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2018-01-17周明华
周明华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最大[1-2,31-33],因此,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技术研究有重要意义。随着CT血管成像、血管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的进步,无创检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4,34-35]。血管造影等有创诊断方法应用范围有所缩小,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为更好地对因治疗,需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程度、部位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必须行血管造影检查[5-6,36-37]。为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现选取6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5-06—2016-06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1例,年龄42~83(60.4±5.4)岁;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31例,其中41例有5 a以上吸烟史。
1.2排除标准心源性脑栓塞;严重心、肺或肾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者;既往碘过敏;以脑出血为首发临床症状者。
1.3方法颈动脉超声诊断:仪器为日本东芝SSH-800CV、SSA-660A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9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由超声检查经验5 a以上医生操作。首先行纵向检查,依次扫描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以及窦部,然后行横向检查,扫描颈动脉血管内斑块形成情况,并测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
脑血管造影诊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或主动脉弓检查,仪器为飞利浦数字减影仪,造影剂为欧乃派克。行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分别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主要观察造影血管是否狭窄、光滑及造影剂滞留情况。
1.4观察指标观察颈动脉血管解剖形态,比较检出情况、斑块大小、位置以及形态等指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
2 结果
2.1颈部动脉彩超诊断结果颈动脉彩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无斑块11例,检出率81.67%;其中多发斑块38例,多发斑块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硬斑7例,软斑18例,混合斑24例,混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与软斑(P<0.05)。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窦处分布率最高,共31例,占63.3%;其次为颈动脉起始处,共13例,占26.5%;最后为颈动脉主干,共5例,占10.2%。
2.2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56例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93.33%,均为狭窄或闭塞病变,其中5例伴随动脉瘤,3例伴随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怀疑为Moyamoya病。56例患者中共检出103处病变,其中颅内病变75处,颅外病变28处。单支血管病变44例,≥2支病变12例。56例患者中40例表现为前循环缺血症状,16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参考美国神经放射接入治疗协会与介入放射协会的技术评价委员会制定的侧支血流分级标准[7,38-41],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肢循环代偿情况如下:0级14例,1级15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4例。
2.3颈部动脉彩超诊断价值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真阳性45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4例,其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8%、63.3%、86.7%。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已经明确,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和脱落,发病机制如下:(1)斑块不稳定,斑块脱落并在远端血管形成堵塞;(2)随病情进展,斑块增大,并堵塞血管;(3)斑块表面凝血因子、血小板被激活,血栓形成;(4)颈动脉处狭窄,远端灌注下降,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出现低灌注性梗死或边缘带梗死[8-15,42-45]。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死发病率可达90%~95%,因此,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可及时发现病情[16-19,46-48]。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并予以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内膜切除或介入手术等[20-23,49-52]。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狭窄关系密切,然而血管狭窄或闭塞无法完全解释患者症状,因此,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尤其在性质判断及斑块稳定性判断中,无法取代其他血管检查[24-27,53-5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血管分辨率高,可准确判断血管病变,并具有实时成像和绘制血管路径图的能力,可同时诊断与辅助接入治疗[56-61]。然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且辐射较高,因此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相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通过分析斑块低回声区和强回声区的比率[62-65],提示斑块特征,直接显示管壁结构,为临床提供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同时,颈动脉超声科测量病变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并准确分型,对于预后判断也具有良好指导价值[28-29,66-71]。本研究中患者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率81.67%,且斑块分布情况、性质等均可准确显示,证实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8%、63.3%、86.7%,说明其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来看,斑块主要分布于颈动脉窦处,其次为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主干最少,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的切应力导致的。有学者[30,72-80]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动脉硬化斑块在分叉处发生率较高,且多表现为两侧同时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