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CU患者实施动态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2018-03-21米元元
郝 彬 米元元
人文关怀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指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1]。ICU作为一个医学综合性的科室,因其医学覆盖领域具有广泛性以及疾病发展的复杂性[2],同时监护室内各种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间断报警,随时面临着生死抢救,患者有着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关怀需求。ICU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同时还经受着很多心理不良事件,易诱发ICU谵妄,对于ICU谵妄患者的护理仍面临着治疗与否及各种压力如经济负担之间的抉择[3]。在国外,临终关怀虽然遭受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但护理人员和保健人员仍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做一切可能的事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4]。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如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等,将临终关怀恰如其分的融入ICU之中[5]。目前,国内1项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6]结果显示,70.1%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存在害怕、恐惧、紧张或情绪不良等心理不良事件,28%的ICU患者在转出ICU后心理不良反应仍不能缓解。为了给予危重症患者最合适的关怀并使其在舒适的护理中顺利完成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我科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对ICU患者实施动态人文关怀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患者6 515例,选取其中382例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纳入标准:符合ICU收治标准,愿意接受回访(面对面交谈、电话随访),转出ICU时神志清楚,能准确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意愿者。排除标准:因经费或疾病等问题放弃治疗转出ICU者。选取同期ICU 40名护理人员,男6名,女34名,年龄22~40岁。其中护士14名,护师19名,主管护师7名;大专9名,本科及以上31名。
1.2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ICU逐步实施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措施并持续动态改进。科室向每名护理人员发放1本《关怀护理学-华生人性关怀护理理论及其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供其自学使用;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责任护士对人文关怀十大要素的临床应用并予以指导;科室每月组织1次人文关怀经验分享会;结合循证护理实践的原则,制定专科服务规范,尽量降低因操作失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每季度考核1次;每季度开展1次人文关怀专题讲座,护理部派人指导并予以实践。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了解患者需求
患者入住ICU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介绍科室环境、护理分组、医疗分组,告知患者家属科室的电话及家属肢体约束、隔离的作用及必要性。安抚患者情绪,了解患者的视力、听力情况和患者喜欢的称谓。对于神志清楚且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向其介绍ICU相关环境和治疗操作的目的。对于无法用语言沟通的患者,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写字板,与患者进行文字交流互通信息;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如点头代表“是”,摇头代表“否”,并教会患者用手势语,如竖大拇指代表大便,竖小拇指代表小便;对不能文字交流而且只会讲方言的患者,请家属适当留陪,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需求;对于意识清楚但因疾病原因不能说话的患者,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剪贴板、图画等,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
1.2.2 建立“暖色”病房
通过对ICU转出患者实施面对面访谈,发现21%的患者对病房的格局、颜色不满意,感觉冷清和恐惧。有研究[7-8]表明,噪音、颜色、灯光等ICU环境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鉴于此,护士长从颜色着手,带领全体医护人员营造温馨病房环境。在病房安放绿色植物、图画、标语、宣传板等,色调以暖色为主;护士服全部换成淡蓝色,帽子以浅蓝色小碎花为主,给患者亲切的印象,以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在开关处贴上蓝色卡通图标提示随手关灯;在患者的床旁设置蓝色的护患沟通板及彩色的便签,以方便与不能说话的患者沟通;安装广播音箱,白天若条件允许,向患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1.2.3 保障患者睡眠质量
80%以上ICU患者表示ICU环境嘈杂,睡眠受到影响,与Tzivian等[9]的研究一致。因而提升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科室采用AWA 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生产)监测噪音,对引起睡眠障碍的可控因素如声音、光线、温度、湿度等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尽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治疗尽量集中,Le等[11]发现13.9%的夜间护理活动是可以省略的 。病区洗手池尽量远离病床。护理人员及时巡视病房,尽量减少仪器报警次数。床边交接班、查房等注意控制声音分贝。尽量避免在患者床旁与患者家属或同事交谈。限制探视人员和探视时间,切勿在走廊大声喧哗及在地上拖动桌椅。在公共区域设置语音警示牌,提醒大家相互监督,共同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于噪音敏感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适当予以轻音乐疗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设置屏风,阻挡视觉上的干扰,或为患者佩戴耳塞及眼罩。
1.2.4 强化心理-社会支持
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在特殊的节日如生日、中秋节、春节等予以祝福,赠送贺卡,适当延长探视时间,让患者与家属拥有情感交流的时间,获得来自家人的心理支持,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对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建议家属每日写一封家信,让患者选择自己看或是由责任护士念给他们听。录视频或者亲属的鼓励话语,播放给患者听。同时将患者亲人的照片放在患者视线范围内,以利于其获得亲情支持。
1.2.5 优化探访制度
设置家属休息区,供病房外守候患者的家属休息。向患者家属讲解温馨提示卡的内容:如探视要求,现场演示快速手消毒剂的方法,告知限制探视的原因,家属需要准备的生活用品以及探视时间等。每月召开1次公休会,由医生亲自为患者家属解答医疗方面的疑问。
1.2.6 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每月由指定护理人员对转出ICU的患者进行护理延伸服务,通过回访收集患者在本科室住院期间的感受,整理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需要。
1.3 评价指标
采用以下3个评价指标来评价本研究的效果。①统计2012~2015年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量。②ICU患者的住院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③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由赵红等[12]通过将日语版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翻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0.84,可用于测量我国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的状况。比较ICU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2011年底)及实施后 (2015年底)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逐步减少,且三级护理不良事件占比降低,见表1。
表1 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例(%)]
2.2 ICU患者住院满意度情况
ICU患者住院满意度逐步提高,见表2、图1。
表2 2012~2015年住院患者满意度 (%)
图1 2012~2015年住院患者满意度
2.3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结果情况比较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ICU护理人员在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自己决定感维度的得分高于实施前;在把握感、患者影响感、一致感维度、组织影响感维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得分情况 ±s,分)
表3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得分情况 ±s,分)
时间 自我效力感 把握感 有意义感 患者影响感 自己决定感 一致感 组织影响感实施前 5.71±0.89 7.36±1.02 6.00±1.98 6.31±1.21 5.00±1.16 4.68±1.35 4.86±1.21实施后 6.34±0.71 7.68±0.84 7.18±1.01 6.11±1.01 6.40±0.64 5.18±0.73 4.92±0.71 t值 3.411 1.303 3.273 -0.782 6.514 2.008 0.048 P值 0.001 0.197 0.002 0.437 <0.001 0.264 0.793
3 讨论
3.1 对ICU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
通过整理噪音检测仪记录的结果发现,ICU噪音在52.5~82.7 dB,抢救时最高为75.5~82.7 dB。白天噪音分贝值高于晚上。不同时段噪音有差别,其中7∶00-9∶00、13∶00-15∶00、15∶00-17∶00这3个时段的噪音分贝值最高,分别为(66.02±0.24)dB、(66.05±0.26)dB、(68.81±0.21)d B,3∶00-5∶00噪音分贝值最低,为(58.65±0.21)dB。通过整理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现,74.5%的不良事件发生在白天。Rompaey等[13]指出53%的ICU谵妄的发生和恶化与环境因素有关系。因而,我科提出以保障患者睡眠质量为主题的关怀措施,包括减少人为噪音、合理设置机器报警值减少机器报警、根据患者个体选用眼罩或耳塞阻断视觉或听觉的干扰、遵医嘱合理应用镇静药物等关怀举措,并不断评估患者需求,完善措施。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我科不良事件发生数量较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大大减少。
3.2 对ICU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提高ICU患者住院满意度
随机抽取由我院ICU转至普通病房的182例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访谈,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患者需求进行归类。结果发现患者的需求层次是: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大部分患者对在ICU住院期间的服务表示满意,无任何需求;部分患者对安全的需求占13.4%居于第一位,生理需求占10.4%居第二位,社交需求占8.4%居第三位。而在各个需求的相关因素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要求延长探视时间占5.3%,因疾病而产生的一系列担心和恐惧怕家人担心占5.1%,伤口疼痛占4.7%,没有朋友占3.1%。少部分患者提出了对自身隐私权利的捍卫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科室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体评估和改进,提出以了解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关怀措施,包括优化探视制度、建立“暖色”病房、开展延伸护理等,并持续评估患者需求。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每季度的住院满意度呈上升趋势,2015年患者每季度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提示ICU患者的需求不同于常规的需求,需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3.3 对ICU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
在ICU,护理人员作为主导,其核心能力是护理人员自身内在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危重症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服务的保证[1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ICU护理人员在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自己决定感维度的得分高于实施前。自我效力感是指能否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工作。护理人员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过程中,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特性及需求,持续评估,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沟通技能作为基础,因而需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随着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逐渐提高,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逐渐降低,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以及护理团队的支持,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这一结果启示临床护士在平常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善于积累和总结各种临床护理问题的思维及方法,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也启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人员充分关怀,加强培训,最大限度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以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表3显示,组织影响感维度得分低表明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机会较少,不太关注病房或医院的整体工作,建议管理者制定方案及制度时,征询护理人员的意见,让护理人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努力营造理想的工作环境,科学规范管理,激发护理人员对组织做贡献的欲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持续、动态地评估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身心需求,从促进患者睡眠、强化心理支持和安全感等方面进行改进,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安全和舒适。持续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同时,ICU护理人员24 h轮班守护危重患者的生命,其身心健康更应引起重视。护理管理者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给予护理人员更多地关爱与鼓励,创造和谐愉快的组织氛围。只有护理人员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更好地与患者产生共情,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护理和更贴心的关怀。
[1]董利丽,刘明婷.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19-6320.
[2]米元元,孙亮,次仁德吉.案例教学法联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西藏山南ICU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74-1478.
[3]Yue P,Wang L,Liu C,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on experience of nurses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delirium in ICUs in China:Barriers,burdens and decision making dilemma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15,2(1):2-8.
[4]Sopcheck J.Social,Economic,and Political Issues Affecting End-of-Life Care[J].Policy Polit Nurs Pract,2016,17(1):32-42.
[5]Cox CE,Curtis JR.Using Technology to Create a More Humanistic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Palliative Care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6,193(3):242-250.
[6]杨咏梅.ICU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及护理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168-169.
[7]Huang HW,Zheng BL,Jiang L,et al.Effect of oral melatonin and wearing earplugs and eye masks on nocturnal sleep in healthy subjects in a simu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which might be a more promising strategy for ICU sleep deprivation?[J].Crit Care,2015,19:124.
[8]Yazdannik AR,Zareie A,Hasanpour M,et al.The effect of earplugs and eye mask on patients'perceived sleep qual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J].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2014,19(6):673-678.
[9]Tzivian L,Winkler A,Dlugaj M,et al.Effect of long-term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noise on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in adults[J].Int J Hyg Environ Health,2015,218(1):1-11.
[10]陈丽霞,纪代红,王良,等.ICU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21-724.
[11]Le A,Friese RS,Hsu CH,et al.Sleep disruptions and nocturnal nursing intera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Surg Res,2012,177(2):310-314.
[12]赵红,路迢迢,张彩云,等.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49-51.
[13]Van Rompaey B,Elseviers MM,Schuurmans MJ,et al.Risk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rit Care,2009,13(3):R77.
[14]梁娟,陆皓.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其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5,30(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