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OS数据库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引文计量分析

2018-01-16李同合谢冰冰

河北科技图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影响力

王 旭 李同合 谢冰冰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1 引言

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其质量和影响力体现了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已有相关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图书情报学期刊进行评价研究,王一华[1]运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简单线性加权法考察比较了我国大陆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发展现状,发现大陆图书情报期刊在影响力方面差别较大,成果突出的文章集中地分布于少数核心期刊之中,期刊的质量参差不齐。陈一[2]等人从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比较的角度入手,对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期刊的特征以及图书情报学国际期刊的出版态势进行研究,对其发文数量、引文数量、研究热点演进和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袁留亮[3]对《图书情报工作》被WOS数据库引用的情况进行考察,反映了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领域顶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变化。《图书情报工作》的国际影响力自2009年开始明显增强,虽然该刊近年出版的文献国际被引频次较大,但其被引文献缺乏持续影响力。方红玲[4]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核心刊物被SSCI收录的引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在国际科学交流中的影响力提供策略。本文从被引用的角度,分析我国19种图书情报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的文献数量变化、期刊被引次数、作者合作情况、核心机构、核心作者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分析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展现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提升我国图书情报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CSSCI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评价平台和科学研究的有效辅助工具[5],被CSSCI收录的期刊具备社会科学界较高的研究水准且得到了业内更多的认可和重视。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刊物有近百种,但2014-2016年间被CSSCI收录的只有18种,分别为:《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和《图书与情报》,本文将这18种期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此外,鉴于《现代情报》作为多年CSSCI扩展版收录期刊并于2017年被CSSCI收录,国内外具有一定的被引量和影响力,本文将《现代情报》也列入被统计范围之内。

2.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WOS和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6],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WOS数据库分别检索这19种刊物在2006-2015年的被引情况,通过检索获取被引用文章的相关信息,再通过CNKI数据库,获取被引文章作者、单位、发表时间、关键词以及被引频次等信息,对收集整理过的文献信息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检索日期为2017年5月11日。通过检索,在这十年期间,19种图书情报学期刊被WOS引用的论文数总计262篇。

3 统计分析

3.1 总体情况

19种图书情报学领域CSSCI来源期刊十年间被WOS引用的文章数量共262篇,被引频次共528次,图1展示了2006-2015年间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的变化。可以看到,这十年间被引论文篇数在经历了五年的上升期后开始下降;文章被引频次起伏较大,在2008达到巅峰值145次,近几年来被引的次数逐年减少。文章的被引情况受文章数量、质量和文章引用规律的影响[7],因此波动较大,最新发布文章的引用频次可能在今后有所提升。

此外,将发文量按照被引频次进行定量统计,如图2。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文章受关注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被引1次的文章有175篇,比例高达66.8%,而随着引用次数的增加,文章数量急剧下降,引用5次及以上的文章只有13篇,这与文献被引的“长尾理论”相符合。

图2 不同被引频次文章数量分布

3.2 各期刊被引情况

经统计,《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和《情报杂志》三种期刊的被引论文数均超过40次,总共有145篇论文被引用,占被引篇数总量的55.3%;被引频次350次,占被引总频次的66.3%。说明这三种期刊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中,《情报学报》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均最多,其被SA(英国)、JST(日本)、Pж(AJ)(俄罗斯)多国数据库收录,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见表1(被引文章所属期刊只有18种,《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文章未被引用)。

表1 18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在WOS被引用的情况

3.3 著者合作及被引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现代科学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呈现[8],近些年来科研合作的频次正在增多。在被引用的262篇文章中,76. 5%的论文为两名及以上作者合著完成,单一作者的论文数只有23.5%,见表2。四人及以上合作完成的论文基本上都出自《情报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这两种刊物。合作类型以同机构师生型合作模式为主,此外跨高校院系同事合作也较为普遍。

统计发现,论文被引用数量较多的作者分别是邱均平(9篇) 、陈传夫(5篇) 、苏新宁(5篇)、朱庆华(5篇) 、方曙(5篇) 和叶继元(5篇),核心作者集中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机构。

表2 被引文章的合作情况

3.4 科研机构情况

统计作者所在单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排在领先地位。这四家机构学者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的文章有130篇,占所有被引用文章总数的50.4%。因此,这四家机构是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见表3。

表3 文章被引量及次数较多的机构

进一步对机构进行分类发现,高等院校科研院系、图书馆、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构成了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核心力量,如图3所示。研究机构(此处仅统计第一作者单位)以高等院校科研院系为主,发文165篇,占总数的63.0%;高校图书馆发文43篇,占总数的16.4%;高校以外的科研院所发文39篇,占总数的14.9%;此外以互联网信息企业为主力的企业机构发文16篇,占总数的6.1%。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较为普遍,2人及以上合著论文共计200篇,占论文总量的76.3%,各机构之间的合作类型以同行合作模式为主,例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及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之间苏新宁-夏立新教授的固定合作。

3.5 高被引文献

通过对论文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文章,以及这些文章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将获取的262篇文章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列,表4列出了被引频次超过8次的5篇高被引文献。

《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一文具有非常高的被引频次,高达73次。该文基于对情感词汇本体的全面分析,在本体构建的动力和激励层面上对情感词汇的传承与应用进行了详尽分析,在对不同种类情感词汇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情感词汇本体构建进行了优化完善[9]。从高被引文献的研究角度来看,

图3 科研机构发文量统计

序号题名第一作者机构年份频次1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徐琳宏大连理工大学2008732基于语义网计算英语词语相似度荀恩东北京语言大学2006153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邱均平武汉大学2008114我国情报学研究分析:以ACA为方法马费成武汉大学200695基于用户心理研究的用户体验设计李小青南京政治学院20108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理论方法、信息技术在用户体验中的作用机制、信息服务体系的搭建等方面,这些经典文章有着很高的影响力,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该领域研究文献中缺乏具体实用的实证分析,应用型研究较少。

3.6 研究热点

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有利于研究人员把握该学科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进展,探寻新的研究方向[10];关键词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是对文献内容的概括,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科中的研究热点。262篇被引文献中共有1 057个关键词。其中只出现一次的关键词有53个,排名前22位的关键词的频次和共计508,占关键词频次总和的42%,关键词分布较为集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高频关键词可见,这些文章的研究多与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实践相关。词频在10及以上的关键词见表5。

表5 关键词及词频统计

关键词以图书情报领域进展研究为中心,信息计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网络舆情、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及信息生态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在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国内图书情报研究都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热点研究相关论文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将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主题归纳为:(1)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利用学科优势,采用五种计量手段及可视化技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对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方法、对象、趋势、热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促进了理论水平的普及。虽然知识图谱及可视化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论述深度较浅,缺乏对热点问题的文献综述研究。(2)信息技术应用。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检索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作为信息领域交叉学科,后续研究应引入更多技术手段,扩展图书情报研究范畴。(3)信息管理与服务。集中于图书馆、档案馆及网络资源等领域,主要涉及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原则、方法、模式、策略及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质量等研究。我国学者在该主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理论性研究过多,后续应加强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应用类研究。(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包括信息构建的基本规律及有序化方面的方法研究,从而探寻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及信息共享最大化的途径。Web 2.0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数量逐渐超越传统信息资源,特别是大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此外,还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相关研究。

4 结语

在2006-2015年期间19种我国图书情报领域CSSCI来源期刊中,有262篇论文被WOS数据库引用。通过文献被引情况分析,《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和《情报杂志》这三种刊物,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中影响力较高。分析发现,这三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跨学科及院校合作较为突出,以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工程科学为核心,研究范围辐射较广,为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学科融合提供了可能。

被引文章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进展、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管理与服务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四个方面,这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重点紧密相关,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的本地化进程受到国际研究人员重点关注。

十年间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变化不大,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同时,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图书情报学学者及研究机构也较少,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机构集中分布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南京大学等具备图书情报学科博士点的研究机构。

本文针对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19种CSSCI来源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了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仍未能展现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性,后续研究应全面覆盖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期刊、会议集,选择多种国际知名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全方位、多维度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行研究。

[1] 王一华. 中国大陆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综合评价——基于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简单线性加权法的比较研究[J]. 情报科学,2011,(6):943-947.

[2] 陈一,冉从敬.中外图书情报学近十五年学术聚焦演化对比研究——以《情报学报》和《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志》为例[J].情报杂志,2015,(3):112-118.

[3] 袁留亮.《图书情报工作》国际影响力研究——基于WOS~(TM)核心合集平台[J].图书情报工作,2015,(S2):153-156,161.

[4] 方红玲.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期刊“非可被引文献”的引证特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2):1301-1305.

[5] 苏新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设计与应用价值[J/OL].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95-102.

[6] 张诗乐,刘雪立,盖双双.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8):990-993.

[7] 董建军.科技期刊文献引用分布规律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4):688-693.

[8] PRAKASAN E R, MOHAN L, GIRAP P, et al. Scientometric fac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Indian publications[J]. Current Science,2014,106(2):166-169.

[9] 徐琳宏,林鸿飞,潘宇,等.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J].情报学报,2008,27(2):180-185.

[10] 赵蓉英,魏绪秋.计量视角下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热点挖掘与分析[J]. 情报杂志,2016,(2):93-98.

猜你喜欢

情报学情报影响力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交接情报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