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

2018-01-15王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血液检验鉴别诊断贫血

王伟

【摘要】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鉴别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7年11月,根据贫血类型将贫血体检患者分为两组,小细胞组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组患者为大细胞性贫血,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细胞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血液指标与大细胞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貧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具有显著效果,可为临床医师的贫血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贫血;鉴别诊断;血液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01

贫血主要是指机体外周血红细胞数目降低,与当地正常水平相比较低的一种临床症状。贫血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失眠、耳鸣、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损伤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正常开展[1]。为提高基层临床医师对贫血的鉴别诊断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掌握农民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贫血患者。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7年11月,根据贫血类型将贫血体检患者分为两组,小细胞组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小细胞低色素性患者共156例,男39例,女117例,60岁以上男31例,女28例,年龄区间在13~74岁,平均年龄为(34.23±3.2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包含初中)30例,高中46例,大专42例,本科以上(包含本科)38例,居住地:农村67例,城市89例;大细胞组均为大细胞性贫血患者,大细胞性贫血共95例,男58例,女37例,60岁以上男51例,女30例,年龄区间在12~76岁,平均年龄为(31.67±3.9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包含初中)20例,高中21例,大专29例,本科以上(包含本科)25例,居住地:农村67例,城市8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文化程度,居住地等方面内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液检验,取2ml空腹肘部静脉血,选用迈瑞BC—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品选择伯乐试剂,血液检测过程中操作者需严格按照血液检测操作流程严格进行[2]。

1.3 评定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多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以SPSS20.0软件对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则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细胞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血液指标比较均与大细胞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贫血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溶血、造血功能障碍、出血、缺血等系统性疾病均可诱发患者出现贫血症状,不同诱发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也所有差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可达到最佳疗效[3]。贫血可分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格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格贫血等多种临床表现类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贫血类型需给予不同类型的治疗干预,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为常见贫血症状,是指因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内贮存铁元素消耗殆尽后,使红细胞成熟受到影响所引发的一种贫血症状[4]。根据患者贫血症状发作时的红细胞形态可将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缺铁性贫血早期,患者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轻度贫血,随着贫血症状的发展,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会进一步降低,明显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呈现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症状。基于此,典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晚期,而大细胞贫血则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

在临床上对于患者血液实施常规血液细胞检测,或者应用血液细胞与基因的联合检测可对贫血症状进行有效鉴别。虽然常规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联合基因检测具有极高的确诊率,但是联用基因检测对于检验条件、检验设备、检验技术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无法在基层医院中普及应用,而血液检测对于设备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检测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简单,可在临床中普及应用[5]。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血液内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多项血液指标的检测,可对患者的贫血类型与病情进展进行有效判断,使临床医师可通过血液检测结果开展科学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者与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小细胞组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者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大细胞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两项中小细胞组患者的检测值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本次研究提示,采用血液检验可通过对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两项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对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与大细胞贫血患者进行有效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实验室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可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血红蛋白与红细胞两项指标变化,可对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可为医师临床诊断鉴别提供有效实验室依据。因此,血液检测值得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惠双红.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1948.

郑妍.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6):62-63.

刘洪涛,李翠.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62-263.

张育超.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35-36.

尚凤兰.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2):106-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液检验鉴别诊断贫血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你对贫血知多少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管理措施分析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
妊娠贫血与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