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8-01-16叶小艾
摘 要: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接收、储存、加工信息的差异,也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所以思维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人教版”《英语》选修七第四单元的阅读教材a letter home,探究阅读教学的设计构思、实施过程,期望通过展示实践案例,深挖阅读文本内涵,探索出通过阅读教学培育学科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作者简介:叶小艾,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教师。(福建 宁德 35210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1-0068-02
多年来,高中英语教学仅注重讲语法、练词汇、刷题,即便是阅读教学,也仅仅局限于寻找细节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等等。而对于文章的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往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课堂陷入了做题、对答案、讲单词用法、练习语法结构的怪圈,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高中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也不断在建构和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果忽视了高中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只和学生说文法结构,英语课堂必定会落入沉闷,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模块七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围绕某一话题,解读文本,落实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
一、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理念,探讨了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措施。鲁子问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梳理了对思维的相关研究,并对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选择有利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学习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开展有利于思维品质发展的课外活动。戴聪萍进一步提出基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探究如何优化阅读课的设问方式:通过读前巧问,体现情境性,即通过brainstorm,mak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questions and pictures 或 analyze some special phenomena 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打开学习话题,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读中追问,注重探究性,培养深刻性和广阔性思维,如综合分析类、概括类、推理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读后反问,强化应用性,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不断反问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逐步实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真正的critical readers。 这些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对促进课改进程有积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课例实践
文章以“人教版”《英语 》教材模块七第四单元a letter home为例,说明如何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解析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标题是“sharing”,主题是展示世界多元化,提供志愿服务,学会合作分享。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板块,介绍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体验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分享志愿者的故事。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明白文化虽存在差异,但并无高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区责任感,结合话题开拓学生国际视野,通过各种渠道力所能及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施予援手。Reading是一篇Jo写给Rosemary的信,其中介绍了Jo在PNG(Papua New Guinea)的一个小山村教书。作者在信中告知了该村学校的教学情况和一次家访的经历。
2. 分析学生学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好,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积极、自信地表达观点。经过问卷调查,因为学校曾组织过志愿者义务劳动,所以学生对各种志愿者工作类型均有所了解。然而,学生对于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了解甚少,对于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层水平。
3.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本次授课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获取文章事实性信息,并通过举证、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志愿者工作的意义,获得情感教育,发展核心素养。在本课教学中,目标可以设定为:(1)通过关键词、中心句等准确地展示文章的段落大意,并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结构;(2)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挖掘文本承载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3)理解志愿者工作的意义,由人及己,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合作互助。
4. 实践教学过程。首先,进入Step 1 text reading导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持续默读,检查学生对志愿者工作地点的理解。然后,根据单元话题“sharing” 明确本课话题“What does the author share”。然后,在Step 2 structure working环节,师生之间通过互问互答,明晰相关问题,文章自然而然的分为两大部分。这些信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对文本进行概括,教师正好通过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最后,进入Step 3 details processing环节,教师结合课文的两大部分进行提问“what is Joes school life like? What is villagers life like?”学生分组阅读,展开讨论。教师请一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画思维导图,并向全班同学口头展示讨论结果,该学生展示后,教师请小组其他成员继续补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与梳理,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学生在板书思维导图与口头陈述的环节中,思维得以充分发散,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落后地区的文化。学生通过图片和信件发现学校没有接收女生,卧室的安排也是男生优先,从而推断出当地重男轻女,教育资源落后,而且资源分布不平衡等等。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继续丰富原有的话题。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答本单元的主题“why does author volunteer in PNG”。学生经过深入体验与思考,回答均是有感而发。在教师的启迪之下,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文章的价值意义,能够实现举一反三,辨析生活中的案例。教师还可以列举其他事例:印度导演Amir Khan通过电影推动女权运动,以及Zuckerberg 捐赠 Facebook股份为了推动医疗和教育发展,实现更好的世界。
三、结语
思维品质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例中循序渐进的默读、确定话题、结构梳理活动,让学生思维培养融合在语言教学当中。阅读课依托文本,将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提取、归纳、分析、推断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塑造思维品质。同时教师通过引導学生充分挖掘PNG的生活教育环境,启迪学生对落后地区产生新的认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领,达成了教书和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5).
[2] 诸葛烁程.浅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英语教师,2015,(12).
[3] 李晓芸.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7).
责任编辑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