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8-01-17贾向前
贾向前
摘 要: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的内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能力,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能让他们拥有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时,学校对低年级学生的一般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而要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能在教师授课之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生僻字进行自主查找,了解全文的主旨。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体系,对文章不懂的部分进行查找,若再不理解,学生就会在教师授课时认真听讲,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想要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就要在预习时对文章进行剖析,找出自身理解不通的部分,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其能够读懂文章。学生要拥有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自主预习的能力。
二、语文预习的具体方法
1.查找法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感兴趣的部分要进行自主查找,如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等,了解写作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全文。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就会对文章有自己的感情。其次,在阅读时,对生僻字的查找和对不理解部分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全文。在预习时,对文章内容的查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为未来掌握学习方法做铺垫。
2.划线法
学生预习时,要对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批注,把文章的好词佳句、重要语句进行划线,这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全文脉络。学生也不必进行较多的划线,否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对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划线,在一边划线时,一边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划线习惯,会使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3.思考法
思考法是预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能只阅读不思考。思考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善,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明白的部分。学生主要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思考:课文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的?课文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在思考时,对这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就会理解文章含义,把握文章脉络,使其能够顺利地理解全文,在教师授课时,能够跟上教师进度,让學习成绩步步高升。
4.创新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应该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后,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要对预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觉得预习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让学生找出适合自身的预习方法,进而提升预习质量。教师在授课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科学、高效地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在提问时,预习较好的学生会主动回答问题,预习不好的学生则会感到无力,这时,教师要进行点评,让学生深刻认同预习的重要性。
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会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在进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非常重要。学生拥有了兴趣,就会认真做这件事,并且效率非常高。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有较多的方法,如让班级同学分组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对学习语文学科充满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小学进行语文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有帮助,还会升华学生的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玉莲.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6(28):61.
[2]史越.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5(17):79.
[3]高健.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15):43.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结题(立项号:PLWKT2017348)“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