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莼菜
2018-07-02忆江南
忆江南
名扬海内外的莼菜盛产于太湖、西湖、湘湖等处,而以太湖为最,年产量在5万公斤左右。
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吴县人,他喜爱吃家乡的莼菜。他在《藕和莼莱》一文中赞美莼莱“富有诗意,令人心醉”。
据传,苏州木渎灵岩山顶有一个花池,是吴王专为西施赏荷而凿的。古时池水“旱不竭,涝不盈”,并产过一种葵莼(即莼菜),食后夏能解热,冬可驱寒,入口而化,为西施爱吃的一种清香之菜,故而名“西施莼”。这种葵莼在清代以前,每年由地方官组织采集晒干后作为“贡品”。朝廷称吴中莼羹为“江东第一美品”。
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一般用蔓茎进行无性繁殖,每年从清明到秋分期间,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可采摘嫩叶、嫩梢。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这个时间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
太湖莼菜,以洞庭东山四周湖区和西山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湖面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公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
莼菜的葉子呈椭圆形,叶子背面分泌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莼菜富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能补血、润肺、清热、消肿、解毒、健胃、利尿,还可治疗热痢、黄疸、疔疮等,并有防癌功效。
莼菜可煮、可炒,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如在盛夏季节吃上一碗莼菜汤,实有防暑爽口舒适之感。
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莼菜鲈鱼汤”“鸳鸯莼菜汤”“芙蓉莼菜”等佳肴,嫩滑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唐代诗人赞之曰:“滑忆雕胡(菰米)饭,香闻锦带(莼莱)羹。”
人们常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佳肴。据《晋书》载,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羹和鲈鱼之美味,便弃官回乡,这就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太湖莼菜除鲜食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成罐,现已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