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8-01-15蒙艳张红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

蒙艳+张红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9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腺苷钴铵营养神经、硫辛酸抗氧化应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疗程为14天。结果:使用神经血管治疗仪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MCV与SS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MCV与SSCV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血管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血管治疗仪;药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1],麻木、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致截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2]。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糖、使用药物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止痛对症等治疗,但上述方法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仍欠佳,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未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高,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本科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9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DPN的患者共100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DPN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其他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等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3±4.2)岁,糖尿病病程10.5±2.8年,DPN病程2.3±0.8年,糖化血红蛋白10.5±0.6%;观察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4±3.2)岁,糖尿病病程11.5±1.8年,DPN病程2.5±0.7年,糖化血红蛋白9.5±0.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降糖,对照组选用前列地尔100ug 静滴 1次/日,腺苷钴铵 150mg 肌注 1次/日,硫辛酸 静滴1次/日 10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迈能MPET-800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 2次/日,14天为一疗程,迈能MPET-800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将治疗片放置于患者的两侧足底及两侧小腿部位,治疗片与皮肤之间垫一层透明薄膜敷料,医用纱布或绷带缠好,能量控制器选用8格能量,自动定时设置为30分钟,治疗开始前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和适应情况调整每次的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右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SCV)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有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好转,腱反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2-5m/s;无效:自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检验。

2 结果

2.1 使用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的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一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MCV及SSCV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 讨论

研究证明DPN的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增加而逐渐升高,病程超过25年者,有50%患者存在DPN[4]。DPN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受损、关闭狭窄、微血管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是DPN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5]。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降糖、药物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等药物治疗后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均可较明显的改善,但病程较长、症状重的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针对DPN发病机制,有效的治疗需改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血供,帮助其修复。一氧化氮是一种血管活性因子,其通过对血管的舒张调节影响神经血管的血流。糖尿病时山梨醇脱氢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还原型辅酶II(NADPH),使一氧化氮合成减少,灭活增加,而其他血管收缩活性因子在糖尿病时增加,使得血管收缩,神经组织血供减少,继而加重神经内膜缺血、缺氧,造成神经纤维轴索髓鞘变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故认为一氧化氮的减少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6]。迈能MPET-800神经血管治疗仪通过发出波长为(880nm)LED近红外光对人体进行照射,能使内皮细胞和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一氧化氮,游离的一氧化氮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及促进组织再生等生理和治疗作用[7],同时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还能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域,对患者的症状产生即时的缓解作用,起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均有效,观察组在使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其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者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DPN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神经血管治疗仪的治疗方案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赵方宏.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86-7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DF顾问组.2007糖尿病足处置和预防实用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34-36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3,41-42

Ceriello A,Esposito K,Piconi L,et al. Oscillating glucose is more deleterious to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than mean gulcose in normal and type 2 DiabeticPatients[J].Diabetes,2008,57(5) .1349-1354

陈家伦,宁光等.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69-1174.

AI Saleh M,Bosley TM. Microvasulr cranial nervePalsies in an ArabicPopulation[J].Neuroophthalmol,2009,19(4) :252-256

鄭敏杰.神经血管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1):39-40.

马学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00-302.

施晓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2)3-6.

陈爱丽.羟苯磺酸钙与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6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怎样选用降血脂药物等二则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