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伟教授治疗肾炎性血尿临床经验

2018-01-14黄小娟孙伟高坤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孙伟血尿瘀血

黄小娟 孙伟 高坤(指导)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南京 210029 2.江苏省中医院

肾炎性血尿指原发于肾小球疾病而致尿中异常大小和形态的红细胞>70%的一种临床症状,血尿虽不是临床急症,但肾炎性血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孙伟教授师从邹燕勤、朱良春教授,为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医院肾病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肾脏病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载,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领域硕果累累。孙师认为肾炎性血尿主要由肾络受损,血溢脉外所致,高度概括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独创益肾清利活血法作为血尿的治疗大法[1]。余有幸随师学习,兹将其辨证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肾小球性血尿多归属为“尿血”“溲血”“溺血”“虚痨”等病范畴,其病位在肾与膀胱,又与脾肺两脏关系密切。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气厥论》的“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丹溪心法·尿血》曰:“尿血痛者为淋,不痛为尿血。[2]”孙师认为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本虚标实,虚则以肾虚为本,后天与五脏尤其是脾肺相关,标实有外感、情志、水湿、湿热、瘀血、热毒等,但以瘀血内阻和湿热壅滞影响最大,湿热、瘀血既是病因,是病变进展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症候表现。整个血尿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反复缠绵。肾虚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热为其进展之基,瘀血为病变进展之果[3]。

1.1 肾虚为本,涉及肺脾两脏 《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腰为肾之府,肾炎性血尿患者多有腰痛表现,孙师认为,肾为血尿病位所在,肾主蛰,封藏之本,精气阴阳所处,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中阴阳亦为全身阴阳之根本,肾中精气虚少,阴阳失调,皆可导致机体御邪能力的下降。此亦为因虚致实之基础。

肾为气之根,此气亦称元气,许多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湿热之邪亦可久稽肾脏而耗气,此为因实致虚,皆可致肾气亏虚,固摄失司,血失固护渗于膀胱随小便而出;越人有下损伤阴之议,肾阴虚少,阴火丛生,灼伤肾络,血溢而出。因此孙师以为肾性血尿以肾脏气阴两虚多见。

肾炎性血尿患者常表现出体倦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胖,多由太阴阳气亏虚所现,脾主统血,脾亦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中阳气虚失于收摄,脾脏阳气虚,是以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赖先天之本化源不绝,肾病日久,正气虚弱,化源不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内伤、房室不节等消耗正气,皆可使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气虚不能摄血,则尿血。因此孙师常言补肾必补脾。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风邪上受,搏结咽喉,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引致血尿。且唐宗海[4]在《血证论》中曰:“尿血……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临床中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常常引起血尿。

1.2 湿热、瘀血为标 古人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以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虽云雾露雨湿上先受之,地中潮湿下先受之,然雾露雨湿亦必由地气上升而致。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湿性重浊、粘滞,水湿内蕴,郁久化热,热性炎热燔灼,湿热交结,胶着于下焦肾络,损伤肾络,湿热缠绵交缠,致肾病血尿难以速愈。《景岳全书》述:“湿热证,必其证多烦渴,小水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实数。[5]”孙师认为临床上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如前所述湿热证并不明显,需结合现代医学及检验手段加强诊断,如尿液、血液、组织病理等微观表现,宏观、微观辨证相结合,以水肿,恶心呕吐,胸脘痞满,尿色黄混,舌苔黄腻,尿检血尿、蛋白尿明显为慢性肾炎湿热证候的辨证要点[3]。孙师云湿热为慢性肾炎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

唐宗海云“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有瘀血”。因此,“瘀血”贯穿本病始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形成原因有虚实之分,实则以湿热毒邪为主。《灵枢·营卫生会》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血与水不相离,《金匮要略》记载“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热毒劫津煎液,烧炼血液,或湿热壅滞气机,气滞血阻,而成瘀血,此是加重瘀血的继发因素。另外,“血遇寒则凝”,在肾性血尿的治疗过程中,若一味凉血止血,则寒凉太过,血泣脉外不通。虚则以阴虚及气阴两虚为主,阴虚血少,脉道不充,如江河水流不足,水道渐狭,水流渐缓,水中之物久则沉滞不前,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乏力,久致血滞。

湿热、瘀血易兼挟为患,使病情反复难愈。煎液成瘀乃湿热病理的重要转归,亦病情迁延缠绵之因。湿瘀互结是病情进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

2 临证施治

2.1 补益脾肾 慢性肾炎血尿缠绵难愈,需长期用药,孙师以平补肾元为基本治法,常用杜仲、川断肉、山萸肉、制首乌、枸杞子、槲寄生、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等;若阳虚明显,宜用干姜、附片、肉桂、仙灵脾、威灵仙;补肾必健脾,药物疗效的发挥亦依赖于脾胃的功能,健脾益肾常用药:黄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薏苡仁等。对于久病尿血者,组方用药时常选用莲子、莲房、莲须、乌梅、五味子及水陆二仙丹等固涩之品以固摄精微,但固涩不宜太过,此为血尿有异于全身其他各处出血所在,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有赖肾与膀胱,若因血尿而大量使用固涩剂,则使瘀血留滞,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受阻,往往弄巧成拙。血家属虚痨门,尿血既久多有血虚,因而可加当归、熟地、丹参等养血止血的药物。

临床上以肾气阴两虚型患者较为多见,用药宜甘淡平和,因滋腻药物本为阴质之品,若用量过度,将加重湿瘀等阴邪留滞,益气养阴常用药有:太子参、赤白芍、肥玉竹、女贞子、墨旱莲、石斛、生地、玄参,其中太子参、赤白芍,肥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玄参为常用对药,慎用温燥及苦寒之品,如必要,只能短期使用,中病即止。

2.2 清热利湿 湿热亦分湿重热重,对于火热明显患者,孙师常用马鞭草、益母草、荠菜花、凤尾草、荔枝草、侧柏叶、地榆炭、白茅根凉血止血,以达迅速截断病情。但凉血止血药如寒凉收涩之品运用日久,易导致寒遏于外,火郁于内,而不得透发,形成“寒包火”的状况,孙师常在方中加荆芥、荷叶、细辛、苏叶等一两味辛温之药,因势利导,发挥以热引寒、升散郁火、凉血止血之功[6],而每收良效,彰显“火郁发之”。对于上焦风热犯肺之证,孙师临床常用疏风清肺利咽药:玄参、牛蒡子、射干、蚤休、炙僵蚕、净蝉衣等。对于上焦心热移于小肠,伴见口干、口苦、小便赤涩患者,予加淡竹叶、川连、石见穿、连翘清心泻火。湿热之邪易弥漫三焦,因此清利当明晰病位,辨别上中下三焦及肺脾肾的不同,一般来说上呼吸道感染多属上焦或肺,消化道感染多属中焦或脾胃,泌尿系感染多属下焦或肾与膀胱[7]。对于中焦湿热,孙师常用淡子芩、川连、薏苡仁、白蔻、藿香、蒲公英等药,下焦湿热常加减应用虎杖、泽泻、石韦、土茯苓、车前草、萹蓄、瞿麦、地肤子、白花蛇舌草、黄柏、积雪草等药。现代医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利湿药不但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病情[8]。

2.3 活血化瘀理血 活血即流畅气机,彰显肾气(改善血循环,抑制增生,防止硬化),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清除免疫复合物,减少炎性渗出,抑制肾小球纤维化。孙师临床善用活血化瘀之品,常活血补血,利湿泄浊并重,如炒当归15g、川芎15g、赤白芍各15g、泽兰泻各15g、广郁金15g,颇合《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之意,患者若血瘀明显者,常予加莪术、鬼箭羽、鸡血藤、丹参、益母草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单纯正虚所致之尿血,当佐涩止,如仙鹤草、紫珠草;瘀血内停所致之尿血,或顽固性血尿不止,属瘀血内存,血不归经者,应化瘀止血并重,尽量选用一些具有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如三七、茜草、蒲黄等化瘀止血活血。

3 验案举隅

尤某,女,37岁,2016年6月23日初诊。主诉:肉眼血尿1个月余。患者2016年5月2日劳累后出现肉眼血尿,查尿常规示:尿隐血(occult blood,BLD)(3+),尿蛋白(urine protein,PRO)(3+),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示红细胞多形型70%,24h尿蛋白定量 (quantitative test of 24h urinary protein,UTP)1.87g·24h-1,肝肾功能正常,未予治疗。2016年5月20日于上海市中山医院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示IgA肾病,予醋酸泼尼松片60mg,1次/d抗炎至今,缬沙坦80mg,1次/d降蛋白,金水宝胶囊3粒,3次/d补益脾肾、秘精益气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减轻。来诊时见:无肉眼血尿,腰酸乏力时作,双下肢无水肿,夜尿2~3次,无尿沫,大便日行一次,成形,纳可,夜寐欠佳,舌淡红,苔黄腻,脉弦。当日尿常规示:BLD(4+),PRO(+),尿红细胞(urine red blood cells,RBC)345·μL-1。属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治宜益肾健脾、清利活血。处方:生黄芪30g,潞党参 15g,炒白术 15g,制苍术 15g,老苏梗12g,炙僵蚕 12g,净蝉衣 10g,虎杖 20g,荔枝草 30g,凤尾草 20g,石韦 20g,土茯苓 30g,积雪草 30g,鬼箭羽 20g,仙鹤草 30g,侧柏叶 20g,厚杜仲 20g,川断15g,槲寄生15g,菟丝子15g。2016年7月14日复查尿常规示:BLD(2+),PRO(-),RBC124·μL-1,患者腰酸乏力明显好转,纳寐可,二便调,继续门诊治疗

按语:孙师云生黄芪“大补肾脏元气”,治肾有四大方面:一是直接补肾脏元气;二是补中升气,使肾受荫;三是益肾气化阴;四是补气利水,助膀胱气化[7]。故以生黄芪为君药,潞党参、炒白术、制苍术辅生黄芪补脾之功,厚杜仲、川断、槲寄生、菟丝子辅生黄芪平调肾元之功。对于急性起病患者,孙师常用炙僵蚕、净蝉衣疏风清肺,荔枝草、凤尾草、仙鹤草、侧柏叶凉血止血,虎杖、石韦、土茯苓、积雪草清湿热、利小便,离经之血即为瘀,鬼箭羽、虎杖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4 结语

孙伟教授高度概括肾炎性血尿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创益肾清利活血法大法。肾虚为肾炎性血尿的根本病机,且临床以肾气阴两虚型患者较为多见,用药宜甘淡平和,孙师常用杜仲、川断肉、槲寄生、菟丝子等平补肾元,补肾必补脾,伍生黄芪、潞党参、炒白术、淮山药之品共奏益肾健脾之功。实邪以湿(热)瘀为主,湿、热、瘀缠绵胶着,致使肾炎性血尿缠绵难愈,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血。湿热分湿重热重,热重侧重凉血止血,但寒凉收涩之品不宜久用,对于风热犯肺之证及心热移小肠之证,少佐疏风清肺利咽、清心泻火之品,湿邪易弥漫三焦,用药各有侧重;湿热、瘀血互为因果,孙师临床善用活血化瘀之品,常活血补血,利湿泄浊并重,顽固性血尿不止,属瘀血内存,血不归经者,化瘀止血并重,此即活血化瘀、理血。孙伟教授补泻共举,疗效卓著,值得临床推广。

[1]高坤.孙伟教授以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4,25(11):19-21.

[2]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4.

[3]孙伟.湿热之邪在慢性肾炎进展中的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6,27(6):6-7.

[4]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

[5]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8.

[6]刘利华,刘琼.孙伟治疗难治性肾性血尿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3,45(5):8-9.

[7]孙伟.益肾清利活血治疗慢性肾脏病精粹[J].江苏中医药,2011,43(2):1-4.

[8]孙伟,曾安平,严志林,等.湿热病邪与慢性肾病关系探讨——附152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医研究,2000,13(1):36-37.

猜你喜欢

孙伟血尿瘀血
孙伟美术作品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法眼看平等教学设计
艺术百家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