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承载

2018-01-18盛云生

江苏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摘 要】教学校长在学校管理团队中是一个显眼的角色,地位举足轻重。教学校长承载着课程开设、常规管理、质量提升、教学研究诸多的责任,其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学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指挥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责任人,是教科研的先行者,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排头兵。

【关键词】教学校长;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61-02

【作者简介】盛云生,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工委(南京,210012)书记,雨花台区政协常委,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教学与教学管理无疑是中小学校所有工作的重心、中心和核心,而学校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单向地看,没有优质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就难以达到校长所期望的水平和高度。优质的教学管理需要营造优良的管理氛围,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与创设先进的管理文化,这需要学校管理团队付出长期的、不懈的、科学的努力,这个管理团队的核心是校长,重要的副职却是教学校长,教学校长需要担当好以下四种角色:

一、a教学管理的指挥官

教学管理面广量大、头绪繁多,大事小事接连不断,犹如一张细密的网缠绕教学校长的思绪,教学校长需要具备敬业的精神、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身体,才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地指挥教学工作的开展。

1.宏观运筹:做好顶层设计。

宏观运筹就是要做好学校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应基于学校传统文化、学校办学理念、教情和学情,在校长支持和专家指导下,着眼于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系统架构课程设计方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立质量提升目标、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推动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开展。

2.立体式协调:争取多方支持配合。

教学校长作为管理的指挥官需要全面思考,统筹安排,制定细致方案,协调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力求四个到位:即考虑布置到位,指导督促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总结反馈到位。

教学校长的协调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立體式的。一是上下协调:上位协调指教学校长不能自说自话、闷头干事,要养成汇报的习惯,经常向校长汇报对上的、对外的教学工作以及非常规的、大难度的工作,争取校长对工作方案的认可、人员的支持和经费的保障;下位协调指教学校长与分管的或参与工作的处室主任、教师的协调,重点是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二是左右协调:每一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平行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例如,高考考务的组织,教学校长需要和分管德育、分管后勤的校长沟通协调,通过德育校长维护校园秩序,通过后勤校长做好服务保障。三是内外协调:当今时代,教育的大门是敞开的。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甚至是教育之外的其他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时,我们需要和上一级的教研部门、科研部门联系;组织高考考务时,我们需要和公安、保密、宣传、环保等部门合作。

3.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

教学管理精细化应聚焦备课、上课、作业、测试、辅导、研究等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要有文本化的要求,这些要求通过组织学习、考核评比、榜样激励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精细化管理应追求实在有效,管理的制度、内容要具体而有意义,切忌空泛和形式主义。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指向应该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因为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有制度保障,还要有人文关怀、文化熏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规范运转、和谐发展,才能有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时空具有其特殊性,校园里所有的人、财、物事都是管理对象。学校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都处于某一个发展阶段,校情千差万别,目标各不相同,管理者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的基本教育教学规范,用制度把它固定下来,并不断追求制度运行中的精细化。更高层面的学校管理应该追求自己的文化特质,有鲜明的文化品位,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教师成功的保证。

二、质量提升的责任人

1.心中要有科学的质量观。

当今时代,应试教育之风仍然存在。学校的教学校长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不能唯考试分数,不可只用分数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要探索并建立包含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品德修养和学业成绩的绿色评价体系,并以此引领教师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2.质量提升永远是核心要务。

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元素,是教学工作的基点、起点、终点,也是评价一所学校重要的标志。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质量提升开展,研究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找准质量提升的现实空间,实施质量提升的科学路径,建立质量提升的评价体系都是教学校长分内事。

3.提升质量的科学路径。

质量提升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关键因素是管理,潜在因素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不能靠比拼教学时间、增加学生作业量,不能靠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教学校长应该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研究,以及精细到位的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在良好学习习惯中追求质量提升。

三、教学研究的先行者

教师缺少教学研究,专业之路走不快,更走不远。学校的教研要持久深入,分管校长要当好先行者的角色。学校教学研究需要关注五个要素:一是领导带头,带头营造氛围,带头参加研究,带头展示成果;二是找准问题,教学环节管理中有什么问题,校长、分管校长要有敏锐的专业眼光,要有清晰的把握(备课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作业优化设计、学生评价);三是掌握方法,是全面开花,还是学科试点,是规定模式,还是自由摸索,是专家引领,还是自主进行;四是持之以恒,教研没有短期效应,是长期积淀,要常抓不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成果;五是展示宣传,借助相关部门展示宣传研究过程、研究故事、研究成果。

四、专业发展的排头兵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官场意识比较淡薄。学校领导的影响力不完全是组织上授予的,也并不全是由职务和权力能够带来的,首先是靠自己的专业水平打基础。好领导应该首先是一个好教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是一个绩效优异的教师,是一个同行信服的教师。

分管教学校长要提升专业威信,才能提升管理威信。要争当专业发展的排头兵,做教师专业的伙伴,做同行的首席,做学科的专家。教学校长要带头进课堂,对课堂要有敬畏感,要亲之爱之。教学校长是学校教师的标杆和榜样,教学质量保持高位是基本的要求。

教学校长还要有“老师们,跟我来”的担当和勇气,要主动开设讲座、公开课,发表论文,显示专业的实力。教师开课,教学校长要主动评课,要力戒评课中的空话、套话、虚话,专业的点评课才会让教师信服。名师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评审和学科头衔的驱动,教学校长要做有内涵、有标签的专家型教师,要自觉剖析自己专业的强项和短板,把握学科荣誉评审的契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类竞赛和评审并争取获得成功,这是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标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