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6陈德云
陈德云
(黑龙江工程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慕课(MOOC)是由加拿大和美国两位教授2007年开设的网络公开课演变而来。“慕课”的概念由加拿大学者于2008年正式提出[1-2]。至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开设的慕课《人工智能导论》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的16万多人参与了免费学习,2012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实施在线教学计划“edX”,慕课开始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全新的网络化、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发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深度变革,全球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风暴,这一年被称为“慕课元年”[3]。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实践课,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内容复杂,综合性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学得枯燥,教师教得乏味,因而提高教学质量一度成为难题。慕课以其强大的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自主性优点弥补了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不足,给文献检索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 “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1 “慕课”的教学模式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 MOOC)
称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教学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后根据需要选择课程,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免费学习。慕课掀起的教育风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4],这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模式引领了教育的发展,为“未来教育”指引了方向。
慕课将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具有以下突出优势:(1)受众广泛,拥有海量参与者;(2)免费传播、利用全球优质教学资源,倡导自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3)碎片化学习,学习过程多向互动;(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收集与分析信息便捷,教学质量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慕课构建了完善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标准的课程模式[4-7]。
1.2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参加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实践练习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师生互动、协作学习的场所。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能更专注于问题,教师则针对问题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消化理解相关知识。慕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而翻转课堂可以弥补虚拟教学中师生沟通不畅、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等不足。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能够满足不同教育背景的众多学习者的需求,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近年来,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它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学习流程,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指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学形式由“课堂知识讲授”转变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展示、课堂协作研讨交流、课后探索探究与演绎”;教学内容由以“教材为依据”转变为知识点学习、问题探究、协作学习,从而促进能力的全面提升;评价方式由平时的出勤、作业、期末试卷的单一平面式评价转变为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式全方位评价。
2 文献检索课采用慕课教学模式分析
2.1 传统文献检索课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念落后。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课程安排,处处都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未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2)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文献检索课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每节课教师都会向学生“灌输”很多知识点,学生需要利用大量时间消化知识点,没时间进行实践练习,无法实现能力扩展。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很难有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课堂缺少活力,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课程内容陈旧。传统文献检索课授课内容一般局限于现有教材,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资源、新工具、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难以实时补充,使文献检索课的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
(4)缺乏教学效果反馈。教师对课下辅助练习难以进行实时监控,也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内化的效果,更无法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即时解答,因而难以对教学内容做出实时调整。
2.2 文献检索课采用慕课模式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将慕课引进文献检索课值得探讨。我校借助智慧树平台为师生引入了上百门共享精品慕课课程,老师课堂积极引导、推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颖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为文献检索课开展慕课教学奠定了基础。文献检索课受众广、综合性强,利用慕课优势,开展文献检索课慕课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现有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文献检索课的特点与慕课教学的优势完美地进行了契合:如,前者的教学对象来源广泛,后者的网络化在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正好进行了弥补;前者的教学内容抽象,后者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前者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后者的激励式学习、自主学习可予以弥补;前者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后者通过研讨、探究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综合性、实践性强,学生难于理解,后者运用案例式教学予以阐释;前者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后者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2.3 慕课教学对文献检索课的促进
(1)文献检索课的内容知识性较强,利用慕课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同时穿插问题与即时测评相结合,这种碎片式学习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检测学习成果,促进温故知新,从而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较传统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有明显优势。
(2)文献检索课的内容涉及信息检索技能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操作性较强,因而利用视频演示形象、直观,并且可以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3)利用慕课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平台上积累的学习者信息数据,可以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明确进一步强化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8]。
(4)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同伴互评实现互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慕课”与“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3.1 翻转课堂在慕课模式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实现
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是慕课融入文献检索课的最恰当方式,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前期“课程准备”、中期“课程展开”、后期“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三个主要阶段。在“课程准备”中,教师收集资料,谋划展示教学内容、分解知识点、制作视频动画;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观看视频、接受测试。在“课程展开”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借助通讯工具、检索平台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完成各类问题的探究式、协作式学习;教师成为指导者、点拨者。在课后“知识拓展”阶段,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报告讲座、参观学习以及相关项目研究获得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检索课与“慕课+翻转课堂”融合教学模式
教学中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分解为“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学生“知识结构”在慕课平台上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建立;学生“实践能力”在翻转课堂,以及课后的拓展提升中得到锤炼。文献检索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文献检索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框架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结合文献检索课特点,将“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入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使学生积极查阅文献、主动探究新知识、探讨交流,提高了自身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知识传递的效率[9]。
3.2 用“翻转课堂”破解知识难点
“翻转课堂”以慕课为先导,利用碎片化的“微视频”呈现教学内容,强调人性化教学,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10]。“微视频”内容的编排、分解、剪辑体现着课程的主导思想。教学中,教师充分钻研大纲和教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布局、设计和体验,制作出合格规范的微视频[11],将文献检索方法、检索技术等围绕典型案例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点,熟悉检索方法、检索技术,课堂上学生展开探究交流,教师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掌握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及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制作校本化、满足教学需要的知识点微视频
文献检索实验多,操作繁复。结合慕课的教学方式将文献检索课中各个关键操作点按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分解呈现,直观感强,利于学生接受。例如,(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为信息资源概述、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技术、检索程序等系列微课;(2)数据库检索部分,可结合本校专业设置及图书馆引进数据库的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数据库制作相关微视频,包括数据库简介(收录范围、检索方法、检索途径等)、检索过程演示(结合具体检索案例)、检索结果处理、数据库的特色服务等;(3)信息利用部分包括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分析的作用和方法、文献学术水平评价)、个人信息管理(EndNote、NoteExpress等个人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等微视频;(4)信息道德(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等)等微视频。教师在微视频关键教学环节设问,促进并激发学生开展进一步探究、思考。学生利用视频的回放、重播、暂停等功能自由掌握学习时间和深化学习知识点。由于慕课课程存于服务器上,课程结束或学生毕业后仍可随时重温播放相关知识内容[12]。借助于影视技术与互联网理念融合,教学创意与人文创新并存,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13-15]。
4 结语
学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困扰着传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将“慕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献检索课,可以有效地解决阻碍教学的各种问题。“慕课”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碎片化微视频,突破了文献检索课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满足了直观化教学的需求,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翻转课堂”将教师从单纯讲授中解放出来,将学生从课堂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慕课+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1] 邹瑞玥.“慕课”挑战传统大学教育内地高校酝酿变革[EB/OL].[2013-07-09].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7-09/5022004.shtml.
[2] McAuley A.,Stewart B.,Siemens G,et al.“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C].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tities Research Council’s Knowledge synthesis grants on the Digital Economy,[2017-10-04].http://davecormier.com/edblog/wpcontent/uploads/MOOC_Final.pdf.
[3] 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3-9.
[4] 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5] 吴小梅.基于慕课课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5,28(2):93-96.
[6]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7] 郑燕林,李卢一.MOOC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与自我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6-126.
[8] 邓佳,詹华清.MOOC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12):37-40.
[9] 黄震,徐涛.基于MOOC 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2):99-102.
[10] 陈建新.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1):110-112.
[11] 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12] 姜艳玲,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9-113.
[13] 唐文文,吴汉全.“慕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0-136.
[14] 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94-100.
[15] 赵海春,王延树,尹明干.在MOOC 背景下“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