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1-18闫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跛行静息动脉血

闫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较为多见的下肢动脉管腔出现狭窄与闭塞类的疾病情况, 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发[1]。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60岁的群体中该病的发生率约为 8.3%~18.8%[2], 一般男性比女性发病率更高[3], 同时发病率在呈现出逐步的提升。疾病症状主要集中在间歇性跛行、肢体远端组织坏死与静息痛等情况[4], 情况严重且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引发截肢与残疾, 生活影响较大。本文研究2015年8月~2017年9月接收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运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 分析治疗后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接收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72.1±4.3)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4±0.9)年;合并症:高血压8例, 糖尿病9例, 心脏病5例;所有患者均有患肢静息痛、肢体颜色发白、发凉与肌肉萎缩等情况。

1.2 方法 依据不同病情做好对应的术式选择。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手术, 髂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手术, 股总-股深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手术、股总或者股深动脉自身大隐静脉或人工补片成形术以及杂交手术干预等。手术中给予肝素抗凝, 术后配合西洛他唑与拜阿司匹林口服用药, 术后保持3~7 d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间歇性跛行距离与踝肱指数的变化, 踝肱指数越高代表情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 治疗后间歇性跛行距离为(398.5±125.9)m, 明显长于治疗前的(66.2±41.5)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252, P<0.05)。静息痛患者静息疼痛消失。

2.2 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 治疗后踝肱指数为(0.49±0.13), 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17±0.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037, P<0.05)。

3 讨论

有临床证明如果让股深动脉达到200 ml/min的血流量水平就可以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肢状况得到改善扭转[5],这一次促使其被视为股浅动脉闭塞情况下的关键性侧支通道, 在保证股深动脉血流恢复正常状况下可以有效的让膝关节远侧肢体所需要的灌注得到有效的调整纠正[6]。如果患者之前已经进行过股动脉与腘动脉相关手术后又出现闭塞情况的患者, 选择股深动脉是仅有的有效流出道。如果属于下肢动脉的广泛性闭塞情况, 如果缺乏对应有效的流出道, 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保障。其中股深动脉因为有着较为特别的解剖状况与生理情况, 因此一般没有病变或者只有开口位置受累则可以视为有效的流出道[7]。一般状况下, 股深动脉的管径范围0.4~0.9 cm, 一般在0.55 cm上下。如果出现股浅动脉闭塞状况, 股深动脉就可以发挥代偿性扩张的作用, 保证下肢缺血时有相对充分的血流量。如果股总动脉、股深动脉的首端有相对狭窄与闭塞的情况, 一般可以运用多种术式对应解决, 就如同本研究中的多种方式处理。膝关节血管网络中的侧支建立与小腿动脉流出道的状况对整个治疗与病情发展有较为关键的影响[8]。如果患者存在腘动脉远端动脉条件情况不理想, 股深动脉会有更高的压力表现, 血液不能更好的灌注到肢体远端, 进而导致足部与小腿组织都不能获得供血情况的好转。如果要进行股深动脉血运重建处理, 需要确保有一支相对较为理想的小腿动脉状况。其中髂股动脉广泛闭塞情况下属于相对较难的案例。流出道与流入道均有较大的障碍, 因此引发下肢缺血状况较为急促严重, 同时没有直接快速的处理办法, 病情快速发展后容易导致患者肢体严重受损以及生命威胁。股深动脉所具有的畅通状况与分支血管吻合度对治疗非常关键。如果属于下肢髂股动脉广泛广泛性的病变引发的严重性缺血情况, 特别是在转流术干预之后没有达到较好的流出道状况, 需要更好的完善术前影像检查, 对下肢动脉情况有更为细致的掌握, 更为灵活适宜的筛选出更为合理的股深动脉血运重建计划, 从而有效的保证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有效纠正[9]。本研究中, 治疗后间歇性跛行距离为(398.5±125.9)m, 明显长于治疗前的(66.2±41.5)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252, P<0.05)。静息痛患者静息疼痛消失。治疗后踝肱指数为(0.49±0.13), 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037, P<0.05)。说明了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情的有力改善作用, 在各患者中应用具有广泛性。同时随着技术的成熟, 相关操作更为针对性, 提升最终的预后效果。但是还是需要做好不同病情的细致研究, 完善各项检查与病情诊断, 减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伤害, 保证精细化操作, 完善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工作,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有助于最终疾病改善效果, 控制疾病复发可能。不仅要考虑患者疾病改善, 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各方面问题, 保证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10]。

综上所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疾病问题, 间歇性跛行距离与踝肱指数改善明显, 治疗效果突出, 适宜临床广泛运用。

[1] 陈国平, 顾建平, 楼文胜, 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改善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 20(10):782-786.

[2] 邢壮杰, 赵晖, 李润生, 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国医药, 2011, 6(2):196-197.

[3] 孙大军, 韩涛, 尹德馨, 等.股深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11):1416-1417.

[4] 孙俊峰, 梁跃飞, 郑晓勇, 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附28例报告).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3):283-284.

[5] 李莹, 孙俊峰, 张翠英, 等.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9):838-840.

[6] 田庆刚, 张浩伟, 张生彬, 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12):88-90.

[7] 刘东方.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4):548-549.

[8] 孙俊峰, 梁跃飞, 石娟, 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8, 6(3):180-182.

[9] 庄金满, 李选, 李天润, 等.股浅动脉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49(1):153-157.

[10] 郑月宏, 廖鹏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现状及展望.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 15(3):161-164.

猜你喜欢

跛行静息动脉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