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2018-01-15张晓莉
张晓莉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稍不注意,极有可能引发传染性肝炎疾病的广泛流行[1];而且,在实际临床过程中,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肝区痛、恶心及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诊治,极有可能引起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2]。因此,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健康,本次研究对随机选取的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1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的65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最高为65岁,最低为25岁,平均年龄为(44.8±3.2)岁。对照组的65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最高为67岁,最低为26岁,平均年龄为(45.1±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内容是:对所有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甘草酸二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3]。在此基础之上,对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1100 mg的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分钟40~60滴,每天1次;对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2200 mg的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分钟40~60滴,每天1次[4]。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均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GGT、TBIL、ALP及ALT的改善情况[5]。
1.4 疗效评判标准:①治愈:经治疗,患者的黄疸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下降>70%,ALT下降>50%;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指标均没有变化[6]。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38%,明显要比观察组的93.85%低,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GGT(U/L) ALP(U/L) ALT(U/L) TBIL(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289.23±100.13 60.10±26.89 390.91±210.12 54.76±11.93 589.00±353.11 59.74±28.95 100.01±45.34 30.88±15.97对照组 65 290.14±100.57 87.12±31.68 391.10±211.00 77.10±15.00 588.31±353.62 74.78±33.77 100.12±45.65 58.17±17.93 t值 - 0.0517 5.2424 0.0051 9.3976 0.0111 2.7261 0.0138 9.1633 P值 - 0.9589 0.0000 0.9959 0.0000 0.9911 0.0073 0.9890 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检测指标GGT、TBIL、ALP及ALT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检测指标GGT、TBIL、ALP及ALT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GGT、TBIL、ALP及ALT的下降程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患者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其概率为3.08%,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例不良反应,其概率为1.54%,两组相比,可见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χ2=0.3412,P=0.559>0.05)。
3 讨 论
目前,发生病毒性肝炎的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此病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7]。在以往的临床中,一般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然而,此法的临床疗效不太理想,治愈率不高[8]。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最终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经研究发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肝纤维化,还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临床疗效理想,且安全可靠[9]。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8%,明显要比观察组的93.85%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GGT、TBIL、ALP及ALT的下降程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还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3.08%和为1.54%,两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说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安全性极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李伟健,吴锐城,李颖.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91-93.
[2] 赵巍峰,谷高玲,李长安,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61-163.
[3]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6):481-483.
[4] 崔速南,汪明明,崔海彬,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和再生功能的影响[J].新医学,2012,43(1):36-38.
[5] 朱雪,王静.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93-94.
[6] 李源,赵平,李全红,等.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171-172.
[7] 王丽君,张会中,李小青,等.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复方甘草酸苷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21-21.
[8] 赵国福,陈俊群.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092-3093.
[9] 王元喜,李志伟,蔡烈,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肝癌手术中护肝疗效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