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芪止痛汤联合针刺治疗风湿夹瘀证血管性头痛43例

2018-01-17江暄张锡龙周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风池血管性动脉血

江暄张锡龙周志斌

1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浙江宁波315500

2 浙江省宁波第五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本研究探讨了川芪止痛汤联合中医针刺治疗风湿夹瘀证血管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头痛患者100例,中医辨证属于风湿夹瘀证:头痛如裹,或痛有定处,头痛如刺,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或肢体沉紧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或便溏,舌质黯红或紫黯,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或涩或沉弦或弦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22~64岁,平均46.69±10.25岁;病程1~18年,平均9.36.26±1.33年;双侧头痛21例,单侧头痛36例。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45.95±10.15岁;病程1~17年,平均9.67±1.05年;双侧头痛15例,单侧头痛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川芪止痛汤治疗:川芎、黄芪各30g,白术、地龙各15g,赤芍、当归、白芷、羌活、防风、桔梗各10g,细辛3g,甘草6g。1剂/d,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针刺治疗。根据头痛部位分经取穴,巅顶疼痛者取百会、四神聪、太冲、内关、涌泉;额部疼痛者取印堂、头维、阳白、攒竹、合谷、曲池;颞部疼痛者取率谷、太阳、风池、丝竹空、外关、阳辅;枕部疼痛者取天柱、风池、风府、玉枕、昆仑、后溪。根据针刺位置选择取坐位或卧位,针刺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手法,每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针刺治疗1次/d,6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比较: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2。

3.3 两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见表3。

4 体会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单次发作持续时间(h)3.89±0.59 2.54±0.57*3.90±0.57 1.49±0.25*#头痛发作次数(次/月)3.59±0.35 3.01±0.29*3.60±0.37 2.14±0.26*#头痛严重程度(分)7.14±1.02 4.26±0.98*7.12±1.04 2.51±0.89*#头痛发作天数(d)4.35±0.57 3.17±0.34*4.37±0.56 1.67±0.3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57观察组红细胞比容(%)51.36±2.74 46.25±2.15*51.33±2.78 42.15±2.07*#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血浆粘度(mPa·s)3.24±0.23 2.05±0.24*3.22±0.25 1.46±0.28*#纤维蛋白原(g/L)3.86±1.62 2.77±1.45*3.88±1.60 2.24±1.37*#

表3 两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脉搏指数0.95±0.26 0.71±0.22*0.94±0.25 0.61±0.2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大脑前动脉(cm/s)72.51±4.59 65.36±4.33*72.09±4.62 60.25±3.94*#大脑中动脉(cm/s)92.68±12.54 78.69±10.32*92.55±12.67 72.15±9.67*#大脑后动脉(cm/s)66.59±8.54 59.25±6.49*66.61±8.49 53.26±5.85*#

中医药是临床治疗血管性头痛较好的治疗方案。川芪止痛汤以川芎、羌活为君药,川芎功擅疏通升散,为血中气药,可上达巅顶、下行血海,具有开郁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羌活取其升散之性使药力上达巅顶,发挥祛风止痛之功效;黄芪、白术为臣药,可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助君药行气活血;佐以赤芍、当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地龙搜风祛风,通络止痛;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共奏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之效。

针刺法是中医特色外治法,本研究以辨证施治为指导原则,将针刺法应用于血管性头痛的治疗中,根据头痛部位分经取穴,针刺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手法。巅顶疼痛者取百会、四神聪、太冲、内关、涌泉等穴位,其中太冲为肝经原穴,可疏肝潜阳、行气止痛。额部疼痛取印堂、头维、阳白、攒竹、合谷、曲池等穴位。其中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可疏风和营,长于治疗外感头痛。颞部疼痛者率谷、太阳、风池、丝竹空、外关、阳辅等穴位,枕部疼痛者取天柱、风池、风府、玉枕、昆仑、后溪等穴位。风池为治疗头痛之要穴。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针刺头部穴位可促进扩张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脑组织局部微循环和供氧,有助于缓解疼痛[1]。

综上所述,川芪止痛汤联合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可观,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荐。

[1]莫晓枫,裘昌林.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琐谈[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2):136.

猜你喜欢

风池血管性动脉血
勘误声明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墨风池诗词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