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曲霉菌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8-01-18赵桂荣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262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曲霉菌种蛋气囊

赵桂荣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 262100)

禽曲霉菌病是目前安丘地区比较常见的禽病病之一,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禽类自身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禽类通过呼吸直接吸入或者接触到致病性曲霉菌。做好禽曲霉菌的综合防治,首先要排除诱发因素,提高宿主抗感染能力,其次要切断本病的传染源,坚决杜绝该病对饲料和垫料等多种因素的污染。禽的曲霉菌病主要以侵害禽类呼吸器官为主的真菌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大多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曲霉菌引起,主要特征为肺与气囊发生炎症,形成许多真菌小结节。本病在成禽散发,死亡率和发病率不高;幼禽一般为多发且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往往对养殖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特点

(1)该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半知菌纲曲霉属中的烟曲霉,另外是黄曲霉。还有不同程度致病性的霉菌有黑曲霉、土霉、构巢曲霉等。偶尔还可从病灶中分离到白曲霉菌、青霉菌、毛霉、头孢霉、木霉等。

(2)本菌是需氧菌,一般在室内温度37~45℃均能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一般霉菌培养基及其他糖类培养基上大多可以生长。烟曲霉菌生长在固体培养基时,最初一般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经过24~30h后便渐渐形成孢子,菌落呈面粉状、黑蓝色、深绿色、淡灰色,但菌落周边总是白色。

(3)在自然界中曲霉菌普遍存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孢子的生活能力在一般冷热干湿条件下均不能破坏,要杀死它需要煮沸5min。灭活一般的消毒药需要经过1~3h才行。在畜牧生产中有过氧乙酸、石炭酸、5%甲醛和含氯等常用的消毒剂。

2 流行病学

(1)幼禽最容易患禽曲霉菌病,发病高峰一般在1~2周龄,随着日龄增大逐渐减少。

(2)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污染的垫草、用具、空气、霉变饲料、饮水等。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等感染。

(3)传播途径:被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垫草、饮水及空气被健康的幼雏接触到而发生感染,本病高发的主要诱因是被霉菌污染的孵化器,饲饮器具等。本病有多种感染途径,可通过穿透蛋壳层进入蛋内造成雏鸡感染或胚胎死亡,另外还可通过肌注、眼睛接种、呼吸道吸入、气雾等途径感染本病。

3 临床症状

(1)该病主要发生于7~12日龄的雏鸡,肉髯、肉冠变紫,羽毛逆立,饮欲增加、呼吸急促,喘鸣增加,头低眼闭,张口呼吸,角弓反张,喜爱嗜睡,一般5~7d内死亡。慢性病例:成年鸡生长缓慢,生长发育不良,羽毛粗乱无光,机体消瘦,常见有一侧性真菌性眼炎,眼结膜充血并肿胀,严重的有脓性分泌物,甚至还有干酪样凝块,引起鸡群产蛋率不同程度的下降,病程长短不一,病程长的达数周,死亡率高低不一。

(2)有少数病例引起脑炎症状,表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四肢麻痹等症状,一般发病后一周内死亡。慢性病例可达2周以上,死亡一般在5~50%不等,曲霉菌污染种蛋后孵化率会下降,造成胚胎大批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气囊病变

本病一般可见气囊浑浊,变厚,有绿豆大或散在小米粒大的、灰白色或黄白色霉菌结节,质地较软,有弹性,似橡皮样,剖开后,其中为黄色干酪物内含大量菌丝体,外层包裹着类似肉芽组织的炎性层。有的小结节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圆盘状坏死。

4.2 肺脏病变

该病常见肺脏肿大,呈现灰红色或紫红色,有绿豆大小或小米形状的、黄色或灰白色霉菌结节,触摸质地比较硬,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外周呈现暗红色,有多个结节时肺组织质地变硬,失去光泽与弹性。

4.3 其他病变

在肠、气囊及胸膜上可见烟绿色、深褐色、大小不等、圆形、中心凹陷、稍突起、呈灰尘状的霉菌斑,有的严重病例可在肝脏表面及肠璧上见到霉菌斑。有的病例在肋骨内侧、胸膜等处可见散在的霉菌结节。在肝、肾、脾、卵巢等处也可见到数量不等圆形的、稍突起、中间绿色、中心凹陷、边缘白色、表面呈绒毛状的真菌斑块。

5 签别诊断方法

根据发病特点 (如饲料应用状况、垫草污染发霉程度,幼禽多发并且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 (呼吸困难)、剖检变化(在肺、气囊等部位可见到灰白色结节或霉菌斑块)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微生物学检查。

5.1 临床表现症状

病鸡机体衰弱,食欲不佳,眼晴紧闭,呈昏睡状态。呼吸困难,气喘有鸣音,但没有磨擦音。两眼流泪,鼻孔有鼻汁流出,摇头甩鼻。发病鸡排黄色稀粪,肛门周围沾满大量稀粪。产蛋鸡表现不同程度的减蛋,白壳蛋、破皮蛋、沙皮蛋增多。

5.2 剖检变化诊断

病禽的双肺或各个气囊上有小米粒甚至更大的霉菌结节。肺结节呈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

5.3 实验室检验检测

5.3.1 直接涂片

取病禽或气囊上的灰白色或白色结节 (结节中心的菌丝体最好),放在载玻片上用10~20%的氢氧化钾溶液1~2滴,浸泡10min,加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加热,轻压盖玻片,使之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有时直接涂片检查可能观察不到,必须接种培养,然后再进行检查鉴定。

5.3.2 接种培养

在沙保氏琼脂平板上接种无菌的肺脏和气囊结节,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菌落起初呈白色,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到48h后形成灰白色绒毛状菌落,3d后菌落转为暗烟绿色,接近黑色,菌落从绒状到一定的絮状不等,取少量菌落上的菌丝,镜检可见到明亮、深灰色、粗细一致有中隔的菌丝。采取肺或气囊上的结节剪碎,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滴,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肺部结节中有曲霉菌的菌丝,气囊上结节见到分隔菌丝,特征性的分生孢子柄和孢子。根据实验室诊断再结合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曲霉菌。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种蛋严格消毒

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每次检完蛋后立即在种蛋库或送到孵化厂消毒:高锰酸钾21g,福尔马林42ml/m2,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密闭熏蒸20min。种蛋入孵后在孵化器里进行第二次消毒:按高锰酸钾14g,福尔马林28ml/m2, 熏蒸 20min。

6.1.2 入孵化器及孵化室要清洗消毒

取出孵化盘及增湿水盘,先用水冲洗,再用新洁尔灭擦洗入孵器内外表面,用高压水冲刷孵化室地面,然后用熏蒸法消毒入孵器。高锰酸钾21g,福尔马林42ml/m2,在温度24℃,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密闭熏蒸1h,然后打开风机和进出气孔通风1h左右,驱除甲醛蒸汽。

6.1.3 避免垫料发霉

经常更换垫料,定期用过氧乙酸消毒:将浓度为0.3%的过氧乙酸30ml/m2喷洒地面、墙壁和天花板,或者用千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处理垫料。

6.1.4 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一定选用优质饲料,饲料存在地方要高、干燥、通风、阴凉等处,在冬季饲料存放时间不要超过7d,夏季饲料存放时间不要超过3d,保证当天投喂的饲料全部吃净,第二天再重新添加,并且要求饮水器或水糟每天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一次。

6.1.5 保证舍内通风换气

在保证舍内温度正常的基础上及时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保证舍内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6.2 治疗措施

(1)用硫酸铜按1∶3000比例对全群进行饮水,连饮3d,可在不同程度的控制本病。

(2)用制霉菌素按照每千克饲料加入50IU,喂服5~7d,健康的雏禽减半,严重者需要加倍。

(3)一般每千克饲料中加25~50mg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

(4)每千克水加入碘化钾5~10g,对本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5)一般雏禽1000只用克霉唑10g拌料5~7d,效果也比较理想。如果将克霉唑与制霉菌素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6)用中药治疗,山海螺30g、筋骨草15g、蒲公英60g、鱼腥草60g、桔梗15g,加水煎汁,供病禽饮水,连用7d,防治效果很好。本方仅适用于100只5~10日龄的雏禽1d的用量。

7 小结

(1)因为两批种鸡品种相同,日龄相近,只因为饲喂饲料不同,而且两种鸡场的种蛋又在同一孵化房孵化,孵出的雏鸡又在同一肉鸡场饲养,其中一批雏鸡在饲养过程中出现异常造成死亡,另一批非常正常,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在肉鸡场的其他栋舍也未出现异常现象,因此,可以排除孵化房种蛋曲霉菌污染和鸡场感染的可能。

(2)该病是由饲料发霉变质造成的,所以在鸡群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按时清除粪便,鸡舍保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定期更换垫料,在育雏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暖又要进行通风,及时更换垫料、保证饲料新鲜、饮用清洁用水是预防该病不发生的关键措施。

(3)根据发病雏鸡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肝脏出现脂肪变性、颗粒变性和肾脏颗粒变性的现象,这是霉菌毒素导致中毒性变质性炎,不是曲霉菌病的表现,基本可以确诊本批雏鸡发生的是中毒性疾病。

(4)这种因为种鸡发生曲霉菌病而导致其孵化的后代雏鸡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病例,在畜牧生产中很少报道,笔者根据从事畜牧兽医积累的多年经验认为,由于种鸡发生曲霉菌病,发病期间产下的种蛋所孵出的鸡苗其卵黄中含有一定量霉菌毒素。当种蛋孵化时,胚胎发育至出壳饲养一周内,雏鸡吸收卵黄时的同时不断吸收毒素,到第6~7日龄时,霉菌毒素吸收量最大,接着第8、9、10日龄开始出现大量死亡。随着日龄逐渐增大到25日龄时,没有新的卵黄霉菌毒素的吸收,死亡基本停止。此种推断是否正确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5)病雏鸡霉菌毒素的来源是某种鸡场饲喂变质发霉饲料引起种鸡发病后,发病期间所产生种蛋内积累霉菌毒素,再经过孵化后的卵黄逐渐吸收到雏鸡体内,毒素产生及雏鸡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

(6)一定要加强种鸡场饲养管理,搞好免疫接种,环境卫生要清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饲料营养要全面,选用优质饲料,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曲霉菌种蛋气囊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高田气囊案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