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丝氨酸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血药浓度和疗效观察
2018-01-18付颖辉
付颖辉
结核病为一类慢性经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以呼吸道疾病的表现为主, 而伴随结核菌增加, 全身症状会逐渐显现[1,2]。耐多药结核病指的是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异烟肼、福利平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结核病。为了改善结核病的疗效, 合理用药是现阶段的可靠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环丝氨酸加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旨在为本病疗效提供新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71例, 本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入选标准[3]:①入选者均符合2010年《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4]中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经痰结核菌涂片与药物敏感试验证实为耐药结核病;②患方签署耐药结核病化疗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年龄<65岁。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病、癫痫病史者;②排除对本研究用药有过敏症状者;③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3个月内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者;④排除孕期女性。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3例, 年龄33~64岁, 平均年龄(52.18±2.7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5例, 年龄31~63岁, 平均年龄(54.16±2.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标准化化疗方案治疗。参照以往用药史与药敏试验结果, 分为2个治疗阶段。第1个治疗阶段是注射期, 共有5种药物: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湖北中佳药业公司, 国药准字H42020631), 0.75 g/次, 1次/d, 肌内注射;左氧氟沙星片[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55], 0.2 g/次, 1次/d, 口服;吡嗪酰胺片(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947), 0.5 g/次,3次/d, 口服;丙硫异烟胺片(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3065), 0.2 g/次, 3次/d, 口服;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23021719), 4.0 g/次,2次/d, 冲服;持续治疗6个月。第2个治疗阶段是非注射期,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吡嗪酰胺片、对氨基水杨酸钠粉剂、丙硫异烟胺片, 用药6次/周, 持续治疗18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环丝氨酸片(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83)治疗, 0.5 g/次, 2次/d, 口服。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进行服用250 mg环丝氨酸3 h血药浓度的检测, 测量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参考值为15~40 μg/ml。记录两组治疗12个月期间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期间常见副反应包括头晕、烦躁、睡眠障碍、呕吐、抑郁、震颤、肝功能损伤。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4]耐多药结核病疗效评价方法, 严格执行《结核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 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 将化疗12个月后的疗效分为:①显著吸收:病灶减少在原面积的50%以上;②吸收:病灶减少面积在原面积的10%~50%;③无吸收:病灶减少面积低于原面积的10%;④恶化:患者耐多药结核病病情加重。总吸收率=(显著吸收+吸收)/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7例患者中33例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3例因1周内服用环丝氨酸副反应较重停止检测, 未抽血, 1例拒绝抽血 ;33 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为 (22.16±2.64)μg/ml, <15 μg/ml者 6 例 (18.18%), 15~40 μg/ml者 24 例 (72.73%), >40 μg/ml者3例(9.09%), 最高血药浓度为44.09 μg/ml。化疗后, 观察组患者显著吸收16例、吸收15例、无吸收4例、恶化2例,对照组患者显著吸收13例、吸收8例、无吸收7例、恶化6例, 观察组总吸收率83.78%(31/37)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副反应率24.32%(9/37), 与对照组的23.53%(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耐多药结核病应当选取超过4种的抗结核药物构成有效药物治疗方案, 尤其是将氟喹诺酮类药及二线注射剂各一种作为核心药物, 再辅助一类耐药性较好一线药物与两三种口服二线药联合治疗[5]。在既往临床应用中, 耐多药结核病多以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作为抗结核菌药物, 使药物耐药性上升, 影响疗效。因而, 在做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同时, 从源头上增加更有效的抗结核药是当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加用环丝氨酸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影响发现, 环丝氨酸应用于耐多药结核病具有较好的血药浓度, 观察组(即加用环丝氨酸)可显著提升患者耐多药结核病总吸收率, 且药物副反应较低,是一种药效可靠、安全性高的治疗措施。环丝氨酸是一种D-丙氨酸类似物, 其药理机制为通过克制丙氨酸消旋酶的产生,降低细胞壁黏肽形成, 削弱肺结核细胞壁缺损能力,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同时改善体内耐酸环境, 以此达到抑菌、杀菌的目的[6]。环丝氨酸研发自上世纪70年代, 曾是结核病化疗常用药, 抗结核效果良好, 但由于其药效不如利福平等药, 且副反应比利福平等药多, 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减少。如今,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利福平等药逐渐失效, 而环丝氨酸耐药率低、具有不发生交叉耐药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 结合口服模式, 具有药效吸收迅速、完全的特点, 拥有较为理想的血药浓度。环丝氨酸的副反应主要集中在头晕、呕吐方面, 用药期间应加强对患者副反应的监护, 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7,8]。由于本研究选取样本数量有限, 临床经验不多, 更为完善的实验结果需进一步调查。
综上所述, 环丝氨酸在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中具有较低的耐药性, 有较好的血药浓度, 对促进疗效有积极意义, 副反应率较低, 适用于临床治疗。
[1]宋艳华, 郭少晨, 高孟秋, 等.环丝氨酸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5):399-401.
[2] 高孟秋, 宋艳华.注射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10):149-151.
[3] 佟雷, 刘世娟, 李华洋, 等.治疗耐药性结核菌的环丝氨酸脂质体在大鼠肺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7,27(1):8-9.
[4]李广涛, 佟雷, 杜鹏, 等.抗耐药结核菌的环丝氨酸脂质体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9):6-7.
[5]唐志冈, 易恒仲, 罗丹霖, 等.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导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15, 37(2):203-205.
[6] 杨健, 逄宇, 赵雁林, 等.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性及其与基因型关系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 2015, 37(2):122-127.
[7]赵冰, 宋媛媛, 逄宇, 等.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0):831-834.
[8]汪晓艳, 赵雁林, 逄宇, 等.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相关耐药性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9):66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