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

2018-01-18BOWENJIANG,MICHELLEPAFF,GEOFFREYPCOLBY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血流

本文由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医学中心神经外科LI-MEI LIN教授团队执笔,详细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要进展。

脑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异常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15%~30%的致残率和30%~67%的致死率。脑动脉瘤治疗目前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治疗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电解脱弹簧圈的出现,血管内栓塞逐渐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由于完全栓塞率低,瘤颈部残留,进而出现了各种改进的弹簧圈,如凝胶弹簧圈等;后来相继出现宽颈脑动脉瘤栓塞的各种辅助栓塞技术,如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尽管这些年神经介入材料飞速发展,但对于大的、宽颈、梭形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以Pipeline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和以WEB为代表的血流转向装置的出现,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为患者带来了曙光。

1 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导向装置的设计理念起源于支架辅助栓塞,网孔密度更小,金属覆盖率高达30%,目的在支撑弹簧圈保护载瘤动脉的同时减少动脉瘤腔内血流,加速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瘤愈合(图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流导向装置有Pipeline、Surpass、Fred、Tubridge、Silk及p64等。多项针对Pipeline的临床试验显示了其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6个月的完全栓塞率高达81.8%~93.3%,致残和致死率较低,仅为0~6.5%(图2)。其他型血流导向装置也显示出类似的特性。

2 血流转向装置

血流导向装置解决了大的复杂侧壁型动脉瘤栓塞难题,但对于分叉处大的复杂动脉瘤,常规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栓塞并发症较高。针对动脉瘤腔内填塞的编织型血流转向装置WEB应运而生(图3)。

图1 血流导向装置设计理念

针对WEB装置,欧洲进行的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WEB治疗血管瘤临床评估(WEB Clinical Assessment of IntraSaccular Aneurysm Therapy,WEBCAST)和French Observatory]显示了其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4)。在WEBCAST研究中,1个月的死亡率为0%,致残率为2.7%,1年的完全栓塞率为56.0%,近全栓塞率(瘤颈部残留)为26.0%,部分栓塞率(动脉瘤残留)为18%。

图2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栓塞前后

图3 血流转向装置WEB示意图和WEB瘤囊内血流阻断系统

图4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WEB置入前后脑血管造影

3 新材料新技术

近年来,导管输送系统的改进,提高了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例如Navien导管的应用。此外,随着涂层血流导向装置、三维编织型自膨式血管内装置Medina、新型血流转向装置Artis、更小规格的WEB等介入材料的不断研发,新式材料也将逐渐应用于临床。

我们相信,随着神经介入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也将趋向更容易、更安全、更有效。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血流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国产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