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2018-01-16李海莉方建晨刘创峰郑时玉邓茜秦文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组织细胞浆细胞淋巴瘤

李海莉,方建晨,刘创峰,郑时玉,邓茜,秦文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Rosai-Dorfman 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 adenopathy,SHML)”,是一种相对少见、病因未明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由Rosai和Dorfman[1]于1969年首次报道4例,并对此病进行了总结,临床主要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白细胞增多和高γ球蛋白血症。结外RDD可以是同时有淋巴结累犯的多中心性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为原发于结外的独立病变[2],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7例结外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复习总结,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7年12月间本中心确诊的7例结外RDD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7例结外RDD中,男1例,女6例,男女比例1∶6,年龄40-51岁,中位年龄47岁。7例病例分别发生于不同部位,分别为背部皮肤、胸1-2椎管内、左侧第十肋骨、盆腔、右眼眶、右大腿、左乳腺。其中发生于胸椎的患者因胸背部疼痛就诊,临床考虑脊膜瘤可能,体检胸4水平以下感觉减退,其余均因背部皮肤、肋骨、盆腔、眼眶、大腿及乳腺内肿块或结节就诊。7例均行肿物切除。

1.2 方法 组织经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病理医师参照诊断标准进行复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Roche Benchmark XT)行 EnVision两步法,对 7例结外 RDD 进 行 S-100、CD68、CD163、CD1α、Lingerin、Ki67等标志物检测,实验步骤参照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组织作为阳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判断标准:≥10%的肿瘤细胞在有效着色部位出现棕褐色或黄色颗粒视为阳性,S-100蛋白为细胞核(伴或不伴细胞质)着色,CD68为细胞质着色。采用电话随访,时间从初次手术确诊至2018年8月。

2 结果

2.1 病理表现

2.1.1 大体表现 肿块长径 1.3~10.0cm,平均(4.5±3.3)cm。胸1-2椎管内占位者与硬膜粘连紧密,送检组织为灰白碎组织,左侧第十后肋占位病例为肋骨组织局部微隆起病灶;其余5例均为实性肿物,切面大部分呈灰白、灰黄、质中,无包膜,界限欠清,无明显坏死、出血。

2.1.2 镜下表现 低倍镜显示纤维化背景中由大量混合性炎细胞浸润,伴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特征性Rosai-Dorfman细胞)成簇分布或弥漫聚集,呈深染区及浅染区“明暗交错”存在(图1),深染区由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图2),浅染区可见RDD细胞灶状或片状分布,细胞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胞体较大,细胞核大且核型不规则,核膜厚薄不均,核仁明显,胞浆丰富、空泡状,部分胞浆内可见吞噬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图3-4)。

2.1.3 免疫组化表现 7例结外RDD中RDD细胞均呈S-100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图5)、CD68(+)定位于细胞浆(图 6),CD1α、Lingerin 均(-)。

2.2 随访 5例获随访,2例失访,其中3例术后定期复查。随访21~61个月,中位时间36.6个月,获访患者目前均无复发,身体状况良好。

3 讨论

RDD由Rosai和Dorfman[1]1969年首次报道,总结了4例RDD的独特临床和病理特点,1972年Rosai和Dorfman[3]又总结了30例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并将具有类似临床病理特点的疾病命名为“Rosai-Dorfman病”。2006年 WHO肿瘤分类将Rosai-Dorfman病归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目前国内外报道的RDD已有700多例,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伴淋巴结外累犯的患者大约占43%,只有淋巴结外病变的患者不足20%,结外不同部位发病率分别为皮肤和软组织(16%),鼻腔和副鼻窦(16%),眼睛、眼眶、眼附属器(11%),骨(11%),唾腺(7%),中枢神经系统(7%),口腔(4%),肾及泌尿生殖道(3%),呼吸道(3%),肝脏(1%),扁桃体(1%),乳腺(<1%),胃肠道(<1%),心脏(<1%)[5]。部位不同的结外RDD临床表现不同,且发病率较低、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上诊断较困难,病理组织学形态常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本组7例分别发生于背部皮肤、胸1-2椎管内、肋骨、盆腔、眼眶颞侧、右大腿内侧软组织及乳腺,分别以皮肤丘疹、胸4水平以下感觉减退、腰痛、腹痛、发现眼眶肿物、大腿内侧肿物、乳腺结节症状就诊。

RDD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期大量研究提示,RDD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报道中的RDD患者有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人类疱疹病毒(HHV)、乙型肝炎病毒(HBV)[6],少数学者认为细小病毒B19、EB病毒和人类巨细胞病毒也可能在RDD中发挥作用[7]。此外,免疫学研究显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几种炎症因子在这一少见的疾病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目前的分子研究报道中有实验数据表明SLC29A3基因突变也许在家族性RDD疾病中发挥作用[9]。本组椎管病例有感染HBV病毒病史,但这些病毒与RDD发病的相关机制均尚未被证实。

RDD组织学诊断的主要依据为低倍镜下疏松区和致密区“明暗”交错及淋巴细胞“伸入运动”[4],其中疏松区域内可见增生的组织细胞,致密区内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圆形,胞浆丰富,部分胞浆内吞噬数量不一、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本组确诊的病例镜下均可见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现象,部分可见吞噬浆细胞,背部皮肤病例及盆腔肿块病例可见中性粒细胞被吞噬,镜下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乳腺结节病例镜下呈弥漫性改变,正常乳腺组织结构破坏,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结外RDD诊断有决定性作用,组织细胞常表达 CD68、CD163、S-100 蛋白等,不表达 CD1α、Lingerin,其中S-100蛋白阳性是重要的特征[10]。本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与文献报道一致。

结外RDD发生在不同部位需要与不同疾病进行鉴别:(1)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常发生于真皮,由比例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瘤细胞常呈交织的短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常含有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性吞噬细胞、黄色瘤细胞、杜顿巨细胞和慢性炎细胞。瘤细胞表达FXIIIα,不表达S-100。本组皮肤部位病例均需与之鉴别。(2)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见核沟或核折叠,核可呈咖啡豆样,核凹陷明显时可呈肾形或呈分叶状,多数病例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瘤细胞表达S-100、CD1α、Lingerin;电镜检查可见胞浆内有网球拍状的特征性Birbeck颗粒。(3)结核。病理学常见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芽肿、朗格汉斯巨细胞,以变质为主的病变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和结核结节形成,PPD试验为阳性;本组肋骨病例最初临床考虑为结核,因此需要与之鉴别。(4)脑膜瘤。中枢神经系统结外RDD多位于颅内,少数位于椎管内,大多为孤立性病灶,超过90%病变附于脑脊膜,脑和脊髓实质受累十分少见,影像学上表现为与脊膜关系密切的强化灶,无明显特征性,极易误诊为脑(脊)膜瘤[11]。组织学上脑膜瘤组织常具有漩涡状和砂粒体结构,免疫组化检测EMA阳性、PR阳性、CD68阴性。本组胸椎病例术前MRI检查曾提示脊膜瘤可能。(5)淋巴瘤: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中R-S细胞需与RDD中组织细胞鉴别,R-S细胞及其变异体细胞S-100蛋白标记阴性,CD15和CD3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该肿瘤核分裂相多见,CD30、ALK阳性,且CD3、LCA等T细胞标记阳性。本组位于乙状结肠及乳腺者术前均考虑淋巴瘤可能。(6)IgG4相关性硬化性疾病 (IgG4-SD)。IgG4的血清学测定和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诊断价值,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和IgG4+/IgG+的比值共同升高是IgG4-SD组织学诊断的必要条件[12]。目前已有多名学者报道见RDD与IgG4-SD重叠[13-14],两者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组右大腿病例、眼眶病例等诊断过程中均行免疫组化排除IgG4相关疾病后作出最终诊断。此外,结外RDD还需与浆细胞瘤、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麻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疾病相鉴别。

结外Rosai-Dorfman病的预后较好,大多为良性,少数可自行消退,无特殊治疗方法,目前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为主要措施,必要时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部分有浸润,存在复发可能。本病预后通常取决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淋巴结受累的数目及结外器官受累部位等。RDD也可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发展、转移,可累及任何组织及器官,当伴有免疫异常和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多、T4/T8比例倒置以及其他血清学和血液学异常时预后较差[15]。部分患者因病变巨大并累及重要脏器,恶化或转变成淋巴瘤,或因伴随其他系统免疫性疾病和感染而死亡[16]。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部分病例定期复查,未进行化疗或放疗,背部皮肤丘疹行局部激素类药膏涂抹治疗。随访均无复发,情况良好。

综上,结外RDD在组织学上低倍镜下有“明暗”相间的表现、多边形组织细胞及其表达S-100蛋白对诊断RDD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可辅助诊断,由于RDD病与慢性炎症、淋巴瘤等疾病在临床上难以鉴别,而治疗上又完全不同,故认识本病及其病理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组织细胞浆细胞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物质进出组织细胞演示模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