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与拜阿司匹灵联合治疗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18王霞
王霞
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短暂神经功能缺损疾病, 患者的症状一般不超过1 h[1]。该疾病的发病是微血栓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的, 后期病情比较严重, 患者还会出现脑梗死等严重合并症[2]。短暂性脑缺血有发作为脑卒中的可能性, 患者发病后, 有8.0%的几率会出现卒中症状[3], 患者发作频率高, 持续时间长, 则卒中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此次本院就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开展分析研究, 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灵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经过磁共振成像(MRI)、CT等诊断方式确诊。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3±2.9)岁。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8±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常规口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483)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2020959)治疗, 瑞舒伐他汀10 mg, 1次/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1次/d。
常规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299)注射液治疗, 药物剂量为4000 U,于患者腹部肚脐旁2 cm, 皮下注射, 2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 口服100 mg, 1次/d, 疗程均为2周,其中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均给予对应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④随访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5]显效:治疗1周, 患者不再发病,没有出现不良表现;有效:治疗1周, 患者的发病频率明显下降, 2周后没有再发作;无效:至2周后, 患者病情无改善;恶化:患者的病情更加的危险。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恶化0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常规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恶化3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0.1±0.7)、(21.6±2.9)s, 治疗后分别为(12.5±1.0)、(28.2±3.1)s;常规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0.1±0.8)、(21.6±2.8)s, 治疗后分别为(10.8±0.5)、(24.2±2.4)s。治疗前,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长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了轻微瘀斑3例, 两组均无其他慢性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常规组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一例脑梗死发生, 常规组发生6例(15.0%)脑梗死,常规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较频繁, 48 h内[6]将有50%的几率发生脑卒中。该疾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直接影响了脑梗死的发生率[7], 因此临床中需要积极的控制患者的发病。
低分子肝素钙是抗血栓药物, 不影响除了内皮细胞外的其他细胞, 通过注射给药, 使用方便。目前临床中使用较多,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 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突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抑制血栓蔓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此次研究中, 治疗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长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常规组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 常规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研究[8]一致。表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可以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总之, 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灵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 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效果明显,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因此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