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才运用桂枝茯苓丸验案两则
2018-01-18伍竹君王邦才指导
伍竹君王邦才(指导)
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200 2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王邦才主任中医师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笔者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举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1 子病治母愈红斑
忻某子,男,1月半。2017年2月28日初诊。因全身皮肤发斑2周而由其母抱来就诊,初时在宁波某医院就诊,效果不佳,后至上海市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母27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隐性患者,从未发病,此次婴儿发病,二人一同检查抗核抗体谱,提示均为抗SSB+,ANA+。因患儿太小,父母不忍其接受激素治疗,恐影响其发育,故来寻求吾师。诊见:婴儿较瘦小,全身红斑,胸背部及双腿明显,压之不褪色,部分斑疹红中透紫,婴儿卧不安,其母当时行剖腹产手术,产后至今奶水不足,恶露不绝,量少色黯红。婴儿舌难视诊,其母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舌红、苔白、舌边有紫斑,脉细涩。王师拟治疗方案:治疗母亲为主,通过乳汁治疗孩子,兼以中药外洗婴儿全身。治宜凉血解毒,祛风消斑。拟方:茯苓、丹皮、紫草各15g,赤芍20g,乌梢蛇12g,米仁30g,桃仁、桂枝、僵蚕各10g,蝉衣6g,生甘草5g。7剂,并以该方药渣再煎汤外洗婴儿。3月7日复诊:婴儿夜寐安,嗳气,打嗝较多,呼吸略促,皮肤仍有红斑,色较前次浅,未见紫斑,母亲舌红、苔白,脉细。上方去茯苓,加桑叶10g,连翘15g,仍由其母服药7剂,药渣煎汤外洗。3月14日复诊:小儿皮肤已好转,吃奶量增加,皮肤饱满,不见红斑,母略有口干,舌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米仁,加生地20g,玄参15g,继续服用7剂,药渣煎水外洗患儿。后婴儿父亲代其母子来口述病情,其子红斑未再发,上方继续服用7剂后停药,至今3个月未发红斑。
按: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小儿则》中十分推崇“子病治母”,哺乳不当、乳汁不节可致乳儿疾病,提出“母病及子”的病因;重视母亲先天之气对小儿发病的影响,在望诊上提出“望母气”,通过望母来扩展儿科望诊内容。该患儿月龄极小,查体不能配合,仅能通过望诊来判断病情,治疗上较为困难,吾师通过观察其母面色,问其母病情,再结合患儿本身体征,判断病因,其母肝肾亏虚,热毒内结,毒蕴血分,冲任失调。致患儿先天不足,脾胃运化无能,气化失司,气血统摄失常,致血外溢,离经之血为瘀血,故可见患儿皮下瘀斑。选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其母为治本,药汤外洗患儿为治标,共达标本同治之效。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利湿;桃仁活血化瘀;丹皮、赤芍凉血和营;蝉衣、僵蚕、乌梢蛇、紫草祛风解毒,凉血透斑;薏苡仁健脾化湿;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消斑、凉血解毒、健脾和胃之功。
2 通因通用疗崩漏
李某,女,35岁。2006年12月16日就诊。患者2月余前经水适来,出差劳累,加之淋雨受风,遂感身寒怕冷,经行色紫,腹痛难忍。1周后月经停后再至,淋漓不尽,色黯有块,略有腥味,少腹痛胀隐隐,腰背刺痛,辗转反侧,夜卧不宁,胸闷,神疲乏力。诊见:身寒,胸闷,少腹痛胀,痛及腰背,舌淡紫、苔薄白,脉紧弦。中医诊断:崩漏。证属寒邪内侵,瘀阻胞宫,冲任失调,血不归经。治宜通阳散寒,行气活血,祛瘀和营。用桂枝茯苓丸改为汤剂服用,改赤芍为白芍。处方:桂枝、茯苓、桃仁、丹皮、炒白芍、制附子(先煎)、炒蒲黄(包)各10g,制香附15g,当归20g。服药3剂,诸症均减,少腹似有坠胀感,瘀血有下行之机。效不更方,原方再服4剂,患者无腹痛,血止,停药。后患者因胃脘痛来诊,告之崩漏未复发,经事正常。
按:崩漏,有因于热者,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瘀者,病因不同,治之各异。该案为寒凝血瘀,患者受寒后,寒凝气血,血不归经而见淋漓不尽;寒凝,故阳气不通而腹痛;阳气不能温煦可见身寒;舌淡紫、苔白,脉紧均为寒凝之象。选桂枝获苓丸化汤治之,一者汤剂温服有散寒作用,二者汤剂有促药力之效。方中桂枝温经通阳,与附子相互温通之力非它药能胜;香附行气止痛;当归、炒白芍养血和营,调和冲任缓急止痛;丹皮、桃仁、炒蒲黄活血止血,祛瘀调经。全方温经散寒,活血止血,祛瘀止痛,调和冲任,病自得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