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2020-07-14杨新焕

乡村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淅川县湿地保护生态农业

杨新焕

[摘 要] 为进一步加快河南省淅川县湿地生态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促进种植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增强其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按照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原则,探究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以改善淅川库区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 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淅川县

[中图分类号] F323.22;S1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41-2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接合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丹江口水库)及渠首所在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山区、丘陵、移民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依靠这独特的地理优势,淅川县大力发展茶产业,以基地的形式分区域管理,效益明显。淅川县茶叶科普示范基地坐落在上集镇竹园村,基地群分布在上集及沿丹江口库区多个乡镇。目前,基地办公、培训、科普宣传设施齐全,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指示精神,以开展“三创一带”活动为契机,抓宣传促带动,抓科普提质量,抓示范促效益,使基地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另外,淅川县湿地生态保护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是目前淅川县唯一集农耕湿地、观光湿地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基地。近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逐渐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和措施。

1 以湿地生态建设为依托,健全基地科普服务体系

淅川县湿地生态保护种植科普示范基地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和数量,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健全基地科普服务体系。

首先,制定规划,建立制度,保障科普基地建设制度化。对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知识的科学普及、湿地污染防治的有关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其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地购置电脑、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建起了科技图书室、培训室,目前拥有科普图书、电教片供会员随时阅读;建科普宣传栏,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1]。

最后,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原来基地生态保护建设以种植柑橘、茶叶为主,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引进种植薄壳核桃果木,香樟树、黄山栾等风景苗木,大面积的竹柳、大叶女贞、垂柳等苗木。同时,利用湿地间的坑塘种植莲藕,开辟了湿地种植多样化路子,丰富了湿地生态保护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的内容,为全县普及先进实用生产技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 借力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湿地生态保护种植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民在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十分缺乏,基地为此重点从2个方面进行普及。一是利用“科技活动”“科普日”“科技下乡”,邀请专业人员进村入园实地集中讲解辅导,大力宣传、推广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的科普知识。为农民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等,通过培训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知识水平。二是抓学习,组织周边种植户到基地参观示范园,学习管理技术,更新种植品种,转变发展理念。同时,常年向农民开放基地的科普培训室、科普图书室,向农民宣传生态种植技术;基地科普宣传栏内容每月定期更新一次,向农民宣传农业政策及科普知识;发放各种科普资料,通过持续有效的辅导、学习、培训、推广新技术,使基地及周边种植户的科学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3]。

3 充分利用湿地资源优势,助力农民科学创收

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径。基地注重引进、推广、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一是推广生态林间套种技术,在生态林间广泛套种瓜果、藤蔓类植物、蔬菜及花生等低矮作物。二是推广苗圃种植技术,利用湿地土地所处位置差异和土地质地差异,推广花卉苗木和景观苗木育苗技术。三是推广生态林的果木嫁接技术。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利用合理的湿地资源优势,使农民真切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价值,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

4 建好湿地生态保护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引领行业发展

為了使广大库区农民快速发展,基地把建立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园”的目标,采用会员蹲点、骨干抓园的方法,进村到组入户讲解、示范,推广先进技术,从而带动全乡乃至周边的湿地生态保护种植产业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5 湿地生态保护种植科普示范基地保障措施

5.1 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全程服务

各个农业基地确定专人负责并主持日常工作,加强与农业科研部门及院校的联系,加大对基地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基地工作人员技术更新。明确分工,基地科普技术骨干每年利用节假日对辐射区的农民进行生态林种植技术讲座、专题培训、咨询服务,开展规范化和科学化生产服务工作,树立标杆和推荐先进典型,涌现出更多的农民专业示范户,带动农民致富[4]。

5.2 进一步扩大科普培训室面积,提高科普室档次

扩建科普场地,更新科技宣传装备;有针对性地聘请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专家亲临指导,进行生产技术培训,零距离为种植户开展技术服务;组织种植户到基地学习和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提高传授效果。

5.3 完善湿地保护种植区的各项功能

建成湿地保护种植区的各功能区,如蔬菜区、果园区、水塘种植养殖区、湿地鸟类观测区等,逐步打造基地的生态观光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及生态农事园区功能。

参考文献

[1]简敏菲,李玲玉,余厚平,等.鄱阳湖湿地水体与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5(1):96-105.

[2]罗琰,苏德荣,吕世海,等.辉河湿地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湿地科学,2016(3):396-402.

[3]段凯祥,张松林,赵成章,等.嘉峪关草湖湿地土壤水分含量与植被盖度的空间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9(3):726-734.

[4]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等.内陆盐沼芦苇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盐分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8(13):4843-4851.

猜你喜欢

淅川县湿地保护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楚风之作 雕琢瑰宝
淅川县发挥协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措施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淅川县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