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观察
2018-01-18席莎莎
席莎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儿科病症, 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 尤其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1], 会显著降低治疗效果, 容易发生医患纠纷。对本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结果进行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与发热现象, 排除慢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儿。依据是否存在反复感染差异将患儿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32例)和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中女17例, 男15例, 年龄0~10岁, 平均年龄(5.21±2.11)岁;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中女18例, 男22例, 年龄0~9岁, 平均年龄(4.21±1.6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72例患儿实行1年随访调查, 记录患儿治愈后第3、6、9、12个月的肺炎支原体双抗体滴度, 观察1年随访中患儿呼吸道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用药情况,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消失后的免疫情况进行观察。采集72例治愈患儿3 ml空腹静脉血进行免疫球蛋白与T 细胞亚群检查侧, 选择美国Beckman公司研发的特种蛋白分析采取散射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 应用美国贝曼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选择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研发的赛乐迪亚麦克Ⅱ试剂盒通过微量血被动凝集法实行肺炎支原体双抗体滴度, 采集100 μl末梢血, 于室温环境习进行1 h静置, 以2400转/min速度进行10 min离心处理, 离心半径显示为13.5 cm, 被动凝集法吸取血清后依据实际情况将明胶颗粒与血清稀释液加入, 室温环境下进行3 h静置, 对IgM、IgG双抗体滴度进行测定。1年内连续4次超过2次HP双抗体滴度>1:80显示为阳性;低于2次HP双抗体滴度<1:80显示为阴性;2次转阴后抗体滴度再次>1:80显示为阴转阳[2]。反复呼吸道感染是1年内上下呼吸道发生频繁感染,存在超过正常范围内呼吸道感染疾病。用过抗生素显示为1年内超过2次无症状使用抗生素, 超过3 d/次持续使用;用过此药显示为1年内超过2次无症状使用抗生素, 5~7 d/次持续使用;匹多莫德片等免疫增强剂1个疗程。匹多莫德片第1周1支/次, 2次/d, 后改为1次/d;依据说明书给予患儿锌剂以及抗过敏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增强剂应用、年龄、性别等情况以及CD4/CD8、IgA、IgG、IgM等免疫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免疫增强剂应用、年龄以及性别情况对比随访1年, 反复呼吸道感染例数为32例, 占44.44%(32/72)。反复呼吸道感组患儿免疫增强剂应用例数10例, 占31.25%;男女比例为15:17;0~3岁10例, 3~6岁18例, 7~10岁4例。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免疫增强剂应用23例, 占57.50%;男女比例为22:18;0~3岁3例, 3~6岁10例, 7~10岁27例。两组患儿免疫增强剂应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3,P<0.05);两组患儿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8,P>0.05);两组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免疫指标对比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CD4/CD8为 (2.11±0.21)、IgA 为 (1.58±0.21)g/L、IgG 为 (9.24±0.69)g/L、IgM为(2.01±0.32)g/L;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CD4/CD8为(3.01±0.54)、IgA 为 (1.89±0.31)g/L、IgG 为 (11.23±0.34)g/L、IgM为(1.79±0.13)g/L。两组免疫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951、4.8353、15.9929、3.9638,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还未获得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明确机制, 有研究人员认为, 黏膜表面上病原体结合呼吸道上皮将毒素进行释放对黏膜上皮造成破坏, 继而引发机体免疫障碍。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损伤免疫细胞, 将T与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3-6], 对活化功能进行抑制, 减少干扰免疫应答能力, 继而促使患儿发生反复感染[7-9]。研究显示, 性别不是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2]。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免疫增强剂使用率低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 显示免疫增强剂是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进行性有效降低的一种措施。0~6岁儿童存在最高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4,10],是因儿童存在不完善的免疫系统, 容易影响T淋巴细胞的分化, 继而促使免疫功能失衡, 诱发肺炎支原体感染[5]。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愈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极有可能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年龄、免疫力指标等存在一定关系, 免疫增强剂应用可显著减少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1] 何玲, 王松, 符宗敏, 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 2015, 33(2):117-120.
[2] 胡啸.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延边医学, 2015, 33(14):190-191.
[3] 张海军, 董晓蕾.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山东医药, 2017, 57(22):56-58.
[4] 岳圣增, 赵华峰.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学龄前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妇幼保健,2016(18):3765-3767.
[5] 滕源, 黄先玫, 沈剑, 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治疗对肺炎后呼吸道事件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4):143-145.
[6] 黄衡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11):43.
[7] 乔永丽.儿童肺炎支原休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5(2):2.
[8] 辛静, 陈海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8):46-49.
[9] 杨华英, 张良, 廖骏华.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5):822-824.
[10] 梁健麟, 梁燕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调查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2(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