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史料教学

2018-01-17兰晓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运用

兰晓新

[摘 要]史料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知识的直接或间接依据。运用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实现高效历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69-02

随着新一轮中考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史学意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史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因此,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史料探究形成“史由证来”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成为历史一线教师高度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课堂为什么要采用史料进行教学、选用史料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开展史料教学的原因

1.由历史学科特点决定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无法再现性,史料是我们了解史实的重要依据,离开了对史料的阅读、搜集、理解、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也就违背了历史教学“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思想。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就必须让学生运用史料来进行历史研究活动。

2.由中考特点决定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一个不变的内容就是材料解析题,这类型题大量运用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考生对新材料的解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对史料有一定的分析和评判能力。如福建省2017年历史中考试题就运用了大量的史料。选择题中,第11题有洋务运动的摘录材料,第13题出示了1919年的毕业证,第14题有冼星海的家书,第18题有图《周恩来总理招待尼克松总统的宴会》等;材料题中,第32题展示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和文字材料,第33题展示了抗战时的材料,第34题就是材料论述题,要求从一段历史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试题不仅在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择题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史料,福建省2017年历史中考还推出了新题型——材料论述题。这些题都包含了大量的图表资料、文献资料摘录,因此重不重视史料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历史高考成绩的好坏。

3.由学生答题失误特点决定

中考注重考查学生获取、概括、归纳、归类、比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通过对学生试卷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對史料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深刻,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规范答题的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才能有较大的飞跃。

二、开展史料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我们在选择史料时可以有意识地挑选具有趣味性的史料,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世博会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该资料生动形象,很容易让学生了解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再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可通过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其做简单的介绍。这些史料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利于学生感悟历史,升华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探究,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如上九年级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可利用摘编的三则材料对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展开探究。

材料一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直接向战场美军提供的“特需订货”达13亿美元;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陆地交通的90%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军服务。

材料二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为主要手段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确立“贸易立国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加强资本输出。

材料三 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20世纪80年代确立“科技立国”政策。

组织学生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组讨论,概括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史料研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听讲、记录、背诵、复述。史料中生成的问题更加直接、具体,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探索性,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3.化解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如九年级上册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该课的重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表、数据、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分析的方式来化解,从而达到“论从史出”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并让学生从材料一中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由材料二的图片材料得出: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材料三和材料四得出: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由材料五得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由材料六得出: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七对这些史料进行总结,使“论从史出”水到渠成,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选用必要的史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出于应试的考虑还是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常态课的教学中都应重视史料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開展史料教学的注意点

1.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有些设计了较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是没有搭配思考题,对于这些史料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一“阅”而过。教师可以联系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

2.要适当补充教材外的史料

在史料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地使用教材中的史料而不加补充。不可否认,教材中的史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但死板地运用教材中的史料是难以实现高效教学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史料进行整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其他史料。当然,补充的史料应注意精心选择、合理设计,要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而非多多益善。

3.要提高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历史考试中大量引用了文字、图表等不同的史料,其中文字史料又往往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而文言文正是多数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在考试中读不懂史料,产生错误理解而造成了失分。另外对于图表史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含的信息,看清表格的重点。

4.要适时结合其他教学法

史料所涉及的背景往往关系到对史料的理解,而这些背景一般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若能用讲述法讲清背景,就能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他们对史料的理解。又如对于较难理解的史料,可运用小组研讨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再如还可将史料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文字史料,也可以展示图表和视频史料,使史料教学更丰富、更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总之,在史料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景,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可见,史料教学满足了新课程对于历史教法的客观需要,在中考改革的今天充分显示了其必要性和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包明达.新课程理念下的史料教学法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24):133-134.

[2] 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朱莉娅·墨菲.历史教学之巧[M].张锦,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运用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