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音乐小舞台,让学生自由地学

2018-01-18赵丽琴

江苏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摘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儿童对音乐理解多样性的前提下,音乐课前的五分钟“小舞台”展示,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最终成为音乐的创造者与自由表达者。

【关键词】音乐小舞台;深度学习;自由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15-02

【作者简介】赵丽琴,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江苏太仓,215400)德育主任,一级教师,苏州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学生的艺术特长在课堂上缺少展示平台,音乐学习的差异性得不到尊重。于是,我们尝试为学生搭建音乐课前五分钟的“小舞台”,同时为深度学习提供自由表达与展示的空间。

音乐小舞台是我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平台之一。音乐深度学习,并非是提升学习难度,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而是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涵养美感,陶冶情操。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才艺展示、音乐评论、音乐创编等。“小舞台”会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变化着它的模样,有时是激烈紧张的“小擂台”,有时是犀利独到的“演讲台”,有时又是引人入胜的“演播台”……隨着舞台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展示形式从单一的才艺表演,慢慢变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从最初的简单模仿,逐步演绎成自创自编自导自演。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实践,学生由邀请展示到尝试分享到乐于表现到争着展示,他们享受着小舞台表演带来的快乐与喜悦!

一、调适课堂的规则

一开始,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胆怯心理,如何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自信地走上舞台上,笔者以日常的一些预习课为抓手,从适当调试课堂上的规则做起。小舞台创设中教师需放下“控制权”,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选择权,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在苏少版《音乐》四上《踏雪寻梅》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上展示舞台,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内容:

选择一:听赏歌曲《踏雪寻梅》,初步学唱,你可以邀请伙伴一起上台唱一唱。(难度系数:三星)

选择二: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关于学堂乐歌及作曲者黄自先生的相关知识呢?如果是,就请借助网络,去找一找、看一看吧,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难度系数:四星)

选择三:尝试用你擅长的乐器演奏或为歌曲伴奏,相信小舞台上的你一定神采飞扬!(难度系数:五星)

选择四:通过听赏、模唱,你能说出歌曲中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情绪表达中的作用吗?你能改变歌曲的节奏、速度,创编属于你自己的《踏雪寻梅》吗?(难度系数:六星)

学生只有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才能遵守课堂纪律。当适切的规则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权利时,也就允许了每个学生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从而避免了学习同质化现象的发生,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生发对音乐深度学习的意识,才能逐步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才有音乐创作的自由呈现。

二、消解教师的霸权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深度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欣赏课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感受与体会的机会。在这“五分钟”时间里教师暂时退出讲台,交出授课权,让学生去展示、演说、分享。

例如:在苏少版《音乐》六下《爱尔兰的风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教学参考光碟中的PPT播放给学生听。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因为有跨国研学的经历,马上对PPT提出了质疑:苏格兰风笛与爱尔兰风笛音色是不同的,老师播放的是爱尔兰风笛,但图片展示的是苏格兰风笛。于是我们就围绕“爱尔兰风笛与苏格兰风笛”这一欣赏内容,进行了小舞台专项演讲。其中,有学生通过课后的研究,结合大量音频、视频资料,清晰告诉其他学生如何辨别苏格兰风笛与爱尔兰风笛。

五分钟小舞台的出现,给予了学生表达的空间,也给予了学生可以对教材说“不”,对音乐说“不”,甚至对教师说“不”的机会。这种突破,是学习发生变革的重要标志,能取得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创设舞台的良性氛围

现今的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大都局限于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设计中,学生只是模仿者、再现者。我们提倡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思维上,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敢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身体,使他们敢尝试。我们的“小舞台”有时也会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创编活动。

例如:在学完苏少版《音乐》四上《红蜻蜓》一曲后,笔者请学生尝试玩创编游戏。

请改变歌曲《红蜻蜓》的速度、力度或其他音乐要素,设计合适的表演形式,表现以下场景:

(1)漂泊海外的游子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山谷中,看见低回飞舞的红蜻蜓,唱起这首童年吟唱的儿歌;

(2)风和日丽的春日,你与小伙伴一起出游,在草坪上唱起了这首童谣;

(3)艺术节班级合唱比赛,你与你的同学一起登台表演这首歌曲。

学生通过课后的编排、商讨、实践,最终的表现是令人惊喜的。

场景(1)的展示:演唱速度放慢,力度减弱,采用独唱的形式,用舒缓而略带伤感的感觉演唱歌曲,伴奏乐器是口琴。

场景(2)的展示:歌曲速度改变,用活泼欢快的语调、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歌曲间奏部分加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场景(3)的展示:在第二段歌词出现时加入简单的哼鸣,形成两声部合唱曲,整首曲子用领唱加合唱的形式演唱,并加入伴奏乐器三角铁。

小舞台的出现,满足了学生艺术表现的需要,他们可以唱自己学会的歌曲,介绍自己喜欢的乐曲,甚至演绎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尽情表现自己对音乐的喜爱。这种演绎、展示,不就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吗?

四、提升观众的综合素养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需要进一步开垦的土地,由于年龄、经验、受教育程度等的原因,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不确定性”。我们的“小舞台”在演出的过程也会存在一些遗憾与缺陷,每次舞台展示结束后,笔者会让学生对刚才的节目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刚开始时,一些学生善于“揭短”,对别人的“失误”幸灾乐祸,以此提高自己的威信。面对这样的“观众”,教师的参与、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宽容的、鼓励的态度看待每一次表演,在欣赏别人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真诚、客观地进行评价,学会用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同学。

每学期期末,笔者还会跟学生一起评选出本学期最佳舞台(男女)表演奖、最佳舞台创意奖、最佳舞台评论奖、最佳舞台新人奖等,并推荐获奖者在学校艺术节或“六一”文艺会演等更大的“舞台”上去表演和展示。

当下,音乐教学的重心不是教给学生音乐知识,唱会几首歌,听懂几首乐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音乐信息,而是培养学生音乐的思维能力,唤醒学习者对美的感受,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方法,也唯有此才能把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音乐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