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小儿寒证咳喘※

2018-01-18

中医药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麻黄汤小青龙汤散寒

● 王 付

小儿寒证咳喘是小儿呼吸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症状表现,也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病变之一。其病因及致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体质、感染、环境、过敏、受凉等等因素有关。临床辨治小儿寒证咳喘若仅仅用某一个经方常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则,辨咳喘虽同样是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但因小儿体质、感染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临证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都需要与不同的方药合用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于此试将临床运用合方诊治小儿寒证咳喘[1]体会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在方药用量及服法方面,结合多年临床诊治儿科疾病体会,笔者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是:①用药定量以成人用量为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确保最佳药效浓度;②服药必须遵循少量频服原则,即1周岁以内婴儿每日服药次数应在15次以上,2岁至10岁之间视病情每日服药次数应在6次以上,也可达10次,服药次数直接关系到药效发挥与疗效。

1 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辨治风寒犯肺咳喘

马某,男,11个月,郑州人。2016年3月7日初诊:其母代诉,3个月前感冒,经西药治疗感冒痊愈,可咳嗽,气喘仍在,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哭声低弱,痰咯不出,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辨为风寒犯肺证,治当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给予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茯苓12g,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2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5mL,每日服15次;2016年3月14日二诊:咳喘痰基本消除,以前方3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气喘、因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哭声低弱辨为寒夹虚。以此辨为风寒犯肺夹虚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增强麻黄汤宣肺降逆,兼以敛肺益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 麻黄汤与理中丸、止嗽散合方辨治风寒郁肺夹虚咳喘

谢某,女,7岁,郑州人。2015年5月2日初诊:其母代诉,3年来经常咳嗽,气喘,咽中痰阻感,近因咳嗽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咽痒,咯痰不爽,轻微头痛,面色不荣,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浮弱。辨为风寒郁肺夹虚证,治当疏散风寒,宣利肺气,温中益气。给予麻黄汤、理中丸与止嗽散合方: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荆芥10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5g,红参10g,干姜10g,白术10g,炙甘草3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50mL,每日服8次;2015年5月9日二诊:咽痒及咳嗽基本消除,手足较前温和,以前方6剂;2015年5月16日三诊:咯痰不利止,以前方6剂;2015年5月23日四诊:怕冷基本消除,咳嗽止,苔腻消失,以前方6剂;2015年5月30日五诊:诸证消除,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咯痰不爽、苔腻辨为寒痰;因面色不荣、脉浮弱辨为气虚;又因怕冷、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以此辨为风寒郁肺夹虚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降逆;以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脾益气[2];以止嗽散疏散风寒,宣利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3 麻黄汤与三子养亲汤合方辨治肺寒痰食咳喘

谢某,女,10岁,郑州人。2016年3月30日初诊:其母代诉,1年前至今食后吐痰,轻微咳嗽,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食后吐痰较多,痰呈白色,轻微咳嗽,食凉加重,呼吸气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略滑。辨为肺寒痰食证,治当温肺降气,化痰消食。给予麻黄汤与三子养亲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白芥子10g,苏子10g,莱菔子10g,山楂24g,炙甘草3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50mL,每日服6次;2016年4月6日二诊:痰量略有减少,加半夏12g,以前方6剂;2016年4月13日三诊:痰量较前又减少,以前方6剂;2016年4月20日四诊:诸证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 根据食后吐痰辨为食积;再根据痰稀色白辨为寒痰;因呼吸气粗、脉沉略滑辨为痰食阻滞。以此辨为肺寒痰食证。方以三子养亲汤温肺降气,消食化痰;以麻黄汤宣肺降逆,调理气机;加山楂消食和胃化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4 麻黄汤、理中丸与葱豉汤合方辨治肺寒郁闭夹虚咳喘

夏某,男,4岁,郑州人。2016年9月9日初诊:其母代诉,经常感冒,反复咳嗽,虽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感冒加重咳嗽前来诊治。刻诊:发热,咳嗽,呕吐清稀痰涎,哭声低弱,痰咯不出,呼吸急促,胸部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肺胃寒郁夹虚证,治当宣肺散寒,温阳透达,健脾益气。给予麻黄汤、理中丸与葱豉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葱白30g,香豉2g,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白芍3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20mL,每日分10次服;2016年9月23日二诊:发热、呼吸急促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2016年9月30日三诊:咳嗽、呕吐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2016年10月7日四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3剂,每2日1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呼吸急促、胸部胀满辨为肺气郁闭;再根据哭声低弱、脉虚弱辨为虚;因呕吐痰涎辨为胃寒气逆。以此辨为肺胃寒郁夹虚证[3]。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降逆;以理中丸温中健脾;葱豉汤宣肺散寒,温阳透达。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5 小青龙汤与四君子汤合方辨治寒饮郁肺夹虚咳喘

郑某,男,9岁,郑州人。2015年8月7日初诊:其母代诉,从3岁至今经常咳喘、喷嚏,经检查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遇凉及夜间加重,呼吸气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寒饮郁肺夹虚证,治当温肺散寒,宣降益气。给予小青龙汤与四君子汤合方:麻黄10g,桂枝10g,生半夏12g,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2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40mL,每日服8次;2015年8月14日二诊:咳嗽好转,以前方6剂;2015年8月21日三诊: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2015年8月28日四诊:诸证趋于缓解,以前方治疗60余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气喘、因凉及夜间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稀色白辨为寒夹痰;因呼吸气急、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肺寒夹虚证。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宣降肺气;以四君子汤补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6 小青龙汤、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方辨治寒饮郁肺夹卫虚咳喘

马某,女,8岁,郑州人。2016年7月4日初诊:哮喘性鼻炎已有5年,经检查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性鼻炎,近因咳喘鼻塞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夜间加剧,痰稀色白,多汗,晨起鼻塞喷嚏,受凉加重,呼吸气急,面色萎黄,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弱。辨为寒饮郁肺夹虚,鼻窍壅滞证,治当温肺散寒,调补营卫,温补开窍。给予小青龙汤、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10g,生半夏12g,细辛10g,干姜10g,五味子12g,白芍1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30mL,每日服10次;2016年7月11日二诊:汗出减少,鼻塞减轻,咳嗽好转,以前方6剂;2016年7月18日三诊:鼻塞基本消除,咳喘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7月25日四诊:汗出止,咯痰消除,诸证均有明显缓解,以前方治疗60余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气喘、夜间加剧辨为肺寒;再根据鼻塞、喷嚏辨为风寒壅窍;因面色萎黄、汗出、脉浮弱辨为气虚;又因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辨为寒郁饮停。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夹虚,鼻窍壅滞证。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宣降肺气;以桂枝汤调补营卫[4];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加白芷辛散通窍。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7 小青龙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合方辨治寒饮郁肺夹热咳喘

薛某,女,13岁,郑州人。2016年4月27日初诊:其母代诉,5年前出现咳喘,经检查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多清稀,怕冷,受凉加重,胸闷,不思饮食,手足不温,口渴欲饮热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治当温肺散寒,宣肺降逆,清泻郁热。给予小青龙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合方:麻黄10g,桂枝10g,五味子12g,细辛10g,生半夏12g,干姜10g,白芍12g,石膏45g,知母20g,红参10g,粳米15g,炙甘草10g。6剂,以水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40分钟,每日1剂,每次服80mL,每日服4次。2016年5月4日二诊:咳嗽减轻,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2016年5月11日三诊:咳喘较前又有减轻,仍胸闷,以前方加陈皮24g,6剂;2016年5月18日四诊:咳喘较前又有减轻,胸闷好转,以前方6剂;2016年5月25日五诊:咳喘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2016年6月1日六诊:喉中痰鸣明显好转,咳喘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2016年6月8日七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辨为寒饮郁肺;再根据舌质红、苔薄黄辨为郁热;因口渴欲饮热水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方以小青龙汤温阳散寒,宣通鼻窍,温化痰饮;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益中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8 小青龙汤与三子养亲汤合方辨治寒痰郁肺食积咳喘

陈某,男,8岁,郑州人。2016年3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3年前经检查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呼吸急促,胸及喉中痰鸣,吐痰黏稠甚于食后,轻微咳嗽,受凉加重,厌食,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辨为寒痰郁肺食积证,治当温宣降逆,消食化痰。给予小青龙汤与三子养亲汤合方加味:麻黄10g,白芍10g,细辛10g,干姜10g,桂枝10g,五味子12g,生半夏12g,白芥子10g,苏子10g,莱菔子10g,葶苈子15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50mL,每日服6次;2016年3月12日二诊:痰量减少,以前方6剂;2016年3月19日三诊:胸及喉中痰鸣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3月26日四诊:诸证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100余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呼吸急促、胸及喉中痰鸣辨为痰;再根据吐痰黏稠甚于食后、厌食辨为食积;因咳嗽,受凉加重辨为寒。以此辨为寒痰郁肺食积证。方以小青龙汤辛温散寒,温肺化饮;三子养亲汤温肺降气,化痰消食;加葶苈子降肺止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9 射干麻黄汤与桔梗汤合方辨治肺咽寒痰咳喘

夏某,女,7岁,郑州人。2016年6月4日初诊:其母代诉,4年前声音嘶哑似喉间有痰声,经检查诊断为小儿喉炎、支气管炎,虽经中西药治疗可反复不愈,近因声音嘶哑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声音嘶哑,咽喉不利似有痰阻,咽痛,咽痒,咳喘,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辨为肺咽寒痰证,治当温肺散寒,降利祛痰。给予射干麻黄汤与桔梗汤合方[5]加味:射干10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2g,大枣7枚,生半夏12g,桔梗10g,薄荷10g,生甘草20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40mL,每日服8次;2016年6月11日二诊:声音嘶哑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2016年6月18日三诊:咽喉不利似有痰阻有所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6月25日四诊:咽痛及咽痒消除,以前方6剂;2016年7月2日五诊:诸证趋于缓解,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咽喉不利似有痰阻辨为痰阻;再根据舌质淡、苔白腻辨为寒痰;因声音嘶哑、咽痛辨为寒凝咽喉。以此辨为寒痰郁阻证。方以射干麻黄汤温肺化饮,降气祛痰;以桔梗汤宣利咽喉,加薄荷疏利咽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0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与玉屏风散合方辨治肺寒气虚夹痰咳喘

段某,男,3岁,郑州人。2016年9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经常咳嗽,容易感冒,近因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咽中有痰,咯之不出,遇风加重,汗多,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浮弱。辨为肺寒气虚夹痰证,治当解肌散寒,降气定喘,补益肺气。给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与玉屏风散合方:桂枝10g,生姜10g,白芍10g,大枣12枚,厚朴6g,杏仁10g,黄芪30g,白术30g,防风15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20mL,每日服10次;2016年10月5日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10月12日三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2016年10月19日四诊:咳嗽缓解,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0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咳嗽、遇风加重辨为风寒;再根据咯痰不出、苔薄白略腻辨为痰;因面色萎黄、脉浮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肺寒气虚夹痰证。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解肌散寒,降气定喘,兼益肺气;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1 麻黄加术汤与定喘汤合方辨治寒痰壅肺咳喘

梁某,女,10岁,郑州人。2016年3月30日初诊:其母代诉,2岁至今经常咳喘,曾检查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咯痰黏稠色白,咯之不出,胸及喉中痰鸣,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辨为寒痰壅肺证,治当宣降肺气,温肺化痰。给予麻黄加术汤与定喘汤合方:白果10g,麻黄10g,苏子6g,款冬花10g,杏仁5g,桑白皮10g,黄芩5g,生半夏10g,桂枝6g,白术12g,炙甘草3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50mL,每日服6次;2016年4月6日二诊:痰量减少,喉中痰鸣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4月13日三诊:咳嗽、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2016年4月20日四诊:咯痰减少,喉中痰鸣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2016年4月27日五诊:诸证又有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50余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 根据咯痰黏稠色白辨为寒;再根据胸及喉中痰鸣、苔白腻辨为寒痰;因咳嗽、气喘辨为肺气上逆。以此辨为寒痰壅肺证。方以定喘汤宣降肺气,温肺化痰;以麻黄加术汤宣肺散寒,降逆健脾,兼杜痰生之源[6]。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猜你喜欢

麻黄汤小青龙汤散寒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艾草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胃泰灵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