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聋2号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8-01-18唐英裴喜玲魏博洋

中医药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耳聋血瘀听力

唐英,裴喜玲,魏博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原因不明确,多在72 h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常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是耳科较常见的急症,属中医学中“暴聋”范畴。有研究表明,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压力增大,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理障碍、药物中毒、人体免疫、病毒感染、膜迷路积水及毛细胞损伤、心理等因素有关,治疗以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为首要[1],但相当多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气滞血瘀为导致暴聋的常见病因,血瘀可由气滞、痰凝、热毒等因素而致,故以“血瘀窍闭”立论[2],以行气活血、安神通窍为治则,治以中药方剂耳聋2号,由精炼的16味中药组成,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抢救听力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耳鼻喉科门诊的患者60例(60耳),年龄18~60岁;两组病程均为1~14 d,平均(6.8±1.4)d;听力损失25~90 db,平均(42±11)db。采取区组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30耳)和对照组30例(30耳)。其中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93±10.23)岁;平均病程(7.83±4.14)d;平均听力损失(40.39±10.57)db。对照组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70±12.65)岁;平均病程(7.71±3.73)d,平均听力损失(43.84±12.11)db。两组患者治疗前耳聋、耳鸣、眩晕症状比较见表1。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在年龄、性别、病程、耳聋、耳鸣、眩晕症状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症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症状分布情况

注:各症状分别经T检验,P均>0.05,说明两组治疗前耳鸣、耳聋、眩晕程度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及2015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基金会突聋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诊断标准。1)突发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程度无明显波动,鸣声呈持续性,无昼夜之分;2)外无表证,内无里证,口唇暗红,月经色黑有块,舌下脉络暗红、曲张,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或结代。

1.3 症状体征分级及量化标准

耳聋、耳鸣分级及量化均根据2007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岛会议标准,按轻、中、重分为别记为3分、6分、9分。眩晕分级及量化标准根据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根据患者眩晕的程度分级,患者自觉头晕但不影响活动为轻度,记为3分;自觉头晕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为中度,记为6分;头晕难以胜任工作为重度,记为9分。

1.4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突聋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病程在2周以内者。

1.5 排除标准

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不符者;除第八对颅神经外,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的症状;患者年龄<18岁或>60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0 dB;患耳既往有听力下降史;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先天内耳疾病史或精神疾病患者;有既往药物过敏史及已知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1.6 凝血判定指标

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7版《诊断学》[4]制定。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为32~43 s。TT 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 s。PT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 s。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痊愈: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候积分≥30%,<70%;无效:症候积减少<30%。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后积分]×100%

1.8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耳聋2号方(川芎15 g,当归20 g,丹参20 g,桃仁10 g,石菖蒲10 g,柴胡10 g,郁金15 g,香附15 g,白芍30 g,地龙10 g,葛根20 g,路路通15 g,煅龙骨25 g,煅牡蛎25 g,磁石25 g,钩藤15 g),水煎服200 ml,2次/d,早晚温服;凯时注射液2 ml+20 ml 0.9% NaCl静推,1次/d;维生素B1100 mg、B12500 μg肌注,1次/d,治疗14天。

对照组:凯时注射液2 ml+20 ml 0.9% NaCl静推,1次/d;维生素B1100 mg、B12500 μg肌注,1次/d,治疗14天。

1.9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疗效判定使用Ridit检验,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 19.0软件上进行。

1.10 观察方法

为每个患者建立个人登记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各记录1次,观察耳聋、眩晕、耳鸣的积分变化及凝血功能的时间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耳聋、眩晕、耳鸣症状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在耳聋、眩晕症状治疗上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两组患者在耳鸣的积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耳鸣的治疗上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耳聋、眩晕、耳鸣症状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2.05),P<0.05,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凝血时间变化比较

治疗前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凝血功能数值大致相当。治疗后两组凝血时间均延长,经T检验,P<0.05;治疗后治疗组TT、PT数值变化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较之于对照组更能延长TT与PT的时间。治疗后两组APTT数值变化差异不明显,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时间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暴聋多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外邪侵袭(风热上扰清窍)或肝火上扰,肝为将军之官,可主生发疏泄,如有暴怒或情志抑郁之症,至肝失条达,郁而化火,实火上扰清窍而致突聋,或瘀血阻滞,清窍阻塞不通;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暴聋多以实证气滞血瘀型为主[5-6]。中药耳聋2号方中桃仁、川芎、丹参、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共为君药,其中桃仁味苦入肝经,善活血祛瘀,川芎入肝胆之经,能活血行气,上行头目,下达血海,中开郁结。 丹参味苦性凉,为血中之气药,能凉血活血,当归善补血活血。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石菖蒲、白芍、香附行气开窍,相须为用,以增强君药的作用。其中柴胡引经如少阳,善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且具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作用。石菖蒲味苦性温,开窍宁神,化湿和中。郁金入肝胆经,具有清心行气解郁,活血凉血的作用。白芍味酸善养血,具有酸敛肝阴缓急止痛柔肝作用,香附入肝经,具有疏肝理气之功。路路通、地龙、葛根通行瘀阻之经络;耳为静谧器官,钩藤、龙骨、磁石、牡蛎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之功共为佐使。地龙、路路通均有通行经络之功。葛根味甘性凉,善活血通络解痉。钩藤归肝经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平肝止眩的作用。磁石具有平肝潜阳,聪耳明目之功效。《本草纲目》所说:磁石治疗肾系疾病,从而达到聪耳明目之功。煅龙骨、煅牡蛎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功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川芎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微小动脉,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从而改善凝血功能。综观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窍安神之功,配伍严谨,为治气滞血瘀型暴聋的良方。

综上所述,耳聋2号联合西药能够减轻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的耳聋、眩晕、耳鸣的症状,并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故耳聋2号为治疗此病之良方。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5.

[2] 潘婧.中药耳聋2号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3] 张雄伟,陈尔东,吴积炯,等.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0-109.

[4]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2.

[5] 袁弘,梁建平,侯萍.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语言学,2000,8(2):107-108.

[6] 王世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0-81.

猜你喜欢

耳聋血瘀听力
话说血瘀证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