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2018-01-17赵亚萍
赵亚萍
日前,新高考大纲及说明出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人们普遍认识到语文能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语文能力表面上是语言能力,实质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知。那么,作为语文系统化学习的起点,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语文教育的起跑线。聚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工作。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立足于课本,重视基础生字词的记忆,课堂上教师反复多遍地讲,课后让学生重复地抄写,以期学生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但老旧的教学观念、枯燥的教学模式,既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发展。
1.教师讲得多,学生“鸭子听雷”
教育理论家认为,每个学生都应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现有授课方式单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千人一面,千课一面;知识层面传授得多,方法规律总结得少;照本宣科的多,融会贯通的少;缺少知识的联系整理,缺乏思维导图等科学引入;有的学生精神懈怠,有的则心理压抑、胆怯、抵触。这样的情形都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下。
2.语文教学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不能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优势,“一刀切”“无用功”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业负担重,重复劳动、机械劳动消耗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谈语文色变,一脸的疲倦与懈怠,完全没有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和舒畅。
3.轻视阅读教学,无法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低于300万字。广阔的阅读、开放的思维才能成就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思索,勇于探索,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予浅显生动的讲解、直白简易的描述,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展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创造性的潜能。”人们只有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才会启迪智慧,产生灵感,焕发勃勃生机。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体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像、表达、实践,鼓励他们自行查找资料、交流研究、动手实践,他们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创新,从而达到开拓思维、创新进取的教学效果。
(2)一切从爱出发。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乐园,就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付出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和鼓励。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发挥出来,与教师的认知和创新探索形成共鸣。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本剧,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拼字游戏等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习热情,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3)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活动。薛瑞萍老师曾讲过:“分数只是盛艳一时的草本花卉,我全力以赴地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锲而不舍地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而“归根到底,最可靠的成绩、最强劲的潜力存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中”。体裁广泛的文学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教师要作为学生阅读道路上的领路人,要提倡和推荐学生阅读广泛的国内外文学作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4)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疑问、解答、总结中而来的,学生学会的是归纳总结、思索探究。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鼓励质疑和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表现欲,适时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思想开阔,要勇于突破,不要墨守成規。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时代特征,深入思考、开阔眼界,学习和研讨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用适合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语言、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拓进取,适应新时代、新机遇的变革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秀红.创新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金色年华,2012(3).
[2]仙云龙.语文教学创新浅析[J].新教育时代,2014(7).
[3]董春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 (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