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对策研究

2018-01-14王运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文化

王运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44)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于2016年10月率先提出了“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这既与河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相匹配,又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高度契合,充分展现了河南省委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优势与挑战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既拥有多重优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全民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增长,民族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战略势在必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河南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也面临难得的机遇。[2]

(一)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拥有多重优势

第一,省委、省政府站位全局,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近年来,河南省陆续发布实施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推动河南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省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变。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上述政策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彰显了对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第二,河南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夯实了物质基础。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4.5万亿元,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3]伴随着经济大省地位的更加巩固,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效应越来越突出,文化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大力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持续弘扬,社会诚信体系加快建设,全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化工作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文化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

第三,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供了内生动力。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生产总值,文化创意产业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已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2016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12.8亿元,连续13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2017年前7个月,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8139万美元,同比增长82.86%。[4]濮阳杂技、登封少林武术、郑州动漫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出了河南文化软实力的品牌。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中长期规划和健全的政策扶植体系。

第四,河南拥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优势,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供了宝贵资源。河南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从夏到宋3000多年里,河南始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形成了政治文明的鼎盛和辉煌。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5]从古至今河南孕育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名人,现代河南文化发展更是百花齐放。丰富的中原文化资源,尚未充分开发的文化遗产,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奠定了扎实、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面临的挑战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亟待提高。就目前来看,我省的文化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龙头企业缺乏,参与跨省竞争、国际竞争的能力亟待提高。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譬如,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又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然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创新发展思维滞后、体制束缚现象严重、资金与人才匮乏是当前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大宣传与塑造经典产品相结合、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6]

二是文化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文化产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2015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虽然同比增长12.9%,但占GDP比重只有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支柱性产业占比5%差距较大。[7]究其原因,“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政策落地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不稳定、城乡文化消费动力不足”[8]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三是文化投入力度不够。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2015年各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人均仅有21.7元(全国平均水平49.7元),位居全国后列,在中部六省中也是最少的。《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提到,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到2020年达到7%左右,而河南目前的发展低于4%的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文化产业扶持上加大力度,但是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依然是阻碍文化发展的最大问题。

四是文化建设高端人才依然匮乏。当前,文化企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河南省缺乏文化建设发展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因此,亟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吸引和培育更多既懂经营又懂文化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将创意文化、中原文化和产业结合在一起的专业人才。

二、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实“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部署,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进展。坚持文化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艺术创作质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水平,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提升文化工作保障能力,推动河南文化繁荣兴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重要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艺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艺术创作质量,提升文化工作保障能力,推动河南文化繁荣兴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重要保障。加强大运河河南段沿线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打造华夏文明核心区展示平台,让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业务合作,做好陈氏“太极拳”申遗、宝丰县说唱文化曲艺展演。

2.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揽精神文明建设全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使之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全社会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引领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从细微处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核心价值观走进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促进公民的身心协调发展,实现公民素质的自我展现、自我提高,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4.全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风尚更加浓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引导人们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5.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中原文化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品牌,实现文化惠民全覆盖。创新服务方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如安阳的“321”文化共建模式、平顶山的“文化客厅”等多种文化服务模式,实现文化的精准推送。

6.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动文化小康顺利实现并不断巩固。

7.加快建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明确根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战略定位,做大做强祭祖寻根文化系列品牌,深入挖掘中原根亲文化旅游资源,建立紧密配套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体系。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把河南建设成为保护展示和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展示河南形象,让美丽河南在世界上闪亮起来。

三、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主要路径

(一)实现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发展,提升河南形象感染力

文化符号和元素是区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精心提炼中原文化符号和元素,将无形的文化内容有形化,融入到文化活动、新闻宣传、大众教育等各方面,有利于形成极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9]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真正打造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彰显区域文化独特的魅力,不仅能够对外吸引眼球,对内提高向心力,而且能够促进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10]因此,有效提升河南形象感染力,要依托各类媒体传播文化符号和元素,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全面融入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并对其进行全方位解读、宣传和弘扬,逐渐构建起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认同。大力弘扬河南精神、传播河南价值、凝聚河南力量、讲好河南故事,构造起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河南和印象河南,全面增强河南在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感染力。同时,要加强对河南周易文化、儒释道文化和诸子文化等元典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阐发、展示,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建成一批主题基地,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依托登封少林寺、焦作陈家沟,建设少林武术和太极拳展示体验园区,打造世界功夫之都,把中原历史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融入到提升影响力过程中,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重塑影响力中实现传承创新。

(二)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发展河南文化生产力

一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加强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指导巡检、动态监管和绩效评价,提高园区、基地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相关工作,适时在各地市级文化文物单位推广,在全省树立一批文创企业先进典型和文创产品知名品牌。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基金,重点支持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推动文化和资本对接,举办文化企业项目路演、融资对接和项目推介活动,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扶持新业态扶持资金带动效应,在评审过程中引入观察员制度,让政府扶持项目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积极搭建文化消费平台,探索文化消费新模式、新渠道,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相关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三是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河南省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中原文化与国内外其他类型文化融合互动,积极带领企业参加国外和国内举办的各类文化产业交易活动。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整合节庆会展活动资源,形成一批集文化产品展出、评比、销售、招商引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盛会。

(三)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强化河南文化的带动力

一是突出中原优势,打出中原品牌。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依托中华姓氏、宋文化、功夫文化、甲骨文文字、轩辕故里等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间工艺、民间演艺、民俗文化,如开封汴绣、禹州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西平棠溪宝剑、浚县民俗、宝丰魔术演艺、镇平玉文化、濮阳杂技等。深入开展“文明河南·欢乐中原”“教你一招”“舞台艺术送农民”“春满中原”“百城万场”等品牌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市市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加快提升“大宋·东京梦华”“水秀”“隋唐百戏”等演艺品牌价值。

二是结合区位优势,构建大中原、大文化理念。根据各地实际,出台依托中原文化整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把具有示范性、能够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艺术、文化名城和文物遗存丰富的地区项目列为财政支持对象。针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出现的同质开发、无序竞争、低质开发、失当开发等现象,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对项目进行深入了解,统一协调。

(四)构筑中原文化城市群,提升河南城市群文化聚合力

一是加强中原城市群之间的文化合作共享。一方面,要持续强化中原城市群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挥中原城市群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开展跨界重大遗产保护,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利用,拉近各城市间的文化距离。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公共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同建设一批服务项目,建设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协作,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建立合理有序的文化产业地域分工和布局体系。

二是构建中原城市群间的文化传播平台。紧紧围绕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精髓,深挖功夫、姓氏等中原文化特质,以历史传统优秀资源为合作基础,共同组织好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文化的国际化和开放性,全方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重塑中原城市群的文化魅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惠民工程、体育赛事、文化市场合作机制,形成城市群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激发河南文化创造活力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出台深化文化体制和文化企业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逐步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置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真正把文化企业特性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融入法人治理结构之中。

二是加快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改革是相辅相成、一脉相连的,改革是为了促使企业转型发展,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改革这一手段才能实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国有文化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推动并购重组。同时,全面加强媒体建设,扎实推动媒体融合,由原来的“体验式”向未来的“服务性”拓展,利用大数据进行整合营销和增值服务的开发,真正实现国有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以,要降低门槛,在国有资产控股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重组或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宜退则退,灵活运用产权制度。此外,探索性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股权激励试点、员工持股试点等多个试点,不断优化股权结构。

(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增强河南文化辐射力

1.搭建平台载体。进一步建立健全“走出去”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重点扶持以曲艺、功夫、陶瓷、民俗、杂技、姓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鼓励河南文化艺术团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演出。做好“河南文物精品展”赴国外展出,支持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太极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持续开展中原文化海外展系列活动,积极搭建中国文博会、中国文化年、丝路瑰宝展等交流平台,不断扩大河南文化知名度。

2.讲好“河南故事”。利用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吸引海外人士走进河南、了解河南文化的发展现状,大力讲述“河南故事”。通过让海外人士到我省参观考察、亲身体验等形式,为海外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和社团新力量讲述河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现状,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带动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和认同河南,增强河南在海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3.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充分发挥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推进产业和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支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影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增值性的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增长点。以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为基础,逐步在美、欧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文化贸易平台,形成合理布局。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和文化活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四、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保障措施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两手抓”的思想原则,抓规划、抓项目、抓人才、抓高层次文化平台建设、抓高端文化品牌建设、抓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抓“文化高地”建设投入,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提升跨越。[11]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现实意义,将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要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对外文化贸易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公共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创新文化投资机制,拓宽文化投资渠道,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文化领域合理流动。设立相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各地组建专业文化投融资平台,提高文化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离不开法治保障。要加快文化立法的步伐,在文化立法中既要注重保护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科教人文资源,又要根据当前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法治保障,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完善文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良好的文化法治环境,不断推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建强人才队伍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支持和努力。要按照《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要求,深入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中原文艺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建设工程。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综合运用集中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方式,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

五、结语

在加快推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河南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为全省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充分彰显了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要求,持续深化文明河南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的理想信念动力、思想文化引领。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产业