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2018-01-18孟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出院心肌梗死饮食

孟媛媛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其定义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中断或减少,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严重缺血导致梗死的发生, 临床上表现为持续的心绞痛, 可伴有发热、大汗淋漓、恶心、休克[1,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院自2016年5~11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39例,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5~11月收治的39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经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病史综合确诊。患者中男28例, 女11例;年龄33~74岁, 平均年龄(55.27±7.81)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8例, 高血压11例。

1.2 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1.2.1 入院紧急护理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吸氧, 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建立静脉通路, 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皮肤颜色、四肢末梢血运的变化,协助医生做好病史采集、心肺复苏等工作。要持续低流量吸入氧气, 通过氧气的吸入可改善心肌供氧, 缓解心绞痛, 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防止心肌梗死范围扩大, 鼻导管吸氧要流量均匀, 病情稳定后给予间歇吸入, 吸氧期间要保证导管通畅, 由1名护理人员清洁鼻腔, 做到经常检查鼻腔和导管是否通畅, 保证氧气的供给。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原因是室颤、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床边持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抑制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 对发病1周特别是24 h内的患者尤为重要。遵医嘱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辅助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如有溶栓需要, 则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30 min滴完, 溶栓前向患者家属讲解溶栓风险,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出现黏膜或皮肤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溶栓禁止挤压按摩、挤压患侧身体, 以防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的栓塞, 遵医嘱执行强心剂、利尿剂和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治疗,控制补液滴速, 减轻心脏负担, 一般在20~30滴/min[3]。

1.2.2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住院环境和抢救设备没有心理准备, 多有恐惧、焦虑等情绪, 负性情绪可以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导致机体氧耗增加, 促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进行教育, 减轻其心理负担, 介绍心肌梗死的患者治愈成功的案例, 鼓励其战胜疾病, 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 嘱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 减轻其内心的焦虑、恐惧感。应用正确的鼓励和语言,稳定患者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个别患者对疾病不重视, 一定要和患者讲清楚疾病的性质, 使其配合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也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 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应急能力, 增加安全感和信心。

1.2.3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 嘱其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和高蛋白质、清淡饮食, 少食多次进食,禁烟酒、浓茶、咖啡。心肌梗死的患者因心肌功能下降, 心肌供血不足, 加上长期卧床, 消化功能下降, 在饮食上应选择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避免饱食, 减轻心脏负担, 发病初期要指导患者多食果汁、牛奶等, 避免过冷过热饮食, 逐步过度为半流质饮食, 如芝麻糊等, 随之病情好转, 可逐步增加热能, 恢复期要少食多餐, 进食过多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应进食鲜鱼汤等易消化食物, 不可食用肥肉、巧克力等食物,同时要注意水的出入量和钠盐平衡, 防止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4,5]。吸烟被认为是能够增加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戒烟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死亡率下降36%。病后第1周给予流质饮食, 接下来给予半流质饮食, 第3周可以进食软饭, 1个月后进行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同时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排便, 2 d未排大便者给予开塞露等通便, 便秘者给予低压盐水灌肠, 必要时人工排便。

1.2.4 康复护理 运动是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方式, 通过运动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降低。起初由肢体的被动活动改为主动活动, 床上行洗脸、进食、床边放置坐便桶和椅子, 现场留有抢救设备, 严格遵循康复训练和中止训练的指标, 病情进一步稳定后停止心电监护, 逐渐增加活动量, 增加下床活动时间, 适当提物, 整理家务。通过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安抚其焦躁的心里, 使其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 积极配合治疗, 取得更佳的预后。发病第1天要绝对卧床休息, 第2天由责任护士开始辅助患者在床上卧位被动活动四肢, 第3天抬高床头, 可主动活动四肢, 在床上做洗脸、漱口、翻身等动作,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不适情况, 如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第4天以后可加大床上活动时间, 嘱患者在床上看书、会客等, 鼓励患者下床站立少许时间, 一般可以是10 min。住院期间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不要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 活动量循序渐进, 时间逐渐延长, 每次活动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6,7]。1周后可以到床下或室外活动,如散步、体操、游泳、爬山, 不能操之过急, 然而也不能因担心疾病加重而不活动, 患者出院后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和注意事项。

1.2.5 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技能和知识,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教会患者合理安排活动量和时间、饮食计划和生活方式,为患者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 嘱患者定期复查, 戒烟戒酒、预防便秘, 维持良好的体重,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炎热的天气出门, 避免观看体育比赛等惊险刺激的活动。

2 结果

39例患者中22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 平均住院时间13 d,死亡12例, 27例康复出院, 生活均能自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快, 但如入院及时, 经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康复护理应贯穿发病到出院全过程, 这样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避免因生活方式不当而引起的心绞痛等情况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 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减慢心率、增加心肌供血, 利于患者的康复, 加快患者的体力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利于早期出院[8-10]。患者出院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戒烟酒, 低盐低脂饮食,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合理用药, 根据药物的数量和种类来调整。指导患者情绪稳定, 教予患者自我监护和急救的方法, 适当参加体力活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 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 通过发病不同时期不同的护理手段可使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睡眠、休息, 正确的治疗观念和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 改善预后。

[1] 叶任裔,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226.

[2] 万爱兰, 郭明, 张皑.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8):40-41.

[3] 李艳.急性心肌梗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 19(21):210.

[4] 吴学勤, 郭晓岚.直接 P C I 治疗急性心结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10A):17.

[5] 童优利, 刘聪华.触摸护理的临床效应.安徽医药, 2005, 9(7):552.

[6] 刘凤娟.循证护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173-175.

[7] 吴祥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15):476-477.

[8] 杨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4):889-890.

[9] 陈洁, 赵美红, 李慧, 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术后护理.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7):68-70.

[10] 单红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急救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2):2160.

猜你喜欢

出院心肌梗死饮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春节饮食有“三要”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