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016-09-21王红艳
王红艳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比照,移接借用,厚积薄发;雕字酌句,模仿创作,妙笔生花;回归生活,捕捉美点,倾情写作。
[关键词]写作能力 积累比照 模仿创作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83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时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仍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语言匮乏,积累不足,思维封闭。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倾情阅读,倾情写作,积累语言,丰富联想,优化表达,变“厌写”为“乐写”,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从而改善学生的写作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一、积累比照,移接借用,厚积薄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丰富的语言和素材积累,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积累、比照、借用名言名句和优美段落是丰富语言素材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分类摘录、积累比照、移接借用。这样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写作时自然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摘录的内容,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优美句子,还可以是精彩片段描写。比如,写“雨”时,笔者引导学生分类摘录有关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分析领悟,在写作时参照借用,以使习作锦上添花。
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秋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冬雨:“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怎禁妩媚破东风,几缀杜鹃红在雨丝中。”
二、雕字酌句,模仿创作,妙笔生花
模仿创造是思维萌动的灵光,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用词造句精妙,布局谋篇精巧,具有较强的典范性。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抓住范文中那些优美、富有灵性、意味深长的词句或精彩、动人的片断描写,逐字推敲,酌句分析,细细品味,反复揣摩,从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妙处,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触发联想,抓文本精髓,提炼主题,模仿创作,妙笔生花,张扬个性风采。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学习完该文章后,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具体讲一讲作者是如何将他看到的和联想到的情景描写出来;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过的那些与之相似的事情,如观牵牛花、看牡丹、赏玫瑰、逛动物园等,唤醒学生的内心视像和情感;最后,让学生借鉴课文写作方法模仿创作,雕字酌句,潜心会文,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这样,当学生有了可写的材料和可参照的写作方法时,写起作文来自然顺畅无阻。
三、回归生活,捕捉美点,倾情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写作之源,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发掘生活中人、事、景、情的美点和亮点,捕捉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和精彩动人瞬间,让学生从小处着手,向深处开掘,写出真情至性,抒发真切感受。
譬如,同样写《我的哥哥》,学生A这样写:“我的哥哥个子高高的, 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像个小博士。”学生B这样写:“他那双智慧的眼睛从没停止过思考,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年纪不大的他,俊挺的鼻梁上方已有浅浅的几道弯了,那永不变的发型和他倔强的竖着的刘海是他独特的象征。”显然,学生B对人物的描写更为生动鲜明,抓住了人物的眼睛、鼻梁、皱纹以及发型等外貌特征,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爱思考、沉静、倔强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灵魂。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比照,移接借用,做到厚积薄发;善于指导学生字雕句酌,模仿创作,实现妙笔生花,引领学生回归生活,用心观察,捕捉美点,倾情写作,从而让作文闪动灵光,焕发精彩。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