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浅议
2018-01-15贺毅宋健栋刘柏君
贺毅 宋健栋 刘柏君
摘 要: 本文根据信息化条件下网络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就如何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力求在老问题中做出新文章,阐述高校依托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强化意识、筑巢引凤、创新方法、建章规范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旨在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网络思政教育 教育现状 教育对策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意义
1.信息化条件下铸魂育人的必然选择。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人类社会数百年科技发展史的综合难以比拟的,不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渗透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还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举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新阵地。纵观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00后”,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一代。这个群体无疑是网络的主力军,但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界限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必须认清抢占网络思想阵地、抢占制网权的紧迫性,认清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争夺和较量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正确辨别是非曲直,高度重视和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红色地带,争夺灰色地带,战胜黑色地带,这是意识形态领域内阵地争夺战的斗争所迫、形势所趋。
2.增强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网络的普及拉近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距离,开拓了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新思维,构筑了传播思想观念的新阵地。网络传播快、信息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使广大当代大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工作、学习、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迅速引导他们的思维。同时,与传统纸质传媒和电视传媒相比,网络不仅具备传统大众传媒的一般功能,还具备数字化、信息化、时效性快、交互性强等传统传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以独具的优势形成了史无前例的信息交换、流通的环境。因此,要积极占领传播先进思想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存储量大、发布即时的优势,以信息化媒介为教材体系“增容提速”,让党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打好主动仗,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构筑格调高雅清新的“思想文化长城堡垒”,保证自觉做好品行操守端正、理想信念坚定、生活情趣健康、思想道德纯洁。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网络意识及能力薄弱。
(1)“互联网+”的思维能力不强。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军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搞教育的能力素质不强,上网多是浏览网页、看看新闻、收集资料,不善于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少部分人不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教育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虽然经验丰富,却存在“板书是正统、网教是辅助”的思想,无法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重视网络已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并深度融入教育、经济、政治、军事等各领域。明知科技信息化已成为发展大趋势,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效果会更好,但图省事、怕麻烦,工作中还是老一套。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网络素养,指人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的基本素养”。当代大学生必须懂得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利用等能力;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网络自我规范及思想道德修养等素养,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成为合格的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方面参差的现象有多种表现。
(1)網络接触的程度不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地区差异大,受当地经济发达情况和家庭条件的影响,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技能、熟悉程度、依赖程度不尽相同。来自城市的学生基本上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熟练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百度搜索、影音娱乐、玩游戏等,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相关课程。此外,针对网络学习爱好者,部分学校还开设兴趣班和课外辅导班。可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对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驾轻就熟,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因为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应用较为陌生,无法熟练使用word、ppt、ps等常用软件[3]。
(2)运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不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取决于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调研中有32.5%的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所需学习资源,通过参与校园网上先进典型事迹讨论,汲取正能量;有59.8%的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则停留在玩游戏、聊天等休闲娱乐方面,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甚关心,认为网络上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真假难辨,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网络信息鉴别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较差。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滞后。
近年来,虽然各院校十分重视网络建设,特别是硬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硬件设施建设和运维保养不能满足要求。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本院网络硬件设施满意度不太高,反映出当前高校网络设施建设和维护还存在诸多短板(见表1)。
一是网络质量难以保证。因光纤容量、带宽的限制,有的校内局域网运行速度较为缓慢,常常出现断路等状况。高校之间虽有网络链接,但仍有一些虚设链接,点击后多出现无效页面的情况,能够搜索的共享信息资源较少。二是计算机配套设施不全。部分计算机经常故障重重却得不到及时修理,因联不上网而形成一个个闲置的信息“孤岛”。此外,调查发现,部分院校计算机的更新及网络升级周期过长,自建成网络教室后,几乎没有更新过,难以满足信息流量不断加大的要求,导致教学视频转播时常“短路”、图像成了不规则的“动画片”,也使网络教育失去应有的吸引力。
(2)软件网站建设缺乏学生喜欢的新内容。虽然近年来,高校网站的建设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站内容刻板无趣。栏目单调,整齐划一,知识性强、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网站的形式单调、呆板,缺少个性,没有将校内QQ、微博客、论坛等广受大学生所喜爱的、互动性的交流工具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没有起到引导主旋律的作用。二是网站版面陈旧,没有新鲜感。调研中发现,各院校政治教育网站的栏目基本上是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缺少独特性,没有体现出单位特点特色。调研中发现,只有2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或学院的教育网站栏目丰富,内容新颖,而多达35%的大学生认为教育栏目较少,内容单调,大学生对院校网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建设情况的评价不是很高,也反映出高校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见表2)。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高校,应特别重视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顺应新时代新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历史责任。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普遍提高用网的自觉性,才能使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严格的网纪网德,巩固壮大网上教育主流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2.加强网站建设,筑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做到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建设,才能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3.坚持多措并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是手段,增强教育效果是目的,不仅要夯实软硬件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方式方法、坚持虚实结合上下功夫。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上“键对键”教育模式是对传统“面对面”教育方法的发展创新。二者各有所长,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克服把“面对面”和“键对鍵”偏执一端、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倾向,将网上网下教育方法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网络思政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有渠道及必要手段,在当下思政教育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精神为统揽,在老问题中做出新文章,能够发掘出网络思政教育必要性之所在。纵览全文不难看出在高校依托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强化意识、筑巢引凤、创新方法、建章规范,才能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十八大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混合式教育平台的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02065033;C2016M045 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