研磨这些词语、句子的内涵,以及在文中起着相应的作用,让学生在研读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训练中,掌握课文语言的深刻含义及表达方法,体会到课文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也掌握了如何运用课文中语言,表达自己个性化阅读观点,在不断地研读品味中,学生深刻解读课文中心内涵,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着重品味作者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词句,学生反复对描写外貌的几句话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到作者没有像其他文章描写人物外貌形象一样,运用较大篇幅、较多的语言,去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而是运用寥寥的几句话:“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准确地抓住少年闰土这个人物特点,把少年闰土描述得十分形象鲜活。学生通过这样的研读品味,感悟到写人记事不在于字符多,在于紧扣特点、精确地描述。教学“雪地捕鸟”片段时,教师让学生对文中语句认真研读,画出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在雪地捕鸟的动作词语,学生经过朗读、思考与小组交流分享,列举出“扫”“支”“撒”“拉”等词语,感悟到作者运用这几个词语,就把少年闰土在雪地中的整个捕鸟过程充分地展示出来,体会出课文语言描述的愉悦,与文中的少年闰土及作者一起感受捕鸟的乐趣。这样的阅读过程,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为进一步进行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重视语言训练,发展个性表达

教师要积极剖析教材运用语言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中语言训练点,加强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个性表达能力。课文中有很多的语言训练点,如,运用词语说一句完整话;利用阅读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运用文中语言进行表达;填补文中存在的空白处;结合文中插图讲述课文内容,寻找文中描述插图意思的语句;仿照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说一段生动、具体的话。教师善于适度把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表达中感悟课文基本内容,也在个性解读课文深刻内涵的同时,能够掌握如何运用语言巧妙进行表达,把一件事、一种事物描述得生动具体形象,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语文综合素养的建构。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鸟情深,教师着重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研读海鸥的异常举动。学生先观察多媒体电子屏幕上放大的课文插图,了解图意,并根据插图中描述的情景,从课文中寻找出描述画面的语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文中的语句,叙述画面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拓展阅读思维想象时空,对文中语言描述的空白进行填补,如“海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此时的海鸥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話?又如,“遗像中的老人默默的注视着他的‘儿女”,如果此时老人会说话,他会对海鸥们说些什么话?学生又一次深入课文语言描述之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积极自主进行想象,组织个性化的语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说一说、写一写,把海鸥对老人那种不舍、那种深深的爱,也把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运用文本语言和个性语言形象而又具体地表现出来,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再次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那份滚烫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训练相结合活动,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与感悟,积累丰富的语言储存,训练了语言表达技巧,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素养。

只有优化阅读导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表达,逐渐提高阅读综合能力,才能完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吴淑珠,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导学阅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