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8-01-15赵宏儒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纤维支气管镜

赵宏儒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上对中央型肺癌进行诊断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

方法 8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 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胸部CT)检查, 最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 对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检查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86例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后, 确诊鳞状细胞癌56例(65.12%), 未分化癌25例(29.07%), 腺癌5例(5.81%)。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86%(52/56)、92.00%(23/25)、60.00%(3/5), 总诊断准确率为90.70%(78/86);胸部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21%(41/56)、56.00%(14/25)、40.00%(2/5), 总诊断准确率为66.28%(57/86)。两种检查方法腺癌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鳞状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未分化癌诊断准确率、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中央型肺癌的过程中, 纤维支气管镜是胸部CT检查所不能取代的一类重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中央型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18

中央型肺癌指的是一类三级支气管以内出现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 腺癌较为少见。肺癌作为我国当前主要的一类恶性肿瘤, 尽早诊断治疗是促进病情恢复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早期肺癌相较于晚期肺癌, 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明显的疗效和预后。因此, 肺癌的临床治疗重点要放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上[1-3]。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 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主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适用于肺叶、肺段以及亚段水平的支气管病变。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类专门运用于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疾病的内窥镜检查技术, 对肺癌的诊断具有明显效果。本研究针对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8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 其中男63例, 女23例, 年龄48~71岁, 平均年龄(57.34±4.55)岁。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检查, 最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检查前先对患者进行如心电图、血常规等常规医学基础检查, 其他检查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饮6~8 h, 安排患者家属了解相关检查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准备开始检查时对患者心电、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进行监护, 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 可采用一定量的咪达唑仑注射镇静、利多卡因喷雾吸入对患者咽喉部进行麻醉。检查中患者采取仰卧体位, 检查人员在患者头部对纤维支气管进行操作。操作者在确认前段镜头已经进入患者气管后, 可适当补充麻醉药物, 随后将镜体的远端调整到自然位置, 检查过程中要保证纖维支气管镜镜头位于中间位置, 随后自上而下对患者气管内部形态黏膜情况进行观察, 必要时可依据肿物具体形态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以待进一步检查。

1. 3 观察指标 对纤维支气管镜以及胸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后, 确诊鳞状细胞癌56例(65.12%), 未分化癌25例(29.07%), 腺癌5例(5.81%)。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86%(52/56)、92.00%(23/25)、60.00%(3/5), 总诊断准确率为90.70%(78/86);胸部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21%(41/56)、56.00%(14/25)、40.00%(2/5), 总诊断准确率为66.28%(57/86)。两种检查方法腺癌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鳞状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未分化癌诊断准确率、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是由众多纤维导光束所组成的一根直径为毫米级的可自由弯曲的内窥镜, 其具有检查操作便捷、可观察范围广泛以及对于患者造成的痛楚小的特点。纤维支气管镜由于其自身体积小以及操作便捷, 从而能够深入观察患者肺部、气管甚至于第三或第四级的支气管病变, 因此对于部分使用常规检查手段无法探查的隐形病变, 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得到确诊。

中央型肺癌指的是一类从三级支气管以内出现的肺癌。早期症状包括咳嗽、胸痛胸闷以及低热等, 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被患者忽略或者是不加重视, 导致目前到本院进行中央型肺癌诊治的患者多数已经发展到病情的晚期。目前对于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诊治主要采用X射线光片、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 通过上述检查手段能够对于患者肺部肿物体积以及部位做出间接诊断, 但缺陷在于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定性判断。纤维支气管镜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 纤维支气管镜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患者的肺部肿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能够做出直观判断并且也能实现准确的定性诊断[4-7]。就本研究结果而言, 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胸部CT检查, 同时对于病理组织分型的检查准确符合率也更高。

尽管胸部CT检查不具有纤维支气管镜的高检查准确率, 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查, 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仍然是不可或缺的[8-10]。但是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确诊率的不断提高,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咳嗽或其他可疑症状的中老年男性, 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 医院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排除或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均应采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1-13]。endprint

综上所述, 对于临床诊断中央型肺癌,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胸部CT检查所不能取代的一类重要检查手段,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江桃桃. 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7):3.

[2] 路融, 董进文, 严志刚. 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价值研究. 人民军医, 2015(2):168-169.

[3] 李允模, 姚汉清, 刘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12):2048-2050.

[4] 苗春兴, 金宇斌, 张霞, 等. 经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7):196-199.

[5] 王文尚, 雷建明, 蔡勇, 等. 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0):62-63.

[6] 朱海文. 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和CT诊断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5):535-536.

[7] 董丽丽. 纖维支气管镜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13(3):64-67.

[8] 龚建化, 何丽, 马经平.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片正常的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7):1347-1348.

[9] 肖志辉. 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在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医疗装备, 2016, 29(8):39-40.

[10] 顾萍, 俞守义, 陈清, 等. 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5):548-551.

[11] 杨刚, 何安南. 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7, 12(8):609-611.

[12] 曾峰, 肖伟民. 中央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特征分析. 广东医学, 2003, 24(5):536-537.

[13] 曾红, 周宏伟, 陈婷.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部影像学正常的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0):274.

[收稿日期:2017-0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纤维支气管镜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术后并发急性肺不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探讨纤支镜加有—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老年COPD严重呼衰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探讨细胞学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