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

2018-01-18李仁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李仁平

短暂性脑缺血有很高的发病率[1,2], 主要是在老年群体中发生, 患者会有局部性症状, 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如果无法及时救治, 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现在临床中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就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但是临床中对于单纯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还是和其他药物联用存在争议。此次本院就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6±8.8)岁;男22例, 女18例;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诊断依据[4]。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0例。研究组男12例, 女8例;年龄36~67岁, 平均年龄(42.7±8.6)岁。对照组男10例, 女10例;年龄36~65岁, 平均年龄(42.5±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控, 提供基础的治疗, 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次, 1次/d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 7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两组均持续进行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治疗前后平均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治疗后, 脑缺血发作几率下降>75%;有效:治疗后, 患者脑缺血发作几率下降45%~75%;无效:治疗后, 患者脑缺血反复发作未被控制, 出现了脑卒中等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9/20),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12/2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发作时间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平均发作时间为(9.8±1.2)d, 对照组患者平均发作时间为(9.5±1.4)d;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平均发作时间为(5.1±1.0)d;对照组患者平均发作时间为(7.2±1.1)d。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发作时间均短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呕吐1例、牙龈出血1例、过敏1例, 短暂性脑缺血复发2例;对照组呕吐9例、消化道出血7例、牙龈出血8例、过敏7例、短暂性脑缺血复发10例。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病后很容易出现脑卒中, 约有50%患者在2~3 d内出现了脑缺血脑卒中, 第1年的脑卒中发生率达到了10%。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增加, 因此体内的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变得比较普遍。患者如果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 可能会演变成脑梗死, 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均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所以需要尽早治疗。 随着年龄增长, 动脉壁会病变, 大脑局部开始出现血栓, 如果斑块脱落, 和血管内皮胶原接触后会变成血栓, 导致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发生。栓塞是血小板、血管内皮下胶原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所以, 短暂性脑缺血临床中的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溶栓和抗性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 控制好血糖和血压。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酶(COX)阻断TAX2, 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也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减少二磷酸腺苷(ADP)对环磷酸腺苷(CAMP)活性。有研究显示[6,7],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使用对于阿司匹林单独使用的不足有弥补作用, 能够提升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能够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发作时间均短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接受联用药物治疗后, 发作时间缩短, 患者血粘度下降, 血循环改善, 受损神经细胞也能够恢复。

综上所述,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 安全性有保障,临床中还需要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 找到最佳的用药途径。

[1] 白维, 李尧, 刘阳, 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 9(1):42-43.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27):2092-2096.

[3] 李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西南军医, 2011, 13(6):1111-1112.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协作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TIA诊疗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154-160.

[5] 顾力华, 庞永诚, 陈斌, 等.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 2012,11(9):26-28.

[6] 杨晓云.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9):1147.

[7] 邓自华, 杨泽洲.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11):1338-1440.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