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移植栽培技术
2018-01-17
淮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彭艳勤 张天俊
黄花菜属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性植物,它具有喜光、喜热、喜高水肥习性,同时又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热、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很强的经济作物。
淮阳黄花菜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贡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郊游时,品尝过淮阳黄花菜后,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淮阳黄花菜是国内黄花菜系列的精品,全国其他地方的黄花菜多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壤,而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气候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土层深厚肥沃,富含各种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淮阳黄花菜花蕾肥大,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质地筋脆、营养丰富,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美可口,品质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首。因此,淮阳黄花菜于2008年5月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黄花菜的经济价值
(一)名花
古代多栽植于王庭的南房前面,现代多栽植于农家庄前屋后。
(二)良药
古代典籍如《诗经》《说文》《本草纲目》《救荒本草》《农政全书》等对黄花菜的药用价值都有记述。白居易诗:杜康能解闷,萱草可忘忧。黄花菜味甘而微凉,具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通乳八大功效,可治小便不通,安五脏,轻身明目,健胃、通乳、消肿等。
(三)美食
黄花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据测定,黄花菜蛋白质质量分数≥11.8%,氨基酸质量分数≥7.76%,矿物质质量分数≥ 4.48%,它的营养价值比人们俗称小人参的胡萝卜、蔬菜之王的番茄还高。因此,黄花菜是难得的保健品,具有健脑、益智、抗衰老、降低胆固醇等保健功能。黄花菜以干食为主,荤素皆可;近几年又流行鲜食,可做汤、凉拌、炒食、油炸、火锅,色、香、味俱佳,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菜中佳品。
二、黄花菜的五个生育时期
黄花菜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分为五个生育期:春苗期、抽薹期、花蕾期、越夏小休眠期(含秋苗期)和越冬大休眠期。
(一)春苗期
开春后从幼苗出土到显薹前期为春苗期。春苗期又为长叶期,水分、养分主要集中供应叶片。
(二)抽薹期
从花薹露出叶丛到开始采摘花蕾为抽薹期。抽薹期遇干旱易发生卡脖旱而造成减产。
(三)花蕾期
从开始采摘到全部花蕾采摘完为花蕾期。花蕾期养分主要集中供应花蕾而不再长叶。花蕾期多雷阵雨时常为丰收年。
(四)越夏小休眠期(含秋苗期)
从花蕾采摘完毕到冬季休眠前,为越夏小休眠期,伤口易愈合,是挖蔸分株移栽的最佳时期。
(五)越冬大休眠期
从霜冻枯死到翌春复活为越冬大休眠期。越冬大休眠期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冷量负积温。
三、黄花菜移植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按照优质高产的原则,首选产量高、耐储存、晒干率高、品质好的品种。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有冲里花、猛子花和淮阳金针等。
(二)整地施肥
黄花菜根系发达、分蘖快,需要土壤疏松的地块。因此,耕地要深达30 cm,并需打碎土块,耱光整平田面,达到墒好地松。黄花菜是长效经济作物,栽前结合深耕施足底肥非常重要,在底肥施用上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一般每667 m2施用优质农家肥2~3 m3,过磷酸钙 40~50 kg,尿素 5~10 kg,混匀深施作为基肥。结合整地施肥,每667 m2可同时施入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4 kg,防治地下害虫。
(三)精细整苗
整好苗是提高黄花菜产量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把苗的老根、肉质根、病根全部剪除,仅留新生根2~3 kg,可促进大量新根萌发,防止老根、肉质根、病根发根,从而防止根系早衰,使黄花菜生长后势持续强劲。
(四)药剂浸苗
为减轻黄花菜病害发生,移栽前可用多菌灵500~600倍液浸苗2~3 min。
(五)适时移栽
黄花菜在任何季节栽植都能成活,但适宜的季节为秋苗萌发至霜降。这一时期是黄花菜根系生长的高峰时期,植株根群量大量增加,吸收根数量增多,吸收大量营养,促进叶芽分化,可为翌年分生出新的植株打好基础。因此,延秋季节栽植的黄花菜,只要肥水管理好,翌年夏季就可抽出花薹,获得收益。
(六)合理密植
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夺取高产。最好采用1.1 m等行距种植,株距10~15 cm,高水肥地块适当走下线,以每667 m2栽植5000株为宜。
(七)开沟低植
黄花菜的根和蘖逐年向上盘生,若平栽,盘生至土表的根和蘖易在冬季和早春易遭受冻害,从而使黄花菜的盛产年限缩短;若栽植过深,不利于分蘖的形成和生长,盛产期向后推迟,难以尽快见效。因此,要适度开沟低植,开沟深度以距地表12~13 cm为宜,栽植时下不露根,上不埋顶。
(八)踏实浇水
黄花菜栽植后,要顺垄用脚踏实,踏后无坷垃、高岗、成浅沟;及时浇透水,使根茎与土壤充分结合,防止风及冬寒蔫根、伤根。
(九)促弱转壮
在新栽苗稳根、返青、发苗后,每667 m2及时追施复合肥15~20 kg,促进弱苗转壮,力争使苗在入冬前形成1~2个分蘖,在第2年取得较高的产量。追肥在浇透水后或雨后进行,防止化肥随水渗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