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之话语建构手段

2018-01-14党兰玲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价性隐喻话语

党兰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6)

一、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认知工具,对广大普通受体而言,主要通过话语来获取作为认知客体的国家行为体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关于认知客体国家行为体的表象,进而表象形成国家形象。同时,通过话语建构的国家形象经过广大受体的认知而又不断得到建构与再造,并反过来对认知客体国家行为体的国家形象构筑发生反馈作用,促使其不断进行话语调整与建构。可见,国家形象的形成过程其实是一个话语过程。正如胡范铸、薛笙(2010)所指出的,“任何国家行为都是需要用语言加以叙述的,用语言加以表达,用语言加以理解的”。[1]36窦卫霖、杜海紫、苏 丹(2012)也指出,“国家身份和形象是语篇的产物,通过语篇被构建和传达”。[2]83对此,在考察分析大量国家外宣语篇的基础上,本文试对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的具体话语手段做一分析与归纳。

二、词汇手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一)表国家形象范畴词语

所谓“表国家形象范畴词语”,指的是能直接展现和彰显国家形象的词语。比如:

(1)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0118)

(2)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人民崇尚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巴黎协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不懈努力。(张高丽《推进落实〈巴黎协定〉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在〈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0422)

例(1)、例(2)中,通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些“表国家形象范畴词语”,鲜明而得体地凸显和展现了当前国际社会中交际主体中国的形象定位。

(二)评价性词语

评价性词语作为使用主体对人或事物、事件进行主观比较性反映,包含着使用主体对人或事物、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情感和评价等。根据语义的褒贬和显隐,可分为正面评价性词语、负面评价性词语和显性评价性词语、隐性评价性词语。

国际交往中,或显性或隐性正面评价性词语的恰当使用,大大有助于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积极正面的良好形象。根据我们对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2008年中国的国防》的统计分析发现,交际主体中国在显著凸显和建构国家形象的国防白皮书中,通过显性正面评价性词语,如“认真”“切实”“积极”和隐性正面评价性词语,如“履行”“采取”“参与” “发展”“合作”“坚持”“开放”“建设”“实现”“加强”“完善”“新”“反对”“防御性”“致力于”等有机搭配使用,有力展现、塑造和建构了一个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形象。

当然,在发生国际冲突、矛盾时,交际主体国家一方也可通过负面评价性词语的使用,来对“他者”国家的身份、地位、形象等进行否定性塑造与建构,进而有助于自身合法、合理良好形象的打造与构筑。在与菲律宾有关南海的争议中,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在显著凸显和展现使用主体国家的立场、观点、态度等的声明中,通过负面显性评价性词语“违背”“侵权”“挑衅”“急剧恶化”“破坏”“滥用”和负面隐性评价性词语“单方面”“关闭”“导致”等有机搭配使用,既对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上的立场、身份和行为进行了否定与解构,又有助于其为南海诸岛主权的合法、合理“拥有者”、南海有关争议的和平“协商者”这一良好形象的展现、打造与构筑。比如:

(3)菲律宾提起仲裁以来,单方面关闭了与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大门,并违背双方达成的关于管控分歧的共识,采取一系列侵权和挑衅行动,导致中菲关系和南海局势的急剧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20160608)

(三)表情态词语

国际交往中,表情态词语不仅传达了交际主体国家对相关命题或提议的肯定(否定)程度,而且有助于其良好国家形象的打造与构筑。比如:

(4)a.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坚定力量。(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2006年中国的国防》)

b.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0328)

(5)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经济务实合作这条主线,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创新和产业合作等领域拓展利益汇聚点。(习近平《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20170904)

例(4)中,通过“永远是”这种情态里最具肯定意味的表达法和“绝不”这种情态里最具否定意味的表达法,有力传达和展现了交际主体中国对相关陈述内容的坚定信念与立场。因此,也大大有助于一个坚定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国家形象的展现、打造与构筑。例(5)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公开场合,通过中低量值道义型表情态词语“应该”等的使用,来传达交际受体国家需承担的相关责任或义务的同时,也给交际受体国家留下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与空间,增强了话语的可协商性。因而,有助于展现、塑造和建构出一个深具民主、平等品性以及客观中立的国家形象。

(四)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不仅仅是表指代的词,还具有表称谓和定位、评价和同盟关系三位一体的立场建构功能。因此,国际交往中,人称代词的恰当使用,也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良好形象的展现、塑造与建构。比如:

(6)我们要继续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在“1+3+6”务实合作新框架内,发挥优势,协同行动,提升中拉务实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习近平《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1121)

(7)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1121)

例(6)、例(7)中,通过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的使用,在有效塑造和建构起了中国与交际受体国家之间的同一立场和“群内成员关系”的同时,也有助于打造和构筑交际主体中国为新型国际关系的“积极参与者”和“打造者”这一良好形象。

(五)数词

数词作为人类计量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作为语言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用来表明事物的数量,也具有本体建构功能,能够生产和建构社会实在。艾喜荣指出,“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约为5.9 万亿美元,大多数人对这个数字可能并没有深入的理解。但是通过数字的序数功能,可以看出中国的 GDP 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3]46可见,国际交往中,数词的本体建构功能也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良好国家形象的展现、塑造与建构。比如:

(8)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1%,新增城镇就业735万人。(习近平《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20170903)

例(9)中,通过基数词“6.9%”“54.1%”“735万”等,对相关数字信息的凸显和描述,清晰而有力地展示了交际主体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速。因而,大大有助于展现、塑造和建构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经济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句法手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不同语气的句子,发挥的言语功能不同,传递的信念、态度、观点、地位等也不同。因而,也成为凸显、展现、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良好国家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一)陈述句

用来提供信息、陈述事实或使用主体看法、表达声明的陈述句,可使话语内容显得庄重、肯定,更具有说服力。因而,国际交往中,陈述句的大量使用,有助于展现、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坚定、自信、客观而权威的良好形象。比如:

(9)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0328)

例(9)中,交际主体中国,通过陈述句的形式,有力展现、塑造和建构了其崇尚和平、不尚暴力、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良好形象。

(二)祈使句

祈使句作为一种控制性的言语行为,表示要求/不要求、允许(命令)/不允许、告知/请求听话人做/不做某事,体现了使用主体的权威与主控地位。因此,国际交往中,祈使句的使用,有助于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的权威性、号召力与坚定自信等良好形象及其所处的权势身份地位。比如:

(10)第一,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第二,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习近平《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20160904)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公共场合,通过“让我们……”“我们要……”“我们应该……”等祈使句的使用,在向交际受体国家发出相应号召和要求的同时,也有助于凸显和展现交际主体中国在对话中所处的主导和支配性地位,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了交际主体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自信而又权威的良好形象及其所处的相对权势身份地位。

(三)感叹句

表意丰富的感叹句,在国家形象的得体塑造和建构过程中,主要是用来传达和展现交际主体国家对实现美好未来的强烈肯定、憧憬与向往这一积极形象。比如:

(11)我相信,只要我们矢志笃行,中哈关系必将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20170607)

例(11)这样的感叹句,充分传达和展现了交际主体中国对实现美好未来的强烈憧憬、向往与肯定这一积极形象。

四、语篇手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一)语体

每一种语体都在建构着使用该语体主体的地位、角色、立场、态度等。因此,在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中,选用什么样的语体也至关重要。中国在与菲律宾之间的南海有关争议中之所以频繁采用“声明”的语体形式,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裁决的声明》(2015103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2016060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20160712),就是因为这种语体形式能强烈凸显使用主体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等,彰显着使用主体国家对有关事项或问题的不可辩驳的坚定立场和不可否定的强硬态度,从而大大有助于塑造和建构使用主体中国为南海诸岛主权的“合法”“拥有者”、南海有关争议的和平“协商者”和南海和平稳定的“维护者”这一良好形象。

当然,除了声明这种语体形式,白皮书尤其是国防白皮书、宣言、公报、外交演讲、条约等,也都是有力展现、塑造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语体形式。

(二)话语内容

国际交往中,在话语内容上注重对交际主体国家积极信息的凸显与展示,也大大有助于打造与构筑其良好形象。试比较:

(12)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20150928)

(13)然而,在未来几十年内,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将几乎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所有增长部分的来源,这些国家也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一些国家已经为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迈出重要步伐。然而,这些国家仍需承诺在国内采取严厉的措施,同意坚持履行有关义务,如同发达国家也必须坚持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样。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必须采取共同行动,否则我们就无法迎接这一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90922)

从话语内容上看,例(12)中,强调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处处传达和突出的是发展中国家面向国际社会的主张与立场。因此,展现、塑造和建构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呼吁者”和“维护者”这样的国家形象。而例(13)中,强调突出的则是敦促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承诺给予其相应帮助,号召广大交际受体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必须抓住时机”,“必须采取共同行动”。因而,展现、塑造和建构出了一个发达国家利益的“呼吁者”和“维护者”这样的国家形象。

(三)话语礼貌

国际交往中,交际主体国家采用较为礼貌的话语形式,无疑有助于其为“礼仪之邦”良好形象的打造与构筑。比如:

(14)尊敬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尊敬的校长先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这次,我应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邀请,来到伟大邻邦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有机会来到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并同大家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首先,我向友好的哈萨克斯坦人民,向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老师们、同学们,向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0907)

例(14)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公共场合,通过划下划线部分所示的礼貌话语,不仅有助于展现、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中国与交际受体国家间友好、合作的身份关系,也有助于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中国讲究礼仪、不愧为“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五、积极修辞手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一)隐喻

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能折射出使用主体的主观认知、信念、态度和情感,也引领着受体的思维,重塑着受体的态度,帮助人们建构社会实在。开启隐喻认知研究的莱考夫和约翰逊曾指出,通过隐喻的形式,用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时,会不可避免地使后者的其他方面被掩藏起来。也即通过隐喻,可以把接受者的注意力导向使用主体所建构隐喻强调和凸显的那个方面。正如张巨岩、巩昕崸、宋婧(2010)所指出的,“通过对文本和话语中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修辞者运用这些隐喻所营造的‘现实’”。[4]42翁青青(2013)通过语料库方法,统计分析得出,英国通过旅途隐喻塑造和建构了气候谈判路上起表率作用的“先行者”形象,而中国则通过植物隐喻和建筑隐喻等,把自身塑造和建构成一个气候谈判的积极缔造者和播种者形象。[5]可见,国际交往中,隐喻也可以用来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良好的国家形象。比如:

(15)a.在世界经济充满挑战的大背景下,亚太经济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和潜在的困难和风险。亚太经济如何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如何找到新经济增长点、巩固增长引擎地位,值得认真对待和深入思考。

b.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激流险滩,亚太这艘巨轮必须校准航向、把好舵盘,亚太各经济体必须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努力推动全球增长。

c.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d.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亚太各成员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例(15)中,交际主体中国,通过“困难”“风险”“方向”“激流险滩”“这艘巨轮”“校准航向”“把好舵盘”“走”“前面”“路径”等词语构建了“亚太经济发展是一次漫长艰难的海上旅行”这一隐喻,并着重指出了这一“旅行”的“方向”和“道路”。在此隐喻基础上,通过“同舟共济”“携手并肩”等词语,又形象构建了“亚太各经济体是这趟海上旅行的同舟共济者”这一隐喻。通过这两个隐喻,一方面,传达和展现了交际主体中国对亚太经济发展之路的艰苦性、长期性的看法和立场,唤起广大交际受体国家的忧患意识、紧迫感和“选准道路、携手并进”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力展现、打造和构筑了亚太各经济体实为“同舟共济者”,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应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这两个隐喻有助于间接凸显和建构交际主体中国为亚太经济发展之旅途上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会肩负起自身应承担的行囊重量,做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二)引用

国际交往中,通过引用较为权威文件、国家代表性人物或官方报刊、官方教科书等中的话语,指出或附录上相关具体文件等,也有助于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交际主体国家在相关事件上的积极正面形象。比如:

(16)1956年6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接见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志民,郑重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黎禄进一步具体介绍了越南方面的材料,指出:“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属于中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之《“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20140608)

例(16)中,交际主体中国,通过直接引用对方国家代表性人物、教科书中的相关陈说以及附录上相关文件等,如划下划线部分所示,有力彰显、塑造和建构了其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合法性、合理性“拥有者”形象。

六、结语

以福柯、福勒、费尔克劳夫、梵·迪克等为代表的“语言建构论”认为,话语作为社会实践的语言,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辨证的相互建构的关系。“一方面,话语是社会的产物,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话语又在建构社会实在、社会意义和社会关系,参与社会变革。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说明世界、组织世界和建构世界。”[6]79-80话语所具有的这种实践性和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与其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静态片面关系,不如确切地说是“建构与被建构”的动态辨证关系。国际交往中,良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交际主体国家在与交际受体国家互动的基础上,通过词汇(主要包括表国家形象范畴词语、评价性词语、表情态词语、人称代词、数词等)、句法(主要包括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等)、语篇(主要包括语体、话语内容、话语礼貌等)及积极修辞手法(主要包括隐喻、引用等)等各层面话语手段的战略性选用,动态凸显、展现、塑造与建构的产物。

猜你喜欢

评价性隐喻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俄语反语理解的核心机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