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淅川县2017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8-01-17淅川县农业局刘勇孙惠东全辉杨芳

河南农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唑酮淅川县条锈病

淅川县农业局 刘勇 孙惠东 全辉 杨芳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 881.5 h,降水量802.9 mm,气温15.7℃,无霜期最长为263 d,最短为208 d。小麦条锈病在此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到小麦收获前,均可不断侵染和繁殖为害,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县和重发县。近年来,淅川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3.3万hm2左右,除2008年发生较轻外,其余年份条锈病发生面积均在1.2万hm2以上,2017年发生面积3.3万hm2,属于重发生年份,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一、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干、穗部。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夏孢子堆,多个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成虚线状。夏孢子堆呈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条锈病菌以夏孢子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夏孢子在寄主叶片最适合的温度(1.4~17 ℃)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小麦叶片组织内生长,潜育期长短因环境不同而异。当有效积温在150~160 ℃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可达200万倍。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被强大气流带到1599~4300 m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条锈病菌借助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吹送,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晚熟春麦和晚熟冬麦自生麦苗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季上越冬,完成周年循环。小麦条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以及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有关。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就重;反之则轻。

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

(一)发生早,秋冬季节已开始发生

2016年12月19日,在淅川县大石桥乡清风岭村发现3个单片发病病叶,严重度分别为10%、20%、40%,是多年来第1次冬前发现条锈病发病病叶。

(二)早春菌源量大,发生普遍

2017年2月18日,淅川县已有九重镇孔北村,老城镇王岭村、官富山村,滔河乡白亭村,盛湾乡陈庄村、盛湾村,仓房镇仓房村等多个发病村,有的村病田率已达50%。发生严重的老城镇官富山村村部前的2000 m2麦田已普发,病株率在30%以上,严重病株部分叶片干枯。

(三)发展蔓延快

2016年12月19日大石桥乡清风岭村首次发现病点是3片单片病叶,2月15日调查时,已有2片发展为2个发病中心。

(四)发病面积大,程度重

2017年3月6日调查,病田率已达31.4%,发病面积0.53万hm2。发病盛期调查,发病面积3.3万hm2,病田率100%,病叶率35.3%,严重度31.4%,所有种植品种均感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重发原因

(一)小麦种植过早、密度过大、生长过旺

由于2016年秋季干旱,秋作物收获较早,许多农户过了10月1日就开始种麦,比常年早10~15 d,12月前后小麦已长得像常年春季一样旺盛,为小麦条锈病菌的降落、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冬前气温高,降水多,相对温度大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淅川县平均气温5.1 ℃,平均降雨量18.9 mm,平均相对湿度69%,适宜小麦条锈病菌的侵染繁殖。

(三)春季气候条件适宜

2017年 3—5月淅川县平均气温16.7 ℃,平均降水量71.1 mm,平均湿度62%,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蔓延流行。

(四)种子未进行包衣处理

2017年淅川县种植的小麦大部分是白籽下地,没有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

(五)农民防治意识不强

部分农民对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性缺乏认识,防治意识不强,看到大发生才开始防治,此时防治效果不佳,造成了条锈病的大面积流行。

四、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抓好应急防治。做到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坚持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防治相结合,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农业防治

一是大力推广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二是采取适时晚播、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等措施,培育壮苗,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二)化学防治

1.搞好包衣种子的推广应用和药剂拌种。大力推广戊唑醇包衣种子,也可每667 m2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45 mL,或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 g,或用20%三唑酮乳油150 mL拌小麦种子100 kg。拌种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力求拌均匀。拌过的种子当日播完,避免发生药害。

2.控制秋苗期病情。对秋苗期发现的病株、病田每667 m2用12.5%烯唑醇30 mL,或每667 m2用25%丙环唑3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

3.春季大田防治。对早期发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控制,避免其蔓延。当病叶率在0.5%~1%时,立即进行普治。每667 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35 g,或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45~60 mL,对水40~50 kg喷雾防治,并及时查漏补喷。

猜你喜欢

三唑酮淅川县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淅川县发挥协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措施
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淅川县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菜中三唑酮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