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五种杆菌性传染病诊断和防治
2018-01-18王雪姿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草原工作站122300
王雪姿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草原工作站 122300)
1 李氏杆菌病
1.1 病原
本病为人畜共患散发性传染病,以起病急,脑神经紊乱,孕羊流产为特征,发病率不高,死亡率达90%以上。本菌为细长小杆菌,短链呈V字形,无荚膜和芽胞,革兰氏阳性,患病动物是传染源,以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的羊都易感,羔羊发病率最高。
1.2 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呆立、皮肤潮红、低头垂耳、流涎和浆液性鼻涕、眼球凸出,结膜充血,流眼泪,一侧眼失明,视力减退,严重时头歪向一侧,运行时向一侧旋转,遇障碍物也不会避开,口腔衔草,不知咀嚼,后期卧地不起,孕羊常有流产,羔羊常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1.3 防治
可疑病羊应立即隔离,消毒圈舍,消灭老鼠,及时驱除体外寄生虫。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015~0.02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d。待病情稳定后,用新诺明按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g,维持量0.07g,每次内服,连服3d。
2 土拉杆菌病
2.1 病原
本病又叫 “野兔热”,是由野生啮齿类动物传染给人和家畜的,以高烧、淋巴结肿大、肝坏死为特征。本菌是一种多形性细菌,有时呈球形,有时呈豆形,人工培养有时呈精子样,革兰氏阴性,抵抗力很强,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和昆虫叮咬,季节性多发,多发生在春末夏初。
2.2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至41~42℃,不愿行走,呆立少卧,卧地时头向一侧弯曲,贴于胸壁,心跳加决,呼吸困难,轻度腹泻,严重时后躯出现麻痹,妊娠羊常流产,周岁内小羊症状严重,有神经症状,时而兴奋不安时而昏迷,嗜睡,可视黏膜苍白,死亡率极高。剖检可见脾脏肿大,肝有坏死点,心外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切面如菜花样。
2.3 防治
硫酸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mg,肌内注射,每天2次。
3 坏死杆菌
3.1 病原
引起本病的诱因是圈舍潮湿、缺乏运动,以蹄部腐烂、关节、耳、尾末端坏死为特征。病原为坏死杆菌,菌体呈长丝状,培养超过24h后,丝状菌体可出现空泡,形似佛珠串样,不会形成芽胞,荚膜无鞭毛,革兰氏阴性。蹄部在粪尿中浸泡过久后,外伤是引起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另外,吸血昆虫叮咬也是重要传播因素。
3.2 症状
病初患蹄疼痛不敢负重,蹄部肿胀,淋巴外渗,严重时蹄底、蹄义腐烂,流黑色液体,后结痂干燥,如该菌转移到耳尖、尾尖及肩关节后会出现干性坏死,呈黑革样痂皮。
3.3 治疗
30%来苏儿洗净患部后,涂擦油膏 (配方:碳酸氢钠50g、冰片5g、枯矾30g、呋喃西林粉20g、凡士林 200g混合调成膏状),隔日1次,有全身感染的,可用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加入5%糖水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
4 类鼻疽
4.1 病原
类鼻疽是吕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肝脏脓肿和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本菌不能形成芽胞和荚膜,有鞭毛,鞭毛在菌体一端,能运动,革兰氏阴性,传染源是田鼠和家鼠,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以羔羊感染率最高。
4.2 症状
被感染后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咳嗽,四肢关节肿胀化脓,跛行,鼻腔黏膜出现结节,睾丸和乳房下会出现结节性硬块。肝和肺实质有脓性结节甚至形成脓包。
4.3 治疗
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5mg,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5d。
5 肉毒梭菌病
5.1 病原
本病以胆囊肿大及神经紊乱为特征。病原为C型肉毒梭菌,为大杆菌,常单个存在,无荚膜,有芽胞,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为一种腐生菌,并广泛存在于土壤及腐败的动植物尸体上。羊采食这些腐败物品后会感染发病。
5.2 症状
潜伏期1~7d,病后多呈急性经过,多数不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尾巴不停地摇摆,兴奋时起卧不安,有肚痛表现,吞咽困难,食欲和饮欲废绝,舌尖露出口外,流口水,体温始终正常或偏低。病程数小时至4~5d,每年3~5月发病最多。剖检可见肝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满并外渗,染黄周围组织,第三胃干结。
5.3 防治
10%硫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0.07g,混入5%葡萄糖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用肉毒梭菌疫苗每年春季注射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