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儿童:学校设计永恒的主题

2018-01-18陈平

江苏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

办一所怎样的未来学校

【主持人语】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未来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教育会发生怎样的变革?未来学校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校舍建设得像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一样,教室里装备先进,公共设施智能化。学生没有固定的上下学时间,没有固定的教室。这就是未来学校吗?

教师成为探究型学习者,带领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也可以通过全息投影为成千上万的学生远程授课。这就是未来学校吗?

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联系其他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利用智能穿戴设备,随时随地参与社会化活动,时而自主探究,时而团队协作,与终身陪伴的机器人共同成长。这就是未来学校吗?

抑或是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但学校承担的教育内容反而变得非常简单,只负责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交往合作、健康人格培育等方面的成长引领。这也是未来学校吗?

本期专题邀请了教授、一线校长,围绕“建一所怎样的未来学校”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共同描绘未来教育的生动画卷。希望通过这组文章,激发教育人来共同关注教育发展,探讨未来学校的建设。

【摘 要】学校发展从早期没有明显的学校特征到有独立校舍的诞生,规模化学校的出现,及后来学校设计时代的到来,始终围绕着儿童成长这一主题在进行。为儿童成长,是百年学校设计的基本脉络,也是未来学校发展的灵魂。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有:去教室、生态校园、创客空间、连锁学校、回归生活。

【关键词】学校设计;未来学校;去教室;连锁学校;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07-03

【作者简介】陈平,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

早期的学校没有明显的学校特征,课程体系单一。私塾是中国早期学校的代表,一般设置在富贵之家,主要供富家子弟读书,所学课程主要有四书五经;西方中世纪时期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校主要由教会承办,在场地及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离不开教会这一特殊的组织。学校作为独立可辨识的建筑形态出现的较晚,几乎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并行。独立的学校设计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百年的学校设计遵循着自己的原则,为未来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学校设计百年

1.“一间房”的学校。

早期,学生接受教育主要在家中或者在教会主持的学校内完成,没有独立的校舍,也没有“通识教育”这一概念。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及美国出现了启蒙运动,现代民主的曙光乍现,第一批公立学校才建立起来。此时,美国大地上出现了标志性的“一间房”的学校。“一间房”的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有独立的校舍。这样的校舍通常出现在乡村或者小镇,离学生的家很近,学生只要步行不多的时间就能到达。“一间房”的学校因为方便学生们上下学,所以逐渐遍布美国乡村各地。“一间房”的学校的诞生,预示着独立可辨识的学校形态基本确立。

2.规模化学校的出现。

19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霍瑞思·曼进行新学校建设,他致力于拓展、革新学校的专业课程,吸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品格培养和知识进步的科目。

同时,受教育家斐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影响,西方教育改革运动兴起,目标指向了当时教育手段的缺陷。此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哲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校建设,要适应个体特殊需求。学校的空间设计要有利于教师在学习环境中组织多样化的活动需要。户外环境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加学生的活動性,在建筑空间内部开始追求多用途及灵活性,鼓励学生在教室、公共空间,甚至走廊进行交流、互动。教室采用轻质、可移动的教学设备,桌椅不再是固定不可移动。

3.进入设计时代的学校建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建筑,受到当时新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设计进入学校建设的视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学校建设中得到重视,从课程设置到学习环境的建设都开始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当然,学校建设真正步入设计时代,还是要从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开始。

建于1919年的德国魏玛市的包豪斯学校,是一所公立学校。它的诞生,是设计教育的开端,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学校在设计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第一,达成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第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第三,设计必须要按照自然及客观的法则进行,特别是强调建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在学校建筑风格的设计上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了方便、实用、轻巧、经济、美观的设计观。包豪斯学校的出现使学校建设进入“建筑形式服从于建筑功能”的校舍建设时代。

4.走向多元开放的现代学校建设。

20世纪50年代,英国组织教学开始不单单按照年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智力、理解接受力等,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尝试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年级管理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能力特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20世纪60年代,西方开始出现后工业时代设计,追求个性、人文,或者回归传统、超现实元素。学校逐渐走向开放。

5.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后,新的世纪即将到来,新技术的大量涌现,促使学校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人们不断探索新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运用,开始思考电脑、现代科技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人们开始重新定位及设计学校功能、课程开设及学习空间的布局。在学校设计中,学校建设更强调风格化及独特性,考虑社会、历史、生态与环境诸要素结合。可持续性和可识别性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内容。新技术、新教材给予学校建设及教学环境积极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一个更有开放性,更有拓展性,更有未来感及带有未知性的前景。endprint

二、未来学校设计趋势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影响着学校的设计和发展。同时,学校设计的创新发展,需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们,因为基于儿童成长的设计使学生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1.去教室。

自有学校以来,教室是学校的必有场所,无教室就无学校。学校发展的多元追求,课程开放,互动学习,空间重组,让“去教室”成为可能。未来学校在形态上会有颠覆性的变化,其中一个就是:去教室。

瑞士的斯德哥尔摩创意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这所学校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精彩的日常生活,采用类似“篝火”“洞穴”“实验室”等学习方式。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校园内放满了五彩缤纷的家具,设计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十分接近,甚至更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如沙发、台阶、地板,还有建筑物内设计的“小岛”等。学生们可以坐着、站着,甚至趴着学习。

未来有一天,你要是提出想去看看某位学生学习的地方,他可能会带你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阶梯教室、会议室、中心广场、剧场、餐厅、宿舍……因为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是他今天要去学习的场所。学习场所的不确定性,是未来学校的一个特点。固定的教室没有了,但学习场所却在不断放大。

2.生态校园。

由Chartiar-Dalix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国某小学,是一所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物外覆盖着一层“绿色”外衣。这层“外衣”成为当地多种植物的生长地。学校通过不同植物、树木的种植,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让动植物能自给自足。同时这个完整的生态链还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发现大千世界的广阔空间。一个能够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覆盖在校舍上,类似中国园林。它创造了一个虽由人作,但宛自天成,充满自然之趣的世界。

生态校园,指对学生学习、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的校园环境。生态校园应具有以下一些因素:生态校园是“多元的”,以允许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共存,课程多样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评价多样化保证学生发展的多样化。生态校园是学校设计及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创客空间。

在由地平线项目顾问委员会确定的《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里,“创客空间”入选未来5年内影响基础教育的12项关键技术名单,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学习变革的数字策略之一。“创客空间”应该是未来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未来学校建设的“创客空间”,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项目学习为载体,以合作交流、共享智慧为学习形式。“创意”“空间”“实践”是创客空间的“三要素”。创客空间从以往的“做中学”上升为“创中学”。“创中学”是基于创造的学习,是人类最高级、最综合、最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创客空间是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育环境,是一个丰富、开放、轻松、互动、朴素、相互分享的环境。具有“创客空间”特征的未来学校,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环境,是一个能给学生带来无限可能的“魔法学校”。

4.连锁学校。

一名谷歌前主管在旧金山创立了AltSchool“连锁学校”,之后他担任AltSchool的首席执行官。他创立这所学校的动因是,很多谷歌的员工经常搬家,孩子跟随父母搬入新社区,可能出现教学内容不一致,也有可能全家外出度假出现缺课情况,影响了孩子的学业成绩。AltSchool“连锁学校”被称为“Micro-school Network”(微型學校)。在一定的软件基础上,每一所学校可以依据学生需求设定彼此不同的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同时将彼此的教学经验不断加入数据库,还可以为其他学校使用。“连锁学校”推行按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的教学方式,其使命是“支持小型化、多样化的社区教学”。

社会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增加,人们很难在一个地方住上一辈子。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导致家庭的不断迁移。孩子在不同的社区选择学校,需要不停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新的学习进度及学习内容。过多的变化,会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下降。“连锁学校”,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连锁学校”的出现,必将带来一系列学校及教育变革,成为未来新式学校发展的一个新动向。这个新式学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个性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学习分析。

5.回归生活。

时代虽然在发展,但教育对人发展的一些基本要求是不会改变的。人需要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因此,适应生活、学会生存是根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是学生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学会共同生活,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合作的精神,学会发现他人,发现他人的价值,建立共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学生的这些生活意识及能力,只有在公共生活,共同做事中才会逐渐建立起来。让学生能适应未来生活,适应未来社会,就需要在学校设计及建设中有回归生活的意识。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共同做事,共同相处,是实现这“四个支柱”的必要方式。

以“回归生活”为宗旨的未来学校建设,在空间处理上追求朴素、崇尚自然生态,营造生活化的校园环境。在课程设计上把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及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放在首位,在学习中强调生活体验,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坚韧耐劳的“草木精神”。

未来学校不会只是一种形态,而应该是多元发展或者是混合发展。多种形态的学校,是符合未来社会多元发展需求的,也是符合未来多样化人才发展需要的。回归生活,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走进语文课堂
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回归现实生活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回归生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管窥
小学英语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