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及规律研究

2018-01-16姚帏之刘德胜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长期内生小微

姚帏之,刘德胜

(齐鲁工业大学 a.工商管理学院;b.中国中小微企业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353)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这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说是新的机遇[1]。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约占全国总企业数的90%以上[2],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细胞”,在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活跃市场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然而,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具有“小、弱、散”的特征,且大多数小微企业主要服务于中低端产业[4]。小微制造业企业是占小微企业总数比例最高的企业类型,小微企业“短寿命、高死亡率”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小微制造业企业,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成长与发展已陷入了困境[5]。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关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其成长规律的探索是一个重要命题。从企业成长理论演进来看,学术界对企业成长的研究经历了从线性到非线性、从静态到动态、从机械论到生命论的演变过程,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随着仿生学引入到企业成长理论,企业开始被当作生命体进行研究。企业内生成长因素作为企业生命体的共生部分,是构成企业生命体基本信息与物质的生产和交换单位,也是生命体健康成长的内部基本条件[6]。因此,运用企业仿生学理论将小微企业看作生命体,研究小微企业的自我调节功能,分析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及其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演化特征,揭示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律,对于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提升成长能力并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持续成长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价值。

二、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分析

从企业仿生学角度来说,小微制造业企业作为有生命体特性的开放系统,是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演化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且外部环境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错综复杂,但这些影响对不同企业来说都是相似且不可控的,所以作为企业内部稳定与调节功能的内生成长因素至关重要,更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前提。根据小微制造业企业的特殊性,运用企业仿生学原理从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方面遴选影响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体现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在生命体特性。

企业内在生态是企业内生因素之间建立的生态关系,也是外在生态的内部化,不同企业内在生态的异质性是造成企业个体成长差异的重要原因[7]。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能孤立地看待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外部因素[8]。从小微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寿命短、死亡率高”最为突出,而企业家规模小、素质低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9]。实践证明,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并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小微企业成功的关键,而这与企业家素质(如主观认知、领导风格、决策能力、政策感知)息息相关。此外,资源匮乏常常是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10]。知识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战略性资源,正成为经济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知识的积累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经济绩效的有效途径[11]。在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着显著影响。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内部研发活动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成长发展。但不可否认,研发不等于创新,而创新也不仅仅包括研发。在起步与发展阶段,小微制造业企业往往将非研发创新作为其创新的有效形式,当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后再加大研发投入,逐步结合行业整体的研发活动进行综合自主创新,从而能使企业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12]。然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仍有很多问题,其中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低最为突出。同时,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水平对其成长性没有产生显著作用,应加强新产品、新方法和新服务的转化效率,这样小微制造业企业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的竞争力。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形成强有力的人才竞争力,进而对企业的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3-14]。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成本、技术以及营销方式等传统的竞争资源,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复制获取,但是由人力资源优势所提升的核心竞争能力却很难被复制,因此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15]。经济繁荣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与促进,而企业的成长发展需要资金的保障,较之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因而更难获得银行贷款,加之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期相对较长,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势必会受到阻碍,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已成为关键因素[16]。此外,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市场的推广,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对于缺乏竞争力的小微企业,它们更可能是通过整合其自身拥有的以及外部可获得的信息、物质等资源进行再创新来获得异质性产品与市场,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成长发展[17]。

基于前述分析,构建由企业家、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融资能力和产品与市场5个模块、3个层面共2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X1(表1)。

表1 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三、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通过理论遴选得到的指标充分体现了指标选取的深度与广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指标数量较多、相关性偏大,需进一步筛选[18]。

(一)运用专家咨询法进行第二轮筛选

邀请了16名山东省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了专家团队,通过邮件交流、召开学术会议、实地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多次探讨。

根据专家顾问团队讨论结果,主要对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X1进行了调整:第一,将“企业家素质”模块重新命名为“企业家能力”模块,从字面上更加清晰地展现其内容;将“融资能力”模块重新命名为“融资情况”模块;第二,将“融资渠道完善程度好”指标以及“银行愿意为企业提供贷款”指标添加到“融资情况”模块,用来反映企业的融资能力;第三,删除信息相似的指标,如“企业家能力”模块中“高管团队具有良好决策能力”指标与“高管团队是可以依赖的”指标;第四,对已有的部分评价指标名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通过上述调整得到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X2,X2由5个评价模块共23个评价指标构成。

(二)运用隶属度方法进行第三轮筛选

运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17地市选择了600家小微制造业企业,将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X2制成调查问卷,以多种方式分别发送给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请其给所有的评价指标运用7点里克特量表进行评分。收回后进行整理,其中243份属于有效调查问卷,占发放总数的40.5%。有效调查问卷回收企业主要分布在潍坊(12.3%)、枣庄(10.6%)、淄博(7.7%)、济宁(6.7%)、临沂(6.7%)和泰安(6.7%)6个地市。

以收回的24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整体评价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假设评价指标Ti得到的评分为Qi,则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为:

其中,m代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指标总体得分之和,为26 047;u代表每个指标的平均得分,每个指标均可以选择1~7分,故每个指标的平均得分为u=4;S代表标准差,计算可得0.393;根据t检验临界值表,可得t0.01为2.596。将数据带入公式,可得指标得分的临界值Q为4.006,将该计算结果带入隶属度公式,求得隶属度的临界值为57.2%,即当某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低于57.2% 时,在α=1% 的条件下,该评价指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在23个评价指标当中,有2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低于隶属度临界值,分别为 “网络融资使用程度高”指标和“网络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指标,将这两个评价指标删除后,其余的21个评价指标就构成了第三轮评价指标体系X3。

(三)运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第四轮筛选

将X3制成调查问卷的形式派发给山东省600家小微制造业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请其依据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客观填写各题项的得分,本次问卷调查未覆盖第三轮评价指标隶属度分析法筛选时选定的样本。收回调查问卷415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得到267份有效调查问卷,占问卷总份数的44.5%。对21个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其中有6对评价指标在α=1%条件下高度相关,因此按照各模块指标数量相对平衡的原则,删除每对相关性偏大的评价指标中的一个,保留另一个评价指标(表2)。

表2 相关性分析所作的调整表

经筛选后的15个剩余评价指标构成了第四轮评价指标体系X4,也是经实证筛选后的评价指标体系(表3)。

(四)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将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X4制成调查问卷形式后,抽样选取山东省17地市600家企业进行发放。为避免重复填写带来的检验失效,本次问卷调查未覆盖第三、四轮评价指标隶属度和相关性筛选时选定的样本,问卷调查对象同样为样本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访谈、线上问卷、邮递以及学生调研等方式进行,最终回收问卷38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16份,占本次问卷发放总数的36%。以216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评定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通过计算,得到α系数为0.894,说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X4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3 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表

2.效度检验

选用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两种方法评定指标体系的效度。在实践过程中,内容效度通常是采用专家经验判断法,通过一个常用指标“内容效度比”(简称CVR)来计算,公式为:

式中,ne为评判过程中认为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专家数;n为参与评判的专家总数。专家顾问团队的16名专家中有14名专家认为第四轮评价指标体系X4很好地反映了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主要内生影响因素,计算得到的CVR值为0.75,这说明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合信度检验时的216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人为指定提取5个主因素,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4.436%,且各因素负载系数大于0.5的评价指标数目与评价体系中属于该评价模块的评价指标数目基本一致,因此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四、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的演化特征

(一)样本企业特征分析

通过对小微制造业企业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从中选取177份有效样本企业。由表4可知,177家小微制造业企业中处于创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数接近一致,分别为45家、51家和49家,占比25.4%、28.8%和27.7%;还有32家小微制造业企业属于衰退期及其他情况,这部分企业数最少,为32家,占企业总数的18.1%。

表4 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阶段表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由于对处于衰退期及其他情况的企业进行分析意义不大,因此选取创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145份有效样本,针对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的15项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为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KMO和Bartlett的检验。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所以需要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了解指标间相关性的强弱情况。通过SPSS软件对145份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KMO值为0.884,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统计值为0.000,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说明此样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第二步:求相关系数矩阵的初始特征值,抽取“公共因子”。根据碎石图可知,有5个因子位于陡坡上,而从第6个因子开始曲线己渐为平缓,因此本部分按照提取5个固定因子,釆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子”,可知提取前5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5.632%,因此本部分选取5个公共因子是较为适宜的。

第三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成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找到其公共因子,而是了解每一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含义,这样才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意义的分析。然而初步得到的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结果并不容易区分,所以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简化对因子的解释,便于提取因子信息。

第四步:解释提取的因子并命名。由表5可知,第一个因子在5项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指标主要体现了小微制造业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因此,将之命名为“产品与市场”。第二个因子在3项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企业家与内外部组织机构的关系能力,因此将之命名为 “企业家社会关系能力”。第三个因子在3项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很大程度上充分反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所以将其命名为 “人力资源”。第四个因子在2项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融资情况,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 “融资情况”。同样,第五个因子也在2项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该指标主要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关,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 “技术创新”。

表5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将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分为产品与市场、企业家社会关系能力、人力资源、融资情况、技术创新。对上述量表各个因子进行信度分析,所有测量量表Cronbach’ s Alpha系数大于0.7,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具有较高可信度。综上可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5个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影响因子与上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基本一致,可信度较高,体现了企业的本质是具有“人文生命特征”的复杂系统。

(三)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的演变特征

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内生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探索其差异性,从而揭示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的内在演化规律。采用ANOVA时,如果符合方差齐性的假定,则选择LSD法检验;当违反了方差齐性的假定时,则选择Games-Howell法检验。

表6 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的方差分析表

注:*表示在0.1水平显著,**表示在0.05水平显著,***表示在0.01水平显著。下同。

从表6的结果来看,方差齐性检验中新产品开发可达到预期、人力资源流动程度高、绩效评估基于客观结果、企业人才素质满足程度、拥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花费大量投入进行调研、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这8个因素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说明违反了方差齐性的假定。同时,打点关系对企业发展很重要、企业与政府保持了良好关系、与政府保持关系对企业很重要、公司创新程度比竞争对手高、融资渠道完善程度较好、银行愿意为企业提供贷款这6个因素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之间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因为方差不具有齐性,此时选择Games-Howell统计量进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表7)。

从表7的结果来看,在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因素中,人力资源流动程度高、拥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和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在创立期和成长期、成熟期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新产品开发可达到预期、花费大量投入进行调研和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3项指标在创立期和成长期也表现出了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此外,企业人才素质满足程度指标在创立期和成熟期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7 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内部因素的多重比较表

图1 不同成长阶段的内生因素演变趋势图

在此基础上,根据均值的变化趋势来看(如图1),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内生成长因素主要呈现出如下演变特征:

第一,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在不同成长阶段上的规律性特征。在技术创新方面,新产品开发可达预期这一指标的得分均值为4.72,而在创立期的得分均值为4.22,在成长期的得分均值为5.00,在成熟期内的得分均值为4.88,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创立期与成长期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反映出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在创立期阶段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而在成长期阶段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成熟期阶段略微下降,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在人力资源流动程度与企业人才素质满足程度上的得分均值分别为4.14和4.26,而在三个成长阶段的得分均值逐渐提高,且两项指标在创立期与成长期、成熟期阶段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性,但均值水平仍较低,反映出随着企业的成长,小微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水平,但对人才的需求还远无法得到满足。在产品与市场方面,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拥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花费大量投入进行调研、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3个指标的得分均值分别为4.20、3.69、4.59,各指标样本均值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创立期与成长期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说明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成长初期对产品与市场的调研重视程度不足,营销网络还不够完善,且在售后服务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的得分均值为4.17,在企业成长的三个阶段样本均值逐渐提高,且在创立期与成长期、成熟期阶段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性,而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差异并不显著,反映出小微制造业企业主要是在成长期阶段确立其主营产品市场份额,而在成熟期阶段并没有显著提升,说明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市场固化,对市场的后期开拓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异质性优势,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总体来说,小微制造业企业各内生因素影响水平在创立期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成长期阶段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成熟期阶段除了人力资源水平以及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水平略微提升外,其他因素水平均有所下降,说明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已遭遇瓶颈,需要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内在生态的基础上,加强外部环境优化,促进内外协同发展突破成长困境。

第二,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在同一成长阶段上的差异性表现。具体来看,在创立期阶段,新产品开发可达预期水平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水平两项指标的均值水平相对较高,营销网络完善程度水平与调研投入水平2项指标的均值水平相对较低,这说明企业在发展初期更多关注了新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而在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即拥有或开发好的产品是创立期的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在成长期阶段,新产品开发可达预期水平、良好的售后服务水平以及营销网络完善程度水平相对较高,而调研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营销网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促进了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发展,这说明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成长期更加注重了市场建设,也就是说从创立期进入成长期,加快市场部署至关重要;在成熟期阶段,新产品开发可达预期水平、人才素质水平、良好的售后服务水平以及营销网络完善程度水平相对较高,而调研投入水平依旧相对较低,人力资源满足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这体现出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小微制造业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重点。

五、结论与讨论

在小微制造业企业大样本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仿生学的角度对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进行甄选,构建了小微制造业企业内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因素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和动态的,是具有生命体特性的复杂适应系统。内生因素是以企业生命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内部条件为基础,包括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融资情况和产品与市场五要素,内生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是实现小微制造业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然选择。首先,企业家作为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大脑”,决定着企业的成长状况,企业家能力至关重要;其次,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发展必须依靠资金的支持,企业的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能力;再次,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以及产品与市场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内生因素,对企业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内生因素的协调发展构成了企业的内部生态系统,只有各因素充分发挥、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内部生态系统的完善,才能焕发企业内在的生命活力。

第二,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产品与市场3因素样本均值在不同成长阶段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反映出以上3因素都是影响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重要内生因素,但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上存在着水平差异。通过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多重比较发现,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产品与市场3因素上样本均值水平明显高于创立期小微制造业企业,并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小微制造业企业,关于以上影响因素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差异。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的小微制造业企业更加重视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方面的优化调整,从而获得了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的小微制造业企业差异并不显著,各内生因素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现有瓶颈。

第三,企业家能力和融资情况两个因素的样本均值在不同成长阶段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根据这2个因素的不同指标得分均值来看,得分水平普遍较高,这说明小微制造业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这类指标的需求程度都很高,它们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企业家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要素,特别是企业家的社会关系能力,是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说明融资情况作为小微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基本保障,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

[2] 冯立杰,李阳光,岳俊举,等.小微企业知识溯源路径研究——基于IDE创新理论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7).

[3] 文丰安.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J].管理世界,2014(11).

[4] 郑健壮,武朝艳.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渠道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

[5] 汪芳,潘毛毛.产业融合、绩效提升与制造业成长——基于1998-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5,33(4).

[6] 宋英华,庄越,张乃平.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8).

[7] Bernard A B,Jensen J B,Redding S J,et al.The Empirics of Firm Heterogene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4(1).

[8] 张玉明,段升森.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7).

[9] Kujala S,Kujala J,Turkulainen V,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Solution-Specific Business Model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1,29(8).

[10] 王玉荣,杨震宁,李军.竞争环境和技术战略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1,32(7).

[11] Wesley M.Cohen,Daniel A.Levinthal.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Strategic Learning in a Knowledge Economy,2000,35(1).

[12] 吴利学,叶素云,傅晓霞.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企业成长还是市场更替?[J].管理世界,2016 (6).

[13] 方阳春,王美洁,贾丹.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创新人才竞争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S1).

[14] 张倩肖,金宏平,朱雅玲.中小企业国际化绩效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

[15] 陈颖,章月萍,吴秋明.混合所有制企业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驱动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3).

[16] Bo B,Chen J,Greenberg D.Financial Development,Fixed Cos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e Studies,2013,2(1).

[17] 陆亚东,孙金云.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新视角:复合基础观的概念、内涵与方法[J].管理世界,2013(10).

[18] 张玉明,段升森.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9).

猜你喜欢

成长期内生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小微企业借款人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