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的校本思考与建议
2018-01-18冯伟民
冯伟民
摘要:中考改革是考试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初中要在推进课程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及早谋划,做好应对。政府部门要在加大师资队伍保障力度、完善中考改革政策措施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使中考改革更好地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考改革;校本思考;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A-0023-04
中考改革承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学段,是考试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推进中考改革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意见》亮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一个方向”,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二是提出了“两个目标”,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三是注重“三大环节”,即考试、招生、录取。四是厘清了“四条改革思路”,即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五是确定了“五项主要任务”,即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意见》指导性强,为初中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无锡乃至江苏全省各地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无锡市锡山区中考改革的实践为例:我区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实施中考毕业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普职比例基本均衡(约1:1),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规范加分项目,体现教育公平;将热门四星级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到区内每一所初中学校,最大限度缓解义务教育学校“片追”倾向;不断完善高中自主招生及特长生招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全区初中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了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學校输送了优质新生,推动了高中阶段学校个性化、有特色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事实上,初中学生学业负担依然较重,招生录取“分数至上”现象依然存在,课程实施水平不够均衡,课程选择不够丰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师资队伍数量质量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亟待以改革的方式,在发展中加以改进。
笔者任职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公办初中,应对中考改革,我们既要对照《意见》内容,领悟精神实质,更要立足校本实际,及早思考谋划,做好准备。
一、中考改革的校本思考
(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课程建设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位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1]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跑道”,是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应对中考改革的第一要务。基于校情,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设可供自主选择的多择化课程,省级课程基地引领性推进。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1)国家课程的规范化实施。《意见》明确“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确保基本的教育质量底线要求,防止“不考不学,不考不教”的不良倾向。规范国家课程实施,就要提高对课程是“国家意志体现”的法规属性的认识,开足开齐上好每一门课程,为学生打好基本的质量基础。
(2)国家课程的“个性化”实施。要从校情、学情、师情等实际出发,使课程实施更加“适性、适合、适切”,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中考计分课程的优质化实施。中考成绩是学生升学、毕业的基本依据,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谈中考改革,学生中考成绩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笔者认为,中考课程优质化实施,就是要“科学、高效、合规”地抓学科成绩。“科学”是指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要特别关注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留出空间。“高效”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业练习倡导精编精练,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合规”是指要遵守教育基本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执行力,严禁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违纪违规行为。
2.建设可供自主选择的多样化课程
学生是成长中的、有个性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很关键的一点是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丰富的课程。总体而言,当前初中学校在课程的多样化方面是不够的,学生的自主性选择也是不充分的。在建设多样化课程以及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方面,我们将主攻方向定位于理清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明确课程指向以及课程选择方式等方面。
(1)基本路径。建设课程要与地方资源相配套,与学校传统、特色相衔接,与学生个性、特长及本校师资特点相适应。
(2)课程指向。一是以国家课程,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专题阅读,网上学习,社团活动等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课程为抓手,激发学生某一领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学习的内生动力;三是以项目学习、创新实验室建设等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挑战性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3)选课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自愿报名,自主选择。endprint
3.省级课程基地引领性推进
2017年5月,我校申报的“行知教育”课程基地成功入选江苏省2017年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将以此为抓手,引领学校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建设“做中学”创新实验室。我们将以先进的课程理念统筹规划优秀社团和校本课程,逐步累积优势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实验教材。
(2)开发“生活体验”德育课程。一是成立校级层面的生活体验德育课程开发小组,明确生活体验课程构建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开发计划。二是在梳理、提炼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生活体验课程开发的重点领域,寻找课程生长点。三是整合各类德育主题教育、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将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3)建立“行知文化进万家”校外实践基地。利用斗山周边20多家茶业公司和农林果业生态园等资源,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价值。以斗山锡北烈士陵园和新四军六师纪念馆为载体,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巧借水墩庵斗山生态保护碑等地方特色资源,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教育。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意见》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扭转长期以来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作为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错误做法。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中考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明確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需要高中阶段学校明确具体的使用办法,相向而行,形成合力,为初中学校导向、导航。初中学校作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更要担当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责任。
初中学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突出六个重点:一是提高认识。要通过学习、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对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注重全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三是突出重点。要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突出表现作为考核重点,指导学生做好日常记录,展示自己在重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和典型事例。四是关注过程。对学生从初一入学到初中毕业整个学段内的品行发展、个性特长形成等,要全程观察、记录和分析,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优化基于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五是多元评价。要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参评、小组评定等多元评价,使评价更趋客观真实。六是保障公平。对综合评价分数或者等级等结论性评价,凡是有可能涉及中招计分或作为录取参考依据的事项,要及时公示,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确保公平可信。
(三)着力改进教学管理
1.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前沿哨所。当前,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是,要将培育“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教师要加快观念转变与行为跟进,将着力点聚焦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的有效参与。
2.科学合理安排课程
在“合格+特长”的基础上,怎样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权?如研究性学习、游学等课程,必然会打破原有的排课模式,需要学校仔细研究,科学应对。
3.加强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指导
初中学生年龄不大,很多学生对自身今后的人生发展、职业理想是不清晰的,但中考前夕,孩子们必然会面临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选择,这实际上既是学业选择的问题,也是学习规划的问题。在当下中考改革、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想去哪里”“我要怎么去”等问题,为学生追寻能满足兴趣爱好、发挥专业特长的职场生活,体验有意义、有尊严的人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考改革呼唤学校强化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指导。
二、中考改革的两点建议
(一)强化师资队伍配备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涌入,苏南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出现了“供给性短缺”现象。“二孩”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加剧了教师紧缺的矛盾。不少学校师资队伍学科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严重缺编,人均工作负担加重。每逢教师因病、生二胎等请假,师资调配、课务落实压力陡然增加,制约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安排。消失多年的代课教师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待遇不高,思想不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难以保障教育质量的稳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养不高,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隐患和瓶颈。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一要加强督政。建议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及市、区两级人大、政协等机关,对初中阶段学校师资状况做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督促地方政府按照相关政策、法规,配足、配齐学科教师,保证学校教育正常运转,全面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加强“预警”。各地要及早做好事业发展规划预测及数据上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使政府部门在教育事业布局调整、计划编制等方面能够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三是深化改革。探索实施“区管校用”的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区域校长教师轮岗制度,探索教师“录用与退出”机制等。
(二)继续完善考试招生政策
1.科学确定计分科目与成绩权重
遵循“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江苏各市无一例外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体育纳入了中考计分科目。然而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哪些科目应该纳入中考计分范畴?中考总分及各科权重应如何科学确定?音乐、美术课程能够增强人的感性思维,提升人的审美情趣,丰盈人的内心世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学生体验人生幸福奠基,建议适当增加艺术课程在中考中的相对权重。
2.提高命题质量
要发挥中考命题“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尽量减少简单记忆、机械操练的内容,注重与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规范招生工作
尽管江苏各市中招秩序相对比较好,但违规跨区招生、提前招生之乱象也时有耳闻。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以校园开放日、招生说明会等名义,组织学生测试考试,或口头承诺或书面协议,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引发了恶性竞争,破坏了教育公平的良好氛围。
总之,《意见》为我们明确了中考改革目标原则、基本任务及实施路径,作为义务教育初中学校,要及早谋划,做好应对。笔者深切希望相关政府部门与领导,在师资队伍保障、中考改革政策措施完善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让义务教育学校借中考改革的东风,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发挥课程标准统领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 2017(9).
责任编辑:丁伟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