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8-01-16袁向勇
袁向勇
徐州丰县赵庄镇中心卫生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0
大部分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受外力作时则易发生FIF,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对于FIF患者而言,手术是治疗一大重要手段,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均为常见术式,为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随机抽取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8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接收并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FIF)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的40例同病患者作为乙组。甲组男性与女性各20例;年龄范围是 60~78 岁,平均(65.0±2.0)岁;乙组男性是 22 例,女性是 18例;年龄范围是 61~76岁,平均(68.0±1.0)岁;两者患者均排除合并有脑卒中、糖尿病等,比较其基本资料,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甲乙两组骨折患者入院之后均行骨折部位牵引、制动,及时展开病情评估与术前检查、手术准备。所有患者均在良好的全麻状态下取仰卧位、侧臀部稍高,固定后借助C型臂X线的阴道初步复位骨折,然后进行牵引对位至今进行消毒、铺巾。从患者的髋外侧作一个纵切口并且将皮下的肌肉以及筋膜组织等依次剥离,使其股骨粗隆以及股骨外侧得以充分地暴露,然后进行下一步复位与固定。
甲组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选患者股骨近端部位并取第1枚与第3枚空心锁钉经导向器放置到锁定板捏并将其安装于患者股骨上段的外侧,正式安装之前先用手指对患者股骨进行触探后确定进针的角度。其中,第1枚锁钉进钉的角度为股骨颈的倾角再加5°,以大粗隆顶端作为进针点;第3枚于股骨颈倾角减少5°的部位进钉,使钢板与患者股骨近端的外侧紧贴后,将导钉打入钢板上并固定,打入空心锁钉即可。乙组行DHS固定,于患者股骨粗隆下的2~3 cm部位借助骨钻器钻孔,然后借助X线的透视引导对股骨头以及骨折关节进行定位,选择一枚导针打入患者股骨头的正中偏下处,获得满意的解剖位置再取出。导针头套上螺钉后打进患者骨折关节出的5~10 mm深,然后将DHS钢板套入后把铰刀退出,最后拧紧螺钉确保DHS钢板与患者骨折部位的骨皮质紧密贴合,再将加压螺钉打入尾部完成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了手术的时间以及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分别在术前及术后采取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评价,若术后患者的的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超过30分,则表示治疗效果为优秀;若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约20~30分,视为良好;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约10~19分,视为中;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无显著改变,或者改变的幅度达不到优、良、可的标准,视为差。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其中,Harris评分标准为:畸形情况共四个项目,每项4分;髋关节疼痛为44分、活动度5分、功能情况47分,总分是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越好[2]。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甲组术中出血量是(328.5±26.3)mL、手术的时间是(125.4±12.0)min、骨折愈合的时间是(9.7±1.7)周、住院的时间是(19.0±2.0)d;乙组术中出血量是(329.0±25.8)mL、手术的时间是(124.8±12.2)min、 骨折愈合的时间是 (11.0±2.0)周、住院的时间是(26.0±2.5)d;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愈合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甲乙两组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
经过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甲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是87.5%,显著高于乙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甲乙两组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n(%)]
3 讨论
在众多老年疾病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常见于骨科临床,是最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严重,耐受能力降低,因此部分患者往往会采取保守治疗,但是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且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同时若患者翻身不及时则很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病症,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甚至部分患者出现下肢短缩、髋内翻、外旋畸形,影响髋功能恢复。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骨折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使得切开内固定术成为了骨科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术式。但是FIF患者的年龄偏大,手术的风险较高,术中固定效果一旦出现问题,术后患者发生髋外旋、髋内翻的几率也非常高。另外,术后恢复期间患者不能下床活动,也很容易并发其他病症,因此,选择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内固定手术十分关键。在该组结果提示,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愈合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治疗优良率是87.5%,显著高于乙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甲组甲组采取了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后,其三螺钉的固定系统显著增强了固定抗压能力及稳定性,螺钉与钢板融为整体后与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理结构更帖切,进而强化了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乙组复位中DHS钢板易出现移位,螺钉易分散、松动,所以术后恢复效果差[3]。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杜国聪,李启中,杨朝华,等.DHS、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6,16(5):30-34.
[2]李飞.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27):61-62.
[3]储海军.股骨近端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