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2018-01-18覃章辉周大寨王明红

现代园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利川莼菜资源

覃章辉,周大寨,王明红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是睡莲科莼菜属多年生水生植物,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遗珍稀物种,是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世界著名珍稀水生蔬菜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地区。利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的野生莼菜资源栖息地,为莼菜资源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莼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都是非常珍贵的水生蔬菜,备受青睐。本文主要针对利川莼菜发展历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利川莼菜发展现状

1.1 主要栽培品种

利川莼菜以叶背颜色分为红叶莼菜和绿叶莼菜[1]。其主要的区别:红叶莼菜,叶背鲜红色,主脉绿色;绿叶莼菜,叶背边缘浅红色、中部绿色,卷叶绿色。

红叶莼菜嫩梢和幼叶的胶质较厚,产量高,为本地优势品种,也是利川主要栽培品种;绿叶莼菜加工后色泽好,加工性好,品质优良,是理想的加工品种,产量低于红叶莼菜。

1.2 利川莼菜发展历程

利川是国内现存莼菜原始群落保护较好的、重要的栖息地。20世纪40年代,新西兰传教士在利川凉雾乡发现野生莼菜。198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利川佛宝山拍摄到莼菜的原始群落画面播出后引起人们的关注。同年,日本高野善隆先生考察佛宝山的利川莼菜的原始群落及野生莼菜资源,以其果胶丰厚,芽粗壮,给予非常高的评价[2,3]。在此之前,利川莼菜以野生状态分布。

20世纪80年代末,利川莼菜野转家栽培的成功,为莼菜基地建设和实现莼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1995年,国家农业部授予利川市“中国莼菜之乡”荣誉称号。1999年,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是利川莼菜专业性的生产企业。2002年,利川“天佛”牌莼菜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全省六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品牌之一。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给予保护并批准对利川莼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2011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山野莼菜”有机食品认证,其成为利川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之一[4]。2013年,利川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莼菜深加工领域,重点开发“莼菜饼干”、“莼菜饮品”、“莼菜口含糖片”等系列莼菜产品,提高莼菜的利用率和附加值。2016年,利川市人民政府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莼菜研究所,挂牌于中南民族大学。建立野生莼菜研究基地和自然保护区,对利川莼菜进行原生境保护。主要开展莼菜种质资源保护、莼菜深加工、制定莼菜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莼菜的推广等相关内容的研究。

随着利川“两路”的开通和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恩施积极参加“一带一路”产业对接湖北行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将利川莼菜畅销到日本、韩国、英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3 开发现状

1.3.1 基地建设现状。利川莼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佛宝山生态旅游开发区4个地区,基地海拔主要分布于1100~1500m,现有莼菜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通过政府以先建后补方式奖励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大户等措施,促进了莼菜基地恢复性发展,莼菜基地板块基本形成,十三五末,莼菜板块基地的具体分布为:佛宝山莼菜266.7hm2;忠路镇长干村及周边莼菜466.7hm2;凉雾乡继昌村及周边866.7hm2;汪营镇莼菜400hm2。

1.3.2 产业化现状。20世纪90年代,政府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和投资商组建莼菜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倡导采用“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的产供销合作体系。力争把利川莼菜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莼菜规划化种植基地、标准化加工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至2016年底,利川市已有天佛、山野、多伦多、继昌农业等莼菜生产加工企业30余家;莼菜种植、加工、营销等专业合作社6个,莼菜种植大户26个。莼菜种植面积已达2000hm2,鲜莼菜年产量达16000t;鲜莼菜年产值1.5亿元,加工产品产值超过9000多万元,莼菜产业年总产值突破2.4亿元,莼菜产业是利川特色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北民族学院就莼菜莼菜复壮与莼菜富硒进行合作,为莼菜种资源提升、富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等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多仁多集团与湖北工业大学进行合作获得一项“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权,莼菜深加工系列产品获得重大的突破;睡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开发莼菜美容产品,如莼菜面膜等;利川市山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莼菜保鲜技术研究和莼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突破传统的醋酸保鲜技术难关,将鲜莼菜的保质期延长至1年。

利川莼菜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强与高校科技合作,深入开发莼菜产品,延长产业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利川莼菜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2.1 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1 管理粗放,草虫害较严重。每年莼菜的采摘季节,也是杂草、虫害等生长繁殖的季节。调查发现:采摘期内莼菜地杂草生长旺盛,迅速占领生态位,争夺莼菜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使供给莼菜生长肥力降低,生长势下降;水蜗牛等害虫喜食莼菜嫩芽及叶片,破坏莼菜的茎叶,造成其腐烂;出现生长势减弱、病害严重的植株未能及时清除,使病害加重,莼菜品质下降。

2.1.2 品种资源减少,品种退化严重。莼菜是多年生水生作物,一次栽培多年采收,6~8年应进行莼菜更新换代。利川莼菜老产区大多数未进行更新,种植年限长达20~30年。目前莼菜繁殖方式主要是茎段扦插,长期用同一批莼菜茎段进行扦插繁殖,会使莼菜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莼菜生长势不良、老茎生锈斑、烂根、烂茎叶等现象。因连续栽培未进行更新换种,使其有害物质的富集及植株自身生理活性降低,致使莼菜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产量降低[5-8]。

总之,莼菜品种资源减少,品种退化严重,可能与其无性繁殖、生境片断化或丧失、周边环境污染以及不合理栽培管理方式等人为干扰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莼菜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2.1.3 产业初步发展,科技含量低。我国莼菜开发应用很大程度上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主要将莼菜作为原料、促进产品出口,制成简单食品和简单医药保健品[9,10];莼菜采摘主要依靠人工,采摘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制约莼菜开发应用的规模化[11]。

当前利川莼菜发展集中在食品、饮料领域,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使莼菜产业发展效益低[12,13];对莼菜药用、保健品、化妆品以及智能采摘等方面开发利用较少。

2.1.4 缺乏本土莼菜文化。利川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3]。自然景观资源有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杉”——水杉王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有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并传唱全球的“龙船调”等人文景观;利川也是11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现有与莼菜相关的文化,基本与西湖莼菜、太湖莼菜等相关联的;利川莼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间较短,在培育莼菜文化方面,没有与当地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本土的莼菜文化。

2.2 利川莼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2.2.1 实时监控,科学管理。要对莼菜地进行实时监控,抽查莼菜地水样,及时更换田水,保持田水清洁无污染;在莼菜采摘间隙要对杂草和害虫进行清除,保证莼菜的生长空间;莼菜田合理投入一些鱼类,可以有效控制虫害,如水蜗牛;要有计划的更新换代莼菜苗,更换生长势下降、病害严重的植株。

要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给种植户进行莼菜科学的种植、管理的专业培训,使种植户掌握莼菜整个生长季的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合理采摘等技术。

2.2.2 选育优良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莼菜种子育种苗研究,种子繁殖可使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可以提高植株自身生理活性,选育出更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

目前利川市农业局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成立中国莼菜研究所,在对国内外优良地方品种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全球性的莼菜种质资源库和莼菜基因库。进行野生莼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展莼菜遗传育种究、莼菜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技术的相关研究,选育出符合利川生境的、产量高、品种好和抗性好的新品种,避免种质资源流失,提高莼菜自身抵御风险能力。

2.2.3 加强合作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利川政府、莼菜企业要加大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力度,申请“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项目,建设利川莼菜系列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开发莼菜食品、保健品、莼菜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进行莼菜智能采摘技术的研究,使用机器代替人工,做到既保护资源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利川莼菜产业走上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4 种植观光相结合、形成特色莼菜文化。利川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有非常独特的气候条件,夏无酷暑,是国内外知名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季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在此驻足。夏季也是莼菜采收的旺季,许多游客参观、采摘、品尝莼菜,为利川莼菜宣传推广提供很好机会,也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深化“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模式,并推进“莼鱼共生”、“莼菜种植-观光旅游”模式相结合,以旅游带动利川莼菜品牌文化的培育,提升此地理标志产品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人文地理特质。

加大“利川莼菜”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莼菜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发展莼菜生态产业为机遇,将莼菜产业发展与观光旅游、文化建设等进行融合,提高消费者对莼菜的认知程度。结合利川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形成具有利川特色的莼菜文化。

政府、企业从生态旅游整体出发,将利川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莼菜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之路。

3 结语

利川是莼菜原产地之一,利川莼菜是我国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恩施州优特农产品之一。目前国内莼菜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保鲜、药用等方面,而莼菜的深加工和莼菜药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对莼菜栽培技术、莼菜资源种群结构研究较多,但涉及到如何对莼菜进行提纯复壮技术的研究较少。今后莼菜研究可能会重点集中在莼菜种质资源与其基因库保存的研究,莼菜提纯复壮技术的研究和莼菜药用机理等相关研究。

利川应该积极与国内相关高校合作,收集国内外莼菜资源,进行莼菜遗传育种、提纯复壮,莼菜药用机理和深加工等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利川莼菜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志,使利川莼菜在莼菜国内外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利川莼菜产业将如何发展,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1]袁政,卓万凯,刘长怀,等.利川莼菜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J].中国蔬菜,2007(增):122-123.

[2]何文远,利川莼菜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J].中国蔬菜,2007,(B08):120-121.

[3]孙志国,张敏,程东来,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的保护现状分析[J].长江蔬菜,2010(6):1-4.

[4]吴会会,刘乐承.湖北利川莼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长江蔬菜,2013(18):15-17.

[5]汪荣斌,周守标,秦亚东,等.莼菜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7,40(2):489-492.

[6]张光富,高邦权.江浙莼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J].湖泊科学,2008,20(5):662-668.

[7]董元火,雷刚,刘红艳.利川绝迹莼菜种群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47-6048.

[8]李佳楠,董元火.杭州西湖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莼菜群落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05-14906.

[9]巩江,倪士峰,司衍乐,等.莼菜药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489-4490.

[10]王慧芳,谈如蓝.莼菜的药用价值与综合开发应用[J].现代食品,2016,7(13):45-46.

[11]江德武.以莼菜浸膏为活性成分的抗菌药[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7(3):139.

[12]刘永琼,余世鑫.莼菜的研究进展[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7,(19):15-18.

[13]杨红.凉山雷波马湖莼菜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农学学报,2011,(5):17-20.

猜你喜欢

利川莼菜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的莼菜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太湖莼菜
莼菜
利川市饲料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