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撰写反思日记对于质性研究作用的经验探讨

2018-01-14曹慧丽栗雪琪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性护理部扎根

曹慧丽 栗雪琪

反思是人们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直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1]。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哲学家John Dewey对“反思”(reflective)做了详细的论述,他将“反思”概括为一种特殊的探究性思维活动,认为反思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2]。反思日记对于质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可以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主观因素对于研究的影响,从而确保质性研究的质量。本文将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质性研究中撰写的反思日记作为分析材料,通过实例探讨反思日记对于该质性研究的作用,具体探讨如下。

1 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质性研究简介

护理管理者是医院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往往具有多重角色。护理部主任除了本职护理工作外,还要参与管理、协调人事关系、改善医院沟通等重要实践。由于该职位的特殊性,护理部主任常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3]及诸多工作压力[4-5]。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探索护理部主任的压力[6]、倦怠等与年龄、护龄、学历、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职称、医院等级等的关系。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护理部主任工作生活的研究甚少。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质性研究是针对护理部主任实际工作中真实存在的体验作为切入点,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试图探讨护理部主任在工作中艰辛体验的原因以及整个的过程。研究通过目的取样、理论抽样及滚雪球取样法,最终选取某省的护理部主任9例进行深度访谈并进行录音。研究共转录文本9.6万字,撰写反思日记2万余字。根据格拉泽三级编码原则(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性编码)[7]获得开放式编码547个,三级编码反复进行。最后构建类属26个,形成核心编码2个:艰辛感知 、艰辛环境。

2 反思日记对于质性研究的作用

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质性研究,运用的方法学为扎根理论。扎根理论属于建构主义的范畴,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取代传统,强调客观、理性及经验主义的实证科学范式,在于说明和诠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或行动是如何被构建的[8]。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核心,它把人从冲动行为和常规行为的支配下解放出来,使人有预见性地、审慎地指引自己的行为。有学者[9]认为,质性研究中撰写反思日记可以保证研究的效度。2016年6月-2017年2月针对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研究,撰写反思日记42篇,现举例说明。

2.1 自我投射与反身性

质性研究的研究工具为研究者本人,故研究的结果受到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文化知识、洞察力、人文素质、写作水平与观察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反思日记的作用在于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反思,通过“反身”,减少主观性对于研究的影响。

在探索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原因中,受访者大量提及家庭角色造成艰辛体验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最初的考虑是:作为女性管理者,护理部主任工作的同时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我把问题预设为护理部主任存在工作—家庭角色的冲突。而忽略掉护理部主任从事管理的具体时间。如果担任护理部主任的年纪是40多岁,孩子老人尚不需要照顾;与30多岁,同时还是年幼孩子的母亲,或者是50多岁,同时家庭出变故(年迈父母的健康状况)的护理部主任,艰辛的体验明显是不同的。提问这些问题,实际的心理学投射是,我作为研究者自己的角色冲突。

撰写反思日记是一项让研究慢下来的工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在反思日记中作了如下的反思。“我是28岁的在读研究生,年幼孩子的母亲,试图在学业与家庭的矛盾中寻找平衡。在开始准备访谈提纲时,我不自觉地将自己强烈的心理情感投入其中,没有做到质性研究中的‘反身性’,把我自己的工作—家庭角色冲突带入了课题研究,所以提问了大量相关的问题。当文本分析到家庭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时,我突然意识到上述问题。”

撰写反思日记可以及时对研究进行纠偏,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修正了理论抽样的访谈提纲。从而一步步接近导致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真正原因。

2.2 研究员与受访者地位的探讨

研究员与参与者地位的探讨也是撰写反思日记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现象。由于我的访谈对象是护理部主任。当护理部主任与研究员(我)在一起的时候,两者的地位差别十分凸显。在这项质性研究中,研究员(我)是作为学习者对护理行业的前辈/精英进行采访。这是在实际的访谈中自然形成的访谈关系。访谈关系与访谈地位对于研究的影响在反思日记中有如下记录:“访谈身份中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谁是权威?本研究中访谈员(我)的身份是某护理学院的学生,我的访谈对象却是护理部主任。那么,很显然,护理部主任是权威。有没有访谈员是权威的例子呢?我注意到国外一些质性文献中的访谈员一般是大学的教授、博士或某一领域的专家。而受访者却是需要帮助的相对弱势的群体。”

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意识到受访地位的“不平等”对于研究的影响,在研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辨识。例如,护理部主任艰辛体验的访谈中,对于权威(护理部主任)回答的问题需要辩证看待,而不是一味的信服。反思日记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够使研究员深入的剖析,索要研究问题的真正答案,而不被一些因素所困扰。

2.3 分析文本的误区

在研究的初期,由于质性研究经验的缺乏,以及对扎根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反思日记可以作为效度控制的一面镜子,对此记录如下:“花了三天时间,把编码提取了。但是发现我并没有按照教科书指导的那样,对扎根理论的研究先进行微分析(逐行分析)[7]。拿着纸质的文本不自觉的一直往后翻,分析和思考也开始跳跃。真担心长久下来会拉低研究的质量。没有深入的研究,得出泛泛而谈结果,是议论而不是讨论,最后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做不讨巧的微分析特别重要,可以防止流失信息。重新分析文本意味着繁琐工作的开始,但是同时也是资料的重生”。

反思日记作为质性研究的得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意识到研究出现偏差与研究过程的打折,并能督促研究者及时进行纠正。在之后的反思日记中,研究员(我)根据《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10]中微分析(逐行分析)的范例设计了逐行分析表。将文本导入之后,进行逐行分析从而防止研究信息的丢失以及提高编码的准确度,从而保证了研究的质量。

3 小结

反思日记是一种用写字的方式思考的模式。通过记录思考的内容,从而达到反思后纠偏的作用。反思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主观因素对于质性研究的影响,使得研究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了所要研究的内容,从而确保质性研究的质量。对于质性研究者来说,反思日记是一把“利剑”。通过扎实的研究功底以及在真实的访谈情境中发现现实的能力,在反思日记的帮助下,研究者一定会缔造出一座美丽的、实用的、对研究对象包括研究者都有心灵抚慰作用的“学术花园”。

[1]唐丽丽,李孜孜,陈晓勤.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课程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88-990.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

[3]李改平.护理部主任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J].中国护理管理,2005,5(6):54-55.

[4]Wheeler HH.A review of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 research:1[J].Br J Nurs,1997,6(11):642-645.

[5]Farrington A.Stress and nursing[J].Br J Nurs,1995,4(10):574-578.

[6]范丽妫,渠宁,林春华.温州地区护理部主任压力调查与相关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9-21.

[7]格拉泽.扎根理论研究概述:自然呈现与生硬促成[M].费小冬,译.Mill Valley,USA:社会学出版社.2009:5-108.

[8]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9]叶旭春,刘朝杰,刘晓虹.基于扎根理论的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构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45-650.

[10]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66-67.

猜你喜欢

质性护理部扎根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中职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期望的质性研究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