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解读四策略

2018-01-15沈月锋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

沈月锋

【摘 要】音乐教材从宏观角度看是泛指一切关于音乐学科的教学素材,而从微观角度看则是指某一个文本或某一个音乐作品。探寻音乐作品的可教点可以从熟听音乐、深挖内涵、广扩外延和细找对策四个微观角度入手,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新的教育思想与内容,并选择科学的方法与過程,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观视角;音乐教材;教材解读;可教点

近年来,教材解读已不再是一个新的词汇或是一种新的行为,而是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就必须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解读、准确理解并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由此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情境中,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就是音乐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一个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时,必须从多角度探寻,通过熟听作品、深挖内涵、广扩外延和细找对策,对每一个音乐作品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深入解析,由此才能在课堂中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一、熟听作品

音乐作品是情感的音响再现,只有通过聆听才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音乐的非语义性也决定了听众只有通过反复聆听,不断感受变化,才能构筑起完整的音乐形象。因此,音乐教师熟悉作品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听觉上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内心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与学生展开互动、实现共享。那么熟听作品该从何入手呢?

(一)感受歌(乐)曲的特色风格

从音乐歌舞的特点上看,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单就我国的民歌名曲《茉莉花》就有众多的版本。特色最为鲜明的当然要数东北民歌、河北民歌和江苏民歌。但仅仅是知道这一事实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在充分聆听和感受之后,教师才会真正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与旋律特色。如江苏的《茉莉花》婉转柔美、东北的《茉莉花》夸张风趣,而河北的《茉莉花》明快而具叙述性特点。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付之于课堂。

(二)熟记旋律

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乐曲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旋律表现出来的。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官来说相当于视觉感官中的线条的概念,在音乐中的地位也最为突出。因此,只有熟记旋律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形象,真正走进音乐,让音乐由心而声。如《牧童短笛》的第一乐段,两条旋律交相呼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牧童与老牛的和谐共生,营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田园风味。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音乐形象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三)区别异同

现行的音乐教材包括文本、乐谱、配套音像资料等,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配套音像资料,音像资料质量的好坏、音像资料与乐谱的差异都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熟听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两点,做到心中有数。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间的歌》中歌曲《这是什么?》的配套音像资料唱的是“什么时候”,而歌谱出示的却是“什么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的点拨,解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二、深挖内涵

剖析作品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来抓重点、找难点。重点指的是教师想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难点就是完成重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这种困难包括音乐本身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因此,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保障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找寻音乐中的主题旋律或主题节奏

主题旋律和主题节奏是音乐材料的关键,它通过反复、变化、发展并形成音像而作用于听众。任何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旋律和主题节奏,这需要教师进行发掘和提炼。如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多是以“XX XX ︱X —︱”为主的节奏,整体自然流畅,仿佛是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又如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这首曲子A段的主题旋律由对称的乐句组成,旋律中运用了许多断音、装饰音和八度大跳。紧凑跳跃的八分音符和顿挫有力的四分音符一前一后,相辅相成,构成了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色彩的画面。

(二)寻找音乐难点

音乐中的难点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一般是指歌(乐)曲中容易出错的地方、难以掌握的乐句以及难以实现的技术要领等。它表现为某个节奏、某个音符、某个字或是某个片段。教师必须找出难点才能进行解析、处理,并采用模仿、对比、迁移等方法将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对一年级下册《春晓》中“4”的准确把握和二年级上册《快乐的音乐会》中一字多音“蹦 呀得儿︱喂 —︱”的准确表现等。

(三)关注音乐知识点

音乐学科的知识点是音乐学习内容的重要部分,它虽不像语数学科那样严谨细致,但也有一定的学习层次,这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有所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把握整个学段的内容,厘清各册知识内容以及各单元的重点。如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休止符,由此学生将可以运用打击乐器和四种音符为歌曲伴奏。而每一首歌曲中所呈现的知识点都应被放大并运用好,如音乐作品《新疆之春》中的“倚音”,就有教师将对进行情景设置,将“车笛声”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广扩外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当前新教材在内容上除了音乐本身以外,还涉及大量的舞蹈、民俗、文学、历史、戏剧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在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主干性作用的基础上搜寻相关信息资源,丰富自身的主题内涵,并依据实际需要挖掘和追求教材的拓展性意义,围绕教材进行添加整合,丰富音乐课堂。

(一)搜寻主题乐曲的不同版本

不同版本的主题乐曲赏析可以促进个体对音乐产生更丰富的体验,同时在不同版本的对比中找到更加适合的作品,并以此来优化课堂作品的选择,提升课堂质量。如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搜集不同版本的音像成品显然不是难事。如《铃儿响叮当》的演唱版本,有合唱版也有独唱版,有英文版也有中文版,合唱版还有黑鸭子组合版、八只眼组合版、天使合唱团版、小蓓蕾版等,在每个版本的不同特点体验中,教师要更深入了解作品,深度把握教学的关键。endprint

(二)搜寻相同主题的音乐作品

相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包括内容相关、体裁相同的一部分作品,搜索这样的作品可以使自己增加积累、扩大视野。值得欣喜的是,2012版音樂教材以及配套音像材料都是以单元主题呈现,教材将主题相同的音乐作品进行了归类整理,便于系统教学的开展。但一个单元仅提供4~5首歌(乐)曲,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显然不够丰富,因此教师要基于教材再进行搜寻,最终形成完整而全面的音乐主题体系。

(三)搜寻主题乐曲的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与音乐材料相关的风土人情、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故事、音乐作品的历史沿革和音乐家的故事生平,并在学唱歌曲时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如舒伯特《摇篮曲》的“土豆—乐谱—40万法郎”的诞生过程,相关内容丰富而有趣,学生对此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细找对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仿、体验、合作、探究、综合”是音乐学科目标层面总的过程与方法。具体的方法灵活多样,又可分为“听、唱、演、练、奏、跳、写、画”等。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特点、作品特色以及教师个性,紧紧围绕“音乐”这个中心设计活动,探寻教学对策,最终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细找对策从了解学生开始

在“学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音乐课堂显然需要关注学生兴趣与需求,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习惯等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好动求新的低段学生,就更需要听音乐律动、配奏打击乐器、进行歌词编创等。如一年级上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动作“走(×)”“跑跑(××)”,体验音乐节奏与旋律,接着运用拍手来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最后根据音乐,即兴编创紧贴歌曲内容的律动舞蹈,从而实现歌曲的教学,可谓情趣盎然、体验深入。

(二)细找对策在于关注音乐亮点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一个亮点,或是节奏,或是旋律,或是装饰音,或是唱法等。若是抓住了教材的这一亮点,并将这个亮点深化,那么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江苏省南通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黄美华老师在执教五年级《编花篮》时,就抓住了音乐母语文化这个特点,发挥了语言的特点。她让学生在戏曲作品中体味河南语言中“得劲”“中”,引向衬词“那哈咿呀哎”的特点,后又通过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对比,在感受歌曲特点的同时还引申了不同地域人们性格的不同:江苏姑娘文雅柔和,河南姑娘直爽率真。显然,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体验是直接而有效的。

(三)细找对策在于发挥教师个性。

教师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喜好程度以及课堂参与程度。教师风趣幽默、充满感染力的表演能力更是解决音乐难点的最好手段。正所谓“以情传情”,教师个性能力的运用需要教师时刻心系学生、心系音乐。平时可多与学生沟通,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如打球、跳绳、踢毽子、唱歌等,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隔阂。

现代教育学认为,课程是在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内容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现行提供的教材只是一种介质。这就要求教师拓展教材,将课内外结合,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充实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在面对教学疑难问题时不慌乱,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只有这样才能以给定的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融汇相关信息材料,根据师生实际需求对症下药,从而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打造情趣盎然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金亚文.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黄美华.一首歌,一次音乐文化之旅[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7).

(浙江省嘉兴市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 314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
读写整合引领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统领语言学习
点石也能成金
谈语篇目标的设定及达标活动的设计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讲话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别样解读给数学课堂带来别样风采
单元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材的解读
从“看上去”到“好好看”:儿童深度阅读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